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叢書

  • 作者:戚世雋|主編:吳承學//彭玉平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232750
  • 出版日期:201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0
人民幣:RMB 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戚世雋著的《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以中國古代劇本形態為研究對象,突破文學研究僅將劇本作為平面的、靜態的、案頭的文本來考察,重視其作為表演形態的物質留存的完整性,彰顯劇本區別于其他文學形式如詩文、小說等的特殊性質。《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注重劇本與其生存原境的聯繫,著重探討了劇本的概念,劇本的生成方式,唱本、小說與劇本的關係,案頭與場上的劇本的不同形態,劇本的版本與表演之間的關係、劇本中心與表演中心的關係等問題。對於重新發現古代劇本創作的內在邏輯,重構古代劇本的歷史發展,重新理解劇本的功能與意義,都有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戚世雋|主編:吳承學//彭玉平
    戚世雋,女,1970年生,江蘇武進人。1993年開始任教於中山大學,1997年獲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2010年至2012年赴日本國立九州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講學,現為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明代雜劇研究》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古代劇本文體形態概述
 第一節  「劇本」概念的形成
 第二節  劇本體制
第二章  何為「劇本」
 第一節  《公莫舞》性質的再認識
 第二節  敦煌寫卷中「劇本」資料檢討
 第三節  唐代「劇本」考辨
第三章  唱本、小說與劇本
 第一節 詩贊體講唱中的文體與樂體
 第二節  從詩贊體講唱到詩贊體戲劇
 第三節  鄧志謨「爭奇」系列作品的文體研究
 ——兼論古代戲劇與小說的文體分野
 附:明應王殿元代戲劇壁畫新探
第四章  從案頭到場上
 第一節 元雜劇中的程式化用語「看有甚麼人來」
 第二節  「折」的演變
 ——從元刊雜劇到明雜劇
 第三節 明代文人雜劇
 ——專為案頭閱讀而設的劇本
 第四節 摺子戲演出本的創作方式
 ——以《綴白裘》為例
第五章 劇本、版本與表演
 第一節 劇本與表演場合
 ——以關羽稱謂的變化為考察中心
 第二節 版本形態與表演形態
 ——以《拜月亭》為例
 第三節 一劇之本與表演中心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