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孔叢子與秦漢子書學術傳統

  • 作者:孫少華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16165416
  • 出版日期:2015/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0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孔叢子與秦漢子書學術傳統》由孫少華著。《孔叢子》特殊的成書過程,決定了它與先秦兩漢子書存在大量的材料雷同。但細緻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孔叢子》的編纂者對材料採用了兩種處理方式:直接援引先秦「舊文獻」以反映當時的學術思想、間接引用並改造「舊材料」以適用於漢代學術需要。前者是繼承先秦子書學術思想,學習「舊傳統」優秀元素的過程;後者是將先秦諸子思想轉化為符合秦漢諸子學術需要的新材料,並重新編纂、整理出來以創造「新傳統」的過程。「言古」與「合今」、「述遠」與「考近」,不僅是秦漢諸子著書立說的「學術原則」,也是他們為後世創造的一種「學術傳統」。

作者介紹
孫少華
    孫少華,1972年生人,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先唐文學文獻學研究,先後在各類雜誌發表文章50余篇、出版專著兩部,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資助項目一項,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一項,目前擔任《中華文藝思想通史》(漢代卷)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三版)(秦漢文學卷)副主編、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目錄
緒論
上編  「言古」與「述遠」:《孔叢子》與先秦兩漢子書的文獻共性
  第一章  《孔叢子》與先秦子書的學術傳統
    第一節  「集體記憶」與「集體敘述」:「孔氏家學」著作的學術意義
    第二節  「追遠」與「祖武」:《孔叢子》與思、孟、荀的思想共性
    第三節  《孔叢子》與《墨子》之小學關係
    第四節  《孔叢子》與法家的學術聯繫
    第五節  《孔叢子》與道家、名家的文獻關係
    第六節  《孔叢子》與雜家的文獻聯繫
    第七節  《孔叢子》獨有之文獻
  第二章  《孔叢子》與漢代子書之學術關係
    第一節  《孑L叢子》與西漢諸子文獻
    第二節  《孔叢子》與東漢諸子文獻
  第三章  《孔叢子》與先秦兩漢其他典籍的文獻關係
    第一節  《孔叢子》與經書、緯書的關係
    第二節  《孔叢子》與先秦兩漢史書的文獻雷同
    第三節  《孑L叢子》與秦漢集部文獻的關係
    結論
下編  「合今」與「考近」:秦漢子書的學術「新傳統」
  第四章  《孔叢子》的家學思想與秦漢子書的「私淑」傳統
    第一節  《孑L叢子》「春秋」思想與漢代諸子「春秋學」的建立
    第二節  「西道孔子」揚雄對漢代文化與文風的影響
    第三節  「西道孔子」揚雄對漢代經學的貢獻
  第五章  《孔叢子》與秦漢子書的撰述傳統
    第一節  諸子著述的思想傳統——以「廉恥」為中心的考察
    第二節  《韓非子·初見秦》與戰國末年古書編纂問題
    第三節  《孔叢子》的子書性質與先秦諸子的學術共性
    第四節  《孔叢子》與秦漢子書的「言經」、「援聖」傳統
  第六章  《孔叢子》與秦漢子書的敘事傳統
    第一節  史書「故事」與秦漢子書的敘事傳統
    第二節  「母題共性」與漢初諸子的敘事傳統——以《新書》「宦皇帝」為例
  第七章  漢代諸子學術與文學傳統的思想基礎
    第一節  漢代諸子學術與文學傳統的社會基礎——以《鹽鐵論》為中心
    第二節  漢代諸子文學傳統的內部因素——以駢散分途為中心
結語  《孔叢子》與秦漢子書學術傳統的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