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上下)/唐君毅著作選

  • 作者:唐君毅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00451914
  • 出版日期:2006/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939
人民幣:RMB 12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唐君毅編著的《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上下)》專論中國哲學中最根本最具統攝性的道之範疇。先秦哲學,儒墨老道法諸家之道;秦漢以下,董子之道,魏晉神仙煉養,公羊春秋褒貶善惡,漢易、五行讖緯等諸雜道;漢唐以下種種佛家教義:般若學、佛性論、天台華嚴判教、知者圓頓止觀、法藏法界玄門,慧能的心佛不二,都有深刻精當剖析論述。

作者介紹
唐君毅

目錄
原道篇自序——述作緣起、其宗趣、內容之限極,與論述之方式
導論上——道之名義及其類比
導論下——孔子所承中國人文之道
第一編
  第一章  孔子之仁道(上)
  第二章  孔子之仁道(下)
  第三章  墨子之義道(上)
  第四章  墨子之義道(下)
  第五章  孟子之立人之道(上)
  第六章  孟子之立人之道(下)
  第七章  道家之起原與原始型態
  第八章  老子之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之道(上)
  第九章  老子之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之道(下)
  第十章  莊子內篇中之成為至人神人真人之道(上)
  第十一章  莊子內篇中之成為至人神人真人之道(下)
  第十二章  綜述莊子外雜篇之義,並附論韓非子及管子中之道家言
  第十三章  荀子之成人文統類之道(上)
  第十四章  荀子之成人文統類之道(中)
  第十五章  荀子之成人文統類之道(下)
  第十六章  韓非子之治道(上)
  第十七章  韓非子之治道(下)
  第十八章  周秦諸子對「名言」之道(上)
  第十九章  周秦諸子對「名言」之道(下)
  第二十章  莊子天下篇之內聖外王之道與大學之明明德于天下之道
  第二十一章  中庸之誠道
  第二十二章  禮記中之禮樂之道與天地之道(上)
  第二十三章  禮記中之禮樂之道與天地之道(下)並論孝經之孝道
  第二十四章  易傳之即易道之觀天之神道(上)
  第二十五章  易傳之即易道之觀天之神道(下)
第二編
  第一章  陰陽家與秦漢學者順天應時之道及其歷史演變意識
  第二章  秦漢學者之言學術之類別與節度、以形成學術人文之領域之道
  第三章  秦漢至魏晉學者之法天地以設官分職之道,及對人之才性之品類之分別與對人物之品鑒之道
  第四章  秦漢之神仙思想與煉養精氣神之道。與道教思想之發展
  第五章  春秋學中之對善惡是非之褒貶之道
  第六章  漢代易學中之易道及其得失與流變
  第七章  五行之義、六十甲子義,及其用於易學之得失
  第八章  王弼之由易學以通老學之道(上)
  第九章  王弼之由易學以通老學之道(下)
  第十章  郭象莊子注中之言自然獨化與玄同彼我之道
  第十一章  魏晉之玄理與文學藝術中之道
第三編
  第一章  中國固有哲學中之道與佛道之交涉(上)
  第二章  中國固有哲學中之道與佛道之交涉(下)
  第三章  成實論、中論,至成實宗之中道論
  第四章  般若三論宗之二諦義與吉藏之中道義及佛性義(上)
  第五章  般若三論宗之二諦義與吉藏之中道義及佛性義(下)
  第六章  智(豈頁)在中國佛學史中之地位與其判教之道(上)
  第七章  智(豈頁)在中國佛學史中之地位與其判教之道(下)
  第八章  智(豈頁)之圓頓止觀論

  第九章  法相唯識宗之佛學道路
  第十章  大乘起信論之佛學道路
  第十一章  華嚴宗之判教之道及其法界觀(上)
  第十二章  華嚴宗之判教之道及其法界觀(中)
  第十三章  華嚴宗之判教之道及其法界觀(下)
  第十四章  宗密論禪原與禪宗之道
  第十五章  湛然以後之天台宗之佛道與他宗佛道之交涉
  第十六章  略論佛學以外之南北朝至隋唐學術中之道。及宋以後學術中之重守道及辨道
附錄
本書作者其他著作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