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和諧的動力--上海市長寧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

  • 作者:許淶華
  • 出版社:同濟大學
  • ISBN:9787560854519
  • 出版日期:2014/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1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和諧的動力——上海市長寧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由許淶華主編,是上海市長寧區社會組織的理論思考和經驗總結。全書共分理論篇、實踐篇(上)、實踐篇(下)、展望篇四個部分。理論篇主要側重於社會組織的一般理論闡述以及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狀況。實踐篇(上)則介紹了上海市長寧區社會組織的總體情況及其發展模式和管理創新。實踐篇(下)介紹了上海市長寧區社會組織在黨建方面的成就和經驗。展望篇在分析我國社會組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其發展的理念與路徑。
    《和諧的動力——上海市長寧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可供黨建研究、文化建設方面的人士和黨政機關幹部閱讀和參考。

作者介紹
許淶華

目錄
前言
理論篇
  第一章  社會組織——正在興起的社會變革
    第一節  全球結社革命:社會組織興起的背景
      一、全球「結社革命」的總體概況
      二、全球「結社革命」的產生原因
    第二節  我國當代社會組織的興起
      一、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的歷史考察
      二、我國當代社會組織興起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國家一社會」理論視域下的西方社會組織及其發展
    第一節  從「自願組織」到「自由結社」:西方社會組織發展歷程的演進
      一、初期形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自願社團階段
      二、逐步誕生: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時期的限制階段
      三、繁榮發展: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對結社自由的承認階段
      四、相對獨立:結社革命時期的飛速發展階段
    第二節  從「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西方社會組織研究範式的轉換
      一、「國家.社會」二元論:國家與社會的零和博弈關係
      二、「國家.社會」互動論:國家與社會的正和博弈關係
      三、馬克思主義市民社會理論及其當代發展
  第三章  「政黨.國家一社會」關係維度下我國社會組織及其發展
    第一節  「政黨.國家.社會」關係的基本原理
      一、政黨的政治性:政黨與國家政權的基本關係
      二、政黨的社會性:政黨與社會的本質聯繫
      三、政黨的功能定位:連接國家與社會
    第二節  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內在邏輯
      一、我國社會組織是國家對社會的「再組織化」的產物
      二、我國社會組織是政府職能轉變和公共治理的需要
      三、我國社會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做出的必然選擇
    第三節  我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的雙重性特徵
      一、開放效應:多元化和社會化
      二、中國特色:政府主導與行政吸納
實踐篇  (上)
  第四章  社會組織的總體情況:以上海市長寧區為例(一)
    第一節  長寧區社會組織發展的客觀背景
      一、宏觀制度環境分析
      二、微觀區域優勢分析
    第二節  長寧區社會組織發展的歷史沿革
      一、蠻荒發展時期(新中國成立前)
      二、被動發展時期(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前)
      三、正軌發展時期(改革開放后至今)
    第三節  長寧區社會組織發展的現狀透視
      一、長寧區社會組織總體規模和發展趨勢
      二、長寧區社會組織類別和結構狀況
      三、長寧區社會組織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第四節  長寧區社會組織的作用發揮
      一、整合社會各類資源,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二、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構建社會協同管理格局
      三、發揮第三方公信力,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四、熱衷社區公益事業,滿足社會多元化的需求
      五、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保障民生髮展

  第五章  社會組織發展模式探索:以上海市長寧區為例(二)
    第一節  志願者工作室:黨的工作體系支撐下的社會組織孵化器
      一、熱衷公益:志願者工作室成立的初衷
      二、發展壯大:志願者工作室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
      三、規範運作:由志願者工作室到民辦非企業
    第二節  長寧區社會組織創新實踐園:吸納與合作的平台
      一、社會管理創新背景下的社會組織創新實踐園
      二、社會組織創新實踐園的功能、管理體制與運作模式
      三、社會組織創新實踐園的實踐意義
    第三節  人民團體轉型發展:發揮組織優勢與凸顯社會屬性
      一、新形勢下人民團體的轉型發展
      二、長寧區工青婦組織聯繫、服務和管理社會組織的主要做法
      三、人民團體轉型發展模式探索的實踐意義
  第六章  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創新:以上海市長寧區為例(三)
    第一節  科學化:建立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
      一、建立分類管理的基本格局
      二、構建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
    第二節  樞紐型:創新社會組織管理體制
      一、長寧區探索「樞紐型」管理體制的背景
      二、長寧區「樞紐型」管理體制的形成與特點
      三、長寧區「樞紐型」管理體制的作用
    第三節  制度化:積極探索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
      一、長寧區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背景
      二、長寧區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主要做法
      三、長寧區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初步成效
實踐篇  (下)
  第七章  社會組織黨建總論:以上海市長寧區為例(四)
    第一節  長寧區社會組織黨建的發展歷程
      一、起步探索階段:探索社區黨建向社會組織拓展的新課  題
      二、全面推進階段:構建以塊為主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管理新格局
      三、規範提高階段:深化適應社會建設要求的黨組織活動新形式
    第二節  長寧區創新社會組織黨建的基本經驗
      一、創新領導體制
      二、優化組織設置
      三、加強分類指導
      四、創新工作載體
      五、加強文化建設
      六、完善支撐保障
  第八章  社會組織黨建特寫:以上海市長寧區為例(五)
    第一節  長寧區社會團體黨建
      一、長寧區社會團體黨建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二、長寧區加強社會團體黨建的具體實踐
    第二節  長寧區民辦非企業黨建
      一、長寧區民辦非企業黨建基本情況和特點
      二、長寧區加強民辦非企業黨建的具體實踐
    第三節  長寧區群眾團隊黨建
      一、長寧區群眾團隊黨建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二、長寧區群眾團隊黨建的具體實踐
展望篇
  第九章  機遇與挑戰:我國社會組織面臨的時代考驗

    第一節  社會組織發展面臨的新機遇
      一、基礎: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
      二、空間: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
      三、契機:人民群眾公共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
      四、助力:公民自主意識和志願參與熱情的提升
    第二節  社會組織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社會資源不足
      二、制度建設滯后
      三、內部治理機制不健全
      四、黨組織建設不科學
  第十章  理念與路徑:政黨、政府與社會組織的良性互動
    第一節  理念:合作型領導關係——「自治與控制的超越」
    第二節  路徑之一:政府職能轉變
      一、創新社會管理模式
      二、構建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夥伴關係
    第三節  路徑之二:拓展社會組織的發展空間
      一、政府由控制式監管向發展式監管轉變
      二、增強社會組織自主發展的能力
    第四節  路徑之三:中國共產黨對社會組織的嵌入
      一、辯證看待,執政黨與社會組織的「互相認同」
      二、轉變策略,執政黨實現對社會組織的嵌入
      三、適應需求,構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新格局
      四、良性循環,黨組織和社會組織形成「共振效應」
附錄一  長寧區社會組織發展現狀調查問卷
附錄二  《長寧區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實施意見》
附錄三  《長寧區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暫行辦法》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