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醫學影像技術學(MR檢查技術卷)

  • 作者:章偉敏|主編:秦維昌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183598
  • 出版日期:2014/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1
人民幣:RMB 6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介紹
章偉敏|主編:秦維昌

目錄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原理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核磁共振原理
    一、原子核
    二、外磁場
    三、電磁波(射頻脈衝)
    四、磁共振
  第三節  核磁弛豫
    一、縱向弛豫
    二、橫向弛豫
  第四節  信號的檢測與接收
    一、自由感應衰減信號
    二、自旋迴波信號
  第五節  傅立葉變換
  第六節  磁共振圖像空間定位
    一、層面層厚選擇
    二、空間編碼
    三、相位編碼
    四、頻率編碼
  第七節  圖像重建與K空間
    一、K空間的基本概念
    二、K空間的基本特性
    三、K空間的填充方式
  第八節  磁共振加權成像
    一、「加權」圖像
    二、質子密度加權成像
    三、T2加權成像
第二章  脈衝序列
  第一節  脈衝序列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一、脈衝序列的基本概念
    二、脈衝序列的基本構建
    三、MRI脈衝序列的分類
  第二節  MRI脈衝序列相關的概念
    一、時間相關的概念
    二、空間分辨力相關的概念
    三、偏轉角度
  第三節  自由感應衰減類序列
    一、飽和恢復序列
    二、採集FID信號的反轉恢復序列
  第四節  自旋迴波序列
  第五節  快速自旋迴波序列
    一、基本原理
    二、FSE序列的特點
    三、FSE序列的臨床應用
    四、FSE序列的改進
  第六節  反轉恢復和快速反轉恢復序列
    一、基本原理
    二、反轉恢復序列
    三、快速反轉恢復序列
  第七節  常規梯度回波序列和擾相梯度回波序列

    一、基本原理
    二、常規GRE序列的結構
    三、擾相GRE序列
    四、常規GRE序列和擾相GRE序列的加權成像
    五、常規GRE序列和擾相GRE序列的臨床應用
  第八節  穩態進動成像序列
    一、利用殘留的橫向磁化矢量
    二、GRE序列的穩態概念
    三、穩態進動成像序列
  第九節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
    一、EPI技術
    二、EPI序列的分類
    三、EPI序列的臨床應用
第三章  磁共振流體成像
  第一節  流體的基本概念
    一、血液的組織學特徵
    二、血流動力學
  第二節  MRI中的流動效應及影響因素
    一、飽和效應
    二、相位效應
    三、影響流動自旋相位的因素
    四、梯度運動與相位改變
    五、影響流動自旋幅度信號的因素
  第三節  幅度對比磁共振血管造影
    一、幅度對比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原理
    二、幅度對比血管造影的方法及過程
    三、幅度對比血管造影的要點
  第四節  相位對比血管造影
    一、PCA原理
    二、PCA的方法與過程
    三、相位對比圖像的流動敏感性
    四、流動顯示的方向獨立性
    五、相位對比序列作用和用途
    六、PCA的序列
  第五節  時間飛躍磁共振血管造影
    一、TOF-MRA原理
    二、TOF-MRA的流入飽和效應
    三、TOF-MRA中增加流動-靜止對比的方法
    四、TOF-2D與TOF-3D MRA的比較
    五、PCA與TOF-MRA比較
  第六節  對比增強磁共振血管造影
  第七節  MRA圖像的后處理
  第八節  MRA的臨床應用
    一、顱內血管MRA
    二、頸動脈MRA
    三、胸部血管MRA
    四、腹部血管MRA
    五、四肢血管MRA
  第九節  磁共振流量分析
    一、2D-PC流量測量的原理

    二、一維實時流體採集
    三、體循環各主要血管流速值
    四、流量分析的臨床應用
第四章  設備構成
  第一節  主磁體
    一、磁體的性能參數指標
    二、成像用磁體的分類
    三、磁體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梯度系統
    一、梯度磁場的主要性能指標
    二、雙梯度技術
  第三節  脈衝線圈
    一、射頻線圈的主要功能
    二、射頻線圈的主要技術參數
    三、射頻線圈的調諧與耦合
    四、相控陣線圈
  第四節  電腦系統與輔助設備
    一、電腦系統
    二、輔助設備
第五章  磁共振對比劑
  第一節  磁共振對比劑基礎
    一、使用目的
    二、物理基礎
    三、磁共振對比劑的作用機制
    四、磁共振對比劑的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  對比劑的分類及臨床應用
    一、磁共振對比劑的發展與分類
    二、磁共振對比劑的臨床應用
    三、對比增強掃描序列選擇及輔助技術
    四、磁共振對比劑應用劑量
第六章  磁共振圖像偽影及圖像質量評價方法
  第一節  偽影分類、產生原因及解決方案
    一、偽影分類
    二、運動相關偽影
    三、序列相關偽影
    四、MRI設備及外源性因素干擾磁場所致的偽影
  第二節  圖像質量的評價方法
    一、MRI圖像質量控制的一般指標
    二、MRI圖像質量的評價方法
  第三節  圖像信噪比測定以及T1、T2弛豫時間測定
    一、MRI圖像信噪比的測定
    二、組織弛豫時間測定
第七章  磁共振檢查技術
  第一節  顱腦磁共振檢查技術
    一、腦MR成像技術
    二、顳葉MR成像技術
    三、后顱窩和內聽道MR成像技術
    四、垂體MR成像技術
    五、眼眶MR成像技術
    六、鼻咽及鼻竇MR成像技術

    七、口咽部、唾液腺MR成像技術
    八、顳頜關節(TMJ)MR成像技術
    九、腦神經MR成像技術
    十、腦部血管成像MR成像技術
    十一、喉MR成像技術
    十二、頸部軟組織MR成像技術
  第二節  腹部磁共振檢查技術
    一、肝臟MR成像技術
    二、膽囊、膽道MR成像技術
    三、胰腺MR成像技術
    四、腎上腺MR成像技術
    五、腎臟、輸尿管MR成像技術
    六、前列腺MR成像技術
    七、子宮MR成像技術
    八、陰囊及睾丸MR成像技術
  第三節  脊柱及脊髓磁共振檢查技術
    一、頸椎及頸髓MR成像技術
    二、胸椎及胸髓MR成像技術
    三、腰椎及腰椎管MR成像技術
    四、?椎及?髂關節MR成像技術
    五、全脊柱MR成像技術
    六、磁共振脊髓造影(MRM)
    七、PROSET序列脊神經根MR成像技術
  第四節  四肢骨關節磁共振檢查技術
    一、肩關節MR成像技術
    二、肘關節MR成像技術
    三、腕關節MR成像技術
    四、雙手MR成像技術
    五、髖關節MR成像技術
    六、大腿/小腿及其肌肉MR成像技術
    七、膝關節MR成像技術
    八、踝關節MR成像技術
    九、雙足MR成像技術
  第五節  胸部及乳腺MR檢查技術
    一、胸部MR成像技術
    二、乳腺MR成像技術
  第六節  心臟、血管磁共振檢查技術
    一、心臟MR檢查技術
    二、頸部血管MR檢查技術
    三、胸、腹部大血管MR檢查技術
    四、上、下肢血管MR檢查技術
第八章  磁共振功能成像技術
  第一節  彌散加權成像及彌散張量成像
    一、彌散加權成像技術
    二、彌散張量成像技術
  第二節  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
  第三節  磁共振功能成像
  第四節  磁共振灌注成像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