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越劇文化史

  • 作者:蔣中崎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133999
  • 出版日期:201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711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蔣中崎編著的這本《越劇文化史》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越劇文化研究」成果之一。
    本書發掘、彙集了大量越劇研究領域的新資料、新觀點,較為全面地梳理了越劇研究的前人成果,首次從地域文化角度闡述了越劇的發展軌跡,並從文化學、社會學的學科視野與立場闡述了百年越劇的流變過程。
    本書將志、史、論結合,不僅為越劇研究提供了較為系統、完整、真實的文獻和材料,更為本學科和相鄰學科提出了新的深入研究思路,有助於推動其他戲曲劇種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作者介紹
蔣中崎
    蔣中崎,男,1960年生於浙江杭州。1981年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中文系。1984年進入浙江省藝術研究所從事戲曲史論研究工作。現為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研究員。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戲劇家協會、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戲劇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浙江省戲劇家協會戲劇理論工作委員會主任,浙江省藝術檔案學會法人、副會長。曾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曲藝志·浙江卷》常務副主編,《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副主編。在國家及省級學術刊物發表戲曲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有《中國戲曲演進與變革史》《甬劇發展史述》《姚劇發展簡史》《寧海平調史》《湖劇發展史》《睦劇發展史》《越劇文化史》《越劇文化論》等戲曲類專著,並參與《浙江文化史》《浙江文化地圖》《浙江歷史人文讀本》等專著的寫作。2004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藝志書集成特殊貢獻獎。

目錄
第一篇  越劇的形成(1851—1938)
第一章  「落地唱書」時期(1851—1906)
  第一節  自娛自樂的「田頭唱書」
  第二節  謀求生機的「沿門唱書」
  第三節  商業演出的「落地唱書」
  第四節  豐富與提高的「走台書」
第二章  「小歌班」時期(1906—1922)
  第一節  越劇誕生的三次演出
    一、浙江於潛縣樂平鄉外伍村的演出
    二、浙江餘杭縣陳家莊的演出
    三、浙江嵊縣東王村的演出
  第二節  「小歌班」從自娛自樂向商業化的發展
  第三節  「小歌班」由農村市場向都市娛樂業的探索
    一、「小歌班」進入杭州的四次演出
    二、「小歌班」進入上海的六次演出
  第四節  「小歌班」滬上演出三足鼎立的形成
  第五節  「紹興文戲」的出現
第三章  「紹興文戲」時期(1922—1938)
  第一節  紹興文戲男班在上海的演出
    一、演出場所
    二、演齣劇目
    三、演出班社
    四、演出活動
    五、演出名伶
    六、舞台藝術的發展
  第二節  紹興文戲男班在浙江的演出
  第三節  紹興文戲女班在浙江的興起
    一、紹興文戲女班興起的原因
    二、「上碧溪村」女子科班的出現
    三、「施家嶴」第一副女子科班的建立
    四、「施家嶴」第一副女子科班的演出
    五、「施家嶴」第一副女子科班的影響
  第四節  紹興文戲女班在浙江的演出
    一、嵊縣其他女子小科班的演出
    二、嵊縣農村女子小科班形成的原因
    三、女子小科班在浙江其他城鄉的演出

第二篇  越劇的興盛(1938—1949)
第四章  「改良文戲」時期(1938—1942)
  第一節  女子越劇在上海劇壇的確立
    一、女子紹興文戲在上海的興起
    二、浙江女子越劇戲班蜂擁入上海
    三、上海本地女子越劇戲班的建立
    四、上海本地女子越劇科班的建立
  第二節  「孤島」時期上海越劇創作演出的繁榮
    一、越劇編劇「四金剛」的出現
    二、大批新劇目的產生
    三、越劇演出市場的興旺
    四、越劇女班的社會活動
  第三節  越劇四大名旦與四大小生的出現

    一、「孤島」時期上海越劇的四大名旦
    二、「孤島」時期上海越劇的四大小生
  第四節  「孤島」時期上海越劇創作演出繁榮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二、內部因素
    三、姚水娟的越劇改革
第五章  「新越劇」時期(1942—1949)
  第一節  越劇現代舞台綜合藝術體制的初步建立
    一、「新越劇」的出現
    二、袁雪芬的「新越劇」改革實踐
    三、尹桂芳的越劇改革
    四、其他越劇藝術家的改革實踐
    五、「新越劇」時期上海主要越劇團
  第二節  《祥林嫂》的創作演出
  第三節  越劇十姐妹義演《山河戀》
  第四節  「新越劇」的藝術成就
    一、藝術品位的提升
    二、劇場數量的增加
    三、劇場規模的擴大
    四、劇團數量的增加
    五、劇團體制的變化
    六、劇團規模的擴大
    七、優秀演員的湧現
    八、藝術水平的提高
  第五節  浙江各地的女子越劇演出
    一、嵊縣的越劇戲班
    二、寧波的女子越劇演出活動
    三、杭嘉湖地區的女子越劇演出
  第六節  浙東抗日根據地的越劇演出活動

第三篇  越劇的改革(1949—1976)
第六章  「改人改戲」時期(1949—1956)
  第一節  「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的提出
  第二節  越劇界「三改」工作的開展
    一、「改戲」工作
    二、「改人」工作
    三、「改制」工作
  第三節  上海民營越劇團的建立
  第四節  「戲改」成果的大檢閱
第七章  「男女合演」時期(1956—1966)
  第一節  民間職業劇團的登記與整頓
    一、上海越劇團體的登記與整頓
    二、浙江越劇團體的登記與整頓
    三、其他省市越劇團體的登記與整頓
  第二節  各地越劇團布局的調整
  第三節  越劇創作演出的繁榮
    一、「三並舉」劇目政策的確立
    二、越劇創作的繁榮
    三、優秀劇目的湧現
    四、越劇演出的繁榮

    五、創作方向的偏離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后前十七年越劇發展的原因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給越劇隊伍帶來的破壞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越劇創作演出

第四篇  越劇的創新(1976—2006)
第九章  「創演繁榮」時期(1976—1982)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后各地越劇團的恢復
    一、戲曲領域的撥亂反正
    二、戲曲隊伍的重建
    三、藝術教育與藝術研究的恢復
  第二節  各類創作會議的召開
  第三節  上演劇目的豐富
    一、優秀保留劇目和傳統劇目的恢復
    二、創作劇目的湧現
  第四節  各種會演、調演的舉行
第十章  「改革創新」時期(1982—2006)
  第一節  浙江小百花現象的出現
    一、「戲曲危機」的產生
    二、「戲曲危機」的原因
    三、浙江小百花現象的出現
  第二節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創作演出
    一、從《五女拜壽》《陸遊與唐琬》到《西廂記》——越劇藝術的日臻完善
    二、從《寒情》《孔乙己》到《藏書之家》——越劇觀念的更新與藝術創新的探索
    三、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成功經驗
    四、茅威濤的越劇藝術成就與創新
  第三節  浙江省其他越劇團的主要創作與演出
    一、古裝戲創作與演出
    二、現代戲創作與演出
  第四節  上海越劇院的創作與演出
    一、1982年至1996年主要創作演出
    二、1997年至2006年主要創作演出
  第五節  上海其他越劇團的創作與演出
    一、虹口越劇團的創作與演出
    二、盧灣越劇團的創作與演出
    三、靜安越劇團的創作與演出
  第六節  南京市越劇團與福建省芳華越劇團的創作演出
    一、南京市越劇團的創作與演出
    二、福建省芳華越劇團的創作與演出
  第七節  滬浙兩地越劇會演與中國越劇節的舉辦
    一、上海、浙江越劇大賽及會演的舉行
    二、中國小百花越劇節的舉辦
    三、中國越劇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
    四、中國越劇藝術節的舉辦
    五、歷年獲梅花獎、白玉蘭獎等的越劇青年演員
    六、浙江省歷屆戲劇節越劇獲獎主要劇目
  第八節  新時期越劇藝術的特點
    一、劇本創作的特點
    二、舞台藝術的特點

附錄
  1.上海越劇演出場所(1917—1949)
  2.越劇主要演齣劇目(1906—2007)
  3.越劇專業表演團體(1906—2006)
  4.越劇主要演員名錄(1906一1949)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