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哲學史綱

  • 作者:曾春海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67511873
  • 出版日期:201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715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曾春海著的《中國哲學史綱》定名為《中國哲學史綱》,主要針對從先秦到當代這數千年來中國哲學所蔚成的多樣而豐富的哲學資產,取其精華做一大體綱格式的論述,並對其中影響力深厚的哲人進行了選擇性的介紹和探究。
    透過對哲學史的研讀,我們可從中汲取前賢諸哲人的論述精義,及其縱貫性和橫向性的相互影響,對比性的究明其思想成果的價值、貢獻和所留下的難題或留白處。同時,我們也可以理解後來者如何在這一脈絡下繼往開來的創進不息。

作者介紹
曾春海
    曾春海     1948年出生於江西瑞金,1949年遷居台灣。1977年獲台灣輔仁大學哲學博士。曾受業于方東美、羅光、嚴靈峰、謝幼偉等名師。1978?1979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博士后研究。1979?1990年任職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教授。1990?2008年任職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2008年8月于政治大學退休,轉任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至今。主要著作有《兩漢魏晉哲學史》、《易經的哲學原理》、《陸象山》、《王夫之易學》、《朱熹哲學論叢》等十二本專書,學術論文近百篇。

目錄
第一篇
先秦哲學
第一章  先秦儒家學派
第一節  春秋時代的儒家核心思想
第二節  孔子至孟子期間之儒學——以近世出土文獻為依據
第三節  戰國中期的孟子學派
第四節  戰國晚期的荀子學派與《易傳》
第二章  先秦道家學派
第一節  老子的形上學與處世智慧
第二節  郭店及上海博物館出土簡文之道家思想
第三節  莊子的形上學
第四節  《管子》與《黃帝四經》的天道與治道
第三章  墨家學派
第一節  墨子及《墨子》一書
第二節  兼愛之德的涵義
第三節  貴義之德的涵義
第四節  墨學的知識原理與方法
第五節  墨學的政治、社會實踐
第六節  評論
第四章  法家學派
第一節  法家的源流與特色
第二節  集法、術、勢三派之大成的韓非子
第五章  析名辨實的名家邏輯學
第一節  鄧析與《尹文子》
第二節  惠施與公孫龍子
第六章  陰陽家學派
第一節  陰陽與五行之源流
第二節  鄒衍與陰陽家
第二篇
兩漢魏晉哲學
第一章  秦漢之際的黃老之學
第一節  秦漢之際黃老道家的形成、流派與學說
第二節  《呂氏春秋》的宇宙觀、人性論及天人關係
第二章  西漢儒、道、法的互攝和變遷
第一節  陸賈和賈誼的天道觀及政治論
第二節  兼采諸家以道家為主流的《淮南子》
第三章  董仲舒與西漢經學
第一節  天人三策說及春秋學
第二節  天人感應及陰陽五行
第三節  人性論
第四節  倫理規範與教化
第四章  西漢晚期的嚴遵和揚雄
第一節  《道德指歸》的宇宙生成論
第二節  嚴遵的人生觀及政治理想
第三節  揚雄的知識說及天道論
第四節  揚雄的人性論及政教思想
第五章  《老子河上公注》以及東漢批判時弊的理性思潮
第一節  《老子河上公注》的哲學要旨
第二節  王充的哲學
第三節  王符對時弊的批判與修正

第四節  荀悅的《申鑒》與仲長統的《昌言》
第六章  魏晉玄學通論
第一節  魏晉玄學的緣起因素
第二節  玄學釋義
第三節  玄學的課題和方法
第四節  玄學的分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第五節  清談與魏晉哲學
第七章  正始玄學
第一節  王弼的玄學
第二節  鍾會所撰《四本論》
第八章  竹林玄學
第一節  阮籍的玄學
第二節  嵇康的玄學
第九章  兩晉的玄學
第一節  郭象跡冥圓融的玄學
第二節  兩晉之際的六家七宗
第三節  僧肇的《肇論》
第四節  慧遠的法性論、神不滅論和竺道生的涅槃佛性學說
第三篇
南北朝與隋唐的儒學和佛學
第一章  南北朝與隋唐的儒學
第一節  南北朝的儒學與政治文化
第二節  隋朝儒學
第三節  唐代的儒學
第四節  李翱的《復性書》與柳宗元的儒佛論衡
第二章  南北朝佛學梗概
第一節  晉宋的「神」滅不滅之爭
第二節  北朝的佛學
第三節  南朝的佛學
第四節  真常心之經典:《大乘起信論》
第三章  隋唐佛學
第一節  吉藏與三論宗
第二節  智□的天台判教及其佛理
第三節  華嚴宗哲理
第四節  教外別傳的禪宗以及分派
第四篇
宋元明清的理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理學」釋名義
第二節  宋代理學興起的主因
第三節  宋代理學的主要課題和治學精神
第二章  周濂溪的濂學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太極圖說》的宇宙生成論
第三節  《通書》的道德人性論
第四節  培養伊尹之志趣,樂顏淵之學的人文教育
第五節  研幾慎獨的修「心」工夫
第三章  二程的洛學
第一節  存有論
第二節  人性論

第三節  人格修養論
第四章  張載的關學
第一節  張載及其關學學風
第二節  《正蒙》的天道與人之性命關係
第三節  心性論及其價值實踐工夫
第五章  朱熹的閩學
第一節  朱熹學思歷程述要
第二節  以理氣釋心性、理欲之同異的人性論
第三節  教育的意義與目的
第四節  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典範——聖人、君子、賢人
第五節  窮理致知的認知原理及內容
第六節  培養人格的方法綱領及首務之工夫
第七節  居敬涵養的篤行工夫說
第六章  象山的心學
第一節  「心即理」的心學涵養
第二節  為己之學的教育目標及讀書法
第三節  教養論
第七章  胡五峰與湘學
第一節  「理」統攝於「性」的宇宙觀
第二節  心、性與理之相互關係
第三節  天理人慾,同體異用,同行異情
第四節  唯仁者能盡心成性
第八章  葉適的義利觀與永嘉事功學派
第一節  葉適之前儒家學者對義利之辨的流變
第二節  葉適義利之辨的時代及學術背景
第三節  義利觀之理論及實際主張
第九章  元代的理學
第一節  元代理學流布之概況
第二節  代表元代北方理學的許衡之學說
第三節  元代南方理學代表的吳澄思想
第十章  明代前半期的理學
第一節  此時期理學的流布及其課題之轉折
第二節  南方的朱學梗概
第十一章  明代中期的心學
第一節  陳白沙
第二節  王陽明
第十二章  明代中、後期的朱學與陽明後學
第一節  羅欽順對朱學的推進
第二節  陽明後學的浙中學派
第三節  陽明後學的江右王學
第四節  泰州王門
第五節  東林學派的顧憲成與高攀龍
第五篇
明清之際及清代的哲學
第一章  劉蕺山與黃宗羲
第一節  主誠意慎獨的劉蕺山
第二節  黃宗羲以史入經的實學
第二章  李二曲與王夫之
第一節  明清之際的關學代表李二曲
第二節  兼采心學、理學與氣學的王夫之

第三章  乾嘉學派對理學之修正
第一節  戴震
第二節  焦循、凌廷堪與阮元
第四章  康有為與梁啟超
第一節  康有為的藉經論政和托古改制
第二節  崇尚西方自由理念的梁啟超
第六篇
當代中國哲學
第一章  梁漱溟與熊十力
第一節  梁漱溟的東西文化觀及人心論
第二節  熊十力天人一本的體用不二說
第二章  馮友蘭與張岱年
第一節  馮友蘭的新理學
第二節  張岱年先秦儒學的人觀
第三章  宗白華與方東美
第一節  宗白華氣韻生動的意境美學
第二節  方東美及其對莊子哲學的詮釋
第四章  唐君毅與徐復觀
第一節  唐君毅的心通九境與天人圓融說
第二節  徐復觀論人權與民主
第五章  牟宗三與羅光
第一節  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學
第二節  羅光對儒家形上學之詮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