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鮑爾比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園版)/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

  • 作者:王燕//陳斌斌|總主編:俞國良
  • 出版社:浙江教育
  • ISBN:9787553637143
  • 出版日期:201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2
人民幣:RMB 3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介紹
王燕//陳斌斌|總主編:俞國良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鮑爾比生平
  第一節  童年
    一、幼年遭受分離
    二、初涉精神分析
  第二節  早期職業生涯(1928—1937)
    一、修道院學校的經歷:職業定向的前奏
    二、同克萊因學派的決裂
    三、對44個未成年小偷及其家庭生活的分析
  第三節  活躍的兒童治療專家(1938—1957)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流離失所的兒童
    二、塔維斯托克診所團隊
    三、《母愛與心理健康》
    四、《兩歲小孩去醫院》
  第四節  初具雛形的依戀理論
  第五節  事業夥伴瑪麗·安斯沃斯
    一、甘達項目
    二、巴爾的摩計劃
  第六節  事業夥伴哈里·哈洛
    一、哈洛的早期職業生涯:從大鼠到猴子
    二、兩位學術巨匠的親密合作
  第七節  晚年的學術生活
第二章  心理健康經典名篇選譯
  一、轉診對象的來源
  二、控制組
  三、年齡
  四、性格類型
  五、評述
第三章  心理健康經典名著解讀
  第一節  寫作背景
  第二節  心理疾病的起源
  第三節  母愛剝奪影響的證據綜述
    一、證據的分類
    二、直接研究
  第四節  母愛剝奪效應的證據
    一、回溯性研究
    二、追蹤研究
    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孤兒和難民的觀察
  第五節  暫時的結論
  第六節  母愛剝奪的預防
第四章  心理健康思想述評
  第一節  依戀行為的本質
    一、弗洛伊德學派的次級驅動理論
    二、克菜因學派的原始客體吮吸理論
    三、鮑爾比關於依戀本質的觀點
  第二節  安斯沃斯的依戀研究
    一、陌生情境實驗
    二、依戀類型的形成原因及預測性
    三、對陌生情境研究的批評
  第三節  不同生命周期的依戀行為

    一、嬰兒期依戀行為的建立
    二、童年中期的依戀行為
    三、青少年期的依戀行為
    四、成年期的依戀行為
  第四節  依戀行為的穩定性和代際傳遞性
    一、依戀行為的穩定性
    二、依戀行為的代際傳遞性
  第五節  依戀的跨文化研究
  第六節  依戀三部曲
    一、第一卷《依戀》
    二、第二卷《分離》
    三、第三卷《喪失》
第五章  心理健康思想運用案例分析
  第一節  依戀理論的臨床應用
  第二節  基於聯合訪談技術的個案
    一、基本情況介紹
    二、問題分析
    三、心理咨詢策略與過程
    四、結果與思考
    五、點評
  第三節  童年經歷挖掘和建立安全的咨訪關係的個案
    一、基本情況介紹
    二、問題分析
    三、心理咨詢策略與過程
    四、結果與思考
    五、點評
  第四節  對受虐兒童的干預個案
    一、基本情況介紹
    二、問題分析
    三、心理咨詢策略與過程
    四、結果與思考
    五、點評
  第五節  成人親密依戀關係個案
    一、基本情況介紹
    二、問題分析
    三、心理咨詢策略與過程
    四、結果與思考
    五、點評
第六章  心理學流派概述
  第一節  早期精神分析訓練
  第二節  習性學思想
    一、習性學基本思想
    二、習性學對鮑爾比的影響
    三、習性學視角下的嬰兒依戀行為
    四、對演化發展心理學的貢獻
  第三節  認知心理學思想
    一、基於信息加工理論的認知心理學基本思想
    二、鮑爾比的內部加工模式
    三、鮑爾比的內部加工模式的防衛過程
    四、開闢依戀與信息加工關係研究的新局面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