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作者:趙家祥//聶錦芳//張立波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060919
  • 出版日期:2003/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7
人民幣:RMB 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趙家祥、聶錦芳、張立波不值得這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共分八章,內容包括:實踐基礎上人、自然、社會的統一,世界的存在方式,世界的辯證圖景,人對世界的認識,社會結構,社會運行機制,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社會形態更替和社會進步。

作者介紹
趙家祥//聶錦芳//張立波

目錄
引言  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觀
  第一節  哲學與哲學觀
    一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二  哲學思維方式的特點
    三  哲學的社會功能
    四  哲學理論形態的更迭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實踐基礎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過程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演變軌跡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與特點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稱謂及其相關爭論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注的對象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世界的方式
    四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徵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現實
    一  世紀之交的境遇
    二  馬克思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三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命運
    四  馬克思主義與全球化態勢
  第五節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和方法
    一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  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章  實踐基礎上人、自然、社會的統一
  第一節  實踐及其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一  實踐概念的規定
    二  實踐的基本特徵
    三  實踐的基本形式
    四  實踐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
  第二節  人與自然的關係
    一  人對自然的依賴性
    二  人對自然界的認識和改造
    三  人與自然共同進化
  第三節  人與社會的關係
    一  現實的人及其與社會的統一
    二  歷史過程的主體和客體
    三  環境創造人和人創造環境
  第四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社會性和實踐基礎
    一  人與自然關係社會性的基本含義和內容
    二  人與自然關係的一般社會性
    三  人與自然關係的具體社會性
第二章  世界的存在方式
  第一節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一  不同哲學派別對世界物質統一性的不同回答
    二  世界的物質性在於其客觀實在性
    三  科學對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證明
    四  哲學對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論證
  第二節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一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二  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

  第三節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  時間、空間概念及其特徵
    二  時間、空間與物質
    三  時間、空間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四  時間、空間的無限性與有限性
  第四節  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性
    一  規律的含義
    二  規律的特性
    三  對規律的認識和利用
  第五節  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
    一  意識的起源
    二  意識的本質
    三  意識對存在的反作用
    四  意識論與人工智慧
第三章  世界的辯證圖景
  第一節  世界的普遍聯繫
    一  聯繫的含義
    二  聯繫的特點
  第二節  世界的永恆發展
    一  發展的含義與實質
    二  兩種對立的發展觀
  第三節  聯繫和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  對立統一規律
    二  質量互變規律
    三  否定之否定規律
  第四節  聯繫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一  現象和本質
    二  內容和形式
    三  原因和結果
    四  必然性和偶然性
    五  可能性和現實性
  第五節  面對質疑與爭論
    一  辯證法的「主體向度」和矛盾觀
    二  辯證法體系再探討
    三  唯物辯證法與系統科學
第四章  人對世界的認識
  第一節  認識的前提、基礎和本質
    一  認識的前提
    二  認識的基礎
    三  認識的本質
  第二節  認識的要素
    一  認識主體
    二  認識客體
    三  認識中介
  第三節  認識的具體機制
    一  認識的主體性和主體性原則
    二  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功能與作用
    三  非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功能與作用
  第四節  認識的過程
    一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二  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三  認識過程的多次反覆和不斷發展
  第五節  認識的真理性
    一  對幾種真理觀的評論
    二  真理的客觀性
    三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
第五章  社會結構
  第一節  社會存在和社會的經濟結構
    一  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二  社會的經濟結構
  第二節  國家政權和社會的政治結構
    一  國家的起源
    二  國家的特徵
    三  國家的職能
    四  國體和政體
  第三節  精神生產和社會的意識結構
    一  社會的精神生產
    二  社會的意識結構
    三  社會意識與精神文明建設
  第四節  人群共同體的歷史形式
    一  家庭
    二  氏族和部落
    三  民族
第六章  社會運行機制
  第一節  需要和利益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一  需要與利益是社會發展的動因
    二  需要與利益內容的豐富與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三  需要與利益的協調發展是社會進步的趨勢
  第二節  分工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一  分工的本質和結構
    二  分工的起源和歷史形態
    三  分工的社會作用
    四  分工發展的未來趨勢
  第三節  交往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一  交往概念的含義和界定
    二  交往形式和交往類型
    三  交往的社會作用
  第四節  社會的運籌性因素和自我調節功能
    一  社會的運籌性因素
    二  社會的自我調節功能
第七章  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
  第一節  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一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
    二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第二節  階級鬥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一  階級的產生和實質
    二  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三  階級的消滅和國家的消亡
  第三節  革命和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一  社會革命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二  改革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第四節  個人和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
    一  歷史觀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
    二  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
    三  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四  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第五節  科學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一  科學的本質
    二  科學發展的社會制約性和科學的社會功能
    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第六節  各種動力之間的相互關係
    一  社會基本矛盾和階級鬥爭的關係
    二  社會基本矛盾、階級鬥爭、人民群眾推動社會發展作用的一致性
    三  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發展作用的特殊性
第八章  社會形態更替和社會進步
  第一節  社會形態的劃分
    一  經濟社會形態
    二  技術社會形態
  第二節  社會發展的客觀性和人的自覺活動
    一  社會形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
    二  人的活動的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
    三  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性和客觀性
    四  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和選擇性
    五  社會歷史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第三節  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一  社會進步的內涵和根據
    二  社會進步的評價尺度
    三  社會進步的代價
    四  共產主義的實現和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