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唐前中國佛教史論稿/文化中國書系

  • 作者:張雪松
  • 出版社:中國財富
  • ISBN:9787504744814
  • 出版日期:2013/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79
人民幣:RMB 6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介紹
張雪松
    北京人,筆名雨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副教授。己發表《法雨靈岩:中國佛教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印光法師研究》(台灣法鼓文化,2012年)等學術著作,《天藍色的彼岸》等譯著。

目錄
序論
  第一章  前人研究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的坐標
    第一節  以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演進為坐標
    第二節  以隋唐佛教宗派為坐標
    第三節  以印度、西域佛教史地為坐標
  第二章  1949年以來大陸地區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的研究範式
    第一節  「上層建築」範式
    第二節  「中國化」範式
    第三節  「知識考古」範式
  第三章  唐前佛教史研究的史料問題及本書的寫作思路
    第一節  史料的概述與甄別:社會史與思想史之辨
    第二節  「釋氏輔教之書」
    第三節  本書的結構與章節  安排
第一編  華夷之辨:佛教與中華文明的相遇
  第一章  佛教入華早期史料闡微
    第一節  佛與帝王師
    第二節  「永平求法」的再討論
  第二章  僑民佛教
    第一節  梵僧來華與佛教初傳
    第二節  僑民佛教的「胡話胡說」
  第三章  化胡與師夷:老子化胡的歷史鉤沉
    第一節  引言:由沙夫引發的佛教史研究方法與視角的話題
    第二節  化胡說:「胡話胡說」與「胡話漢說」之間的一個過渡形態
    第三節  師夷長技以自強
  第四章  般若思想的傳譯:以早期漢譯經典《道行》為中心的考察
    第一節  《道行般若經》的譯本、講頌方式及核心思想
    第二節  《道行般若經》中反映出的大、小乘差別
    第三節  《道行般若經》中的本無思想兼及東晉般若學
    第四節  般若學的轉向
  第五章  對格義佛教的重新認識
    第一節  反向格義與廣義格義
    第二節  何為外書:中外問題還是新舊問題
第二編  魏晉佛教思想論綱
  第一章  六家七宗:東晉般若學的興盛
    第一節  六家七宗的代表人物探析
    第二節  六家七宗的分類
    第三節  六家七宗的思想史地位
  第二章  不順化以求宗的廬山慧遠
    第一節  廬山慧遠創作《沙門不敬王者論》的具體背景
    第二節  《沙門不敬王者論》的佛學思想分析
  第三章  孤明先發的竺道生
    第一節  竺道生的生年
    第二節  道生第一次去廬山的時間
    第三節  道生的「善不受報」義
    第四節  道生的「身前身後名」
  第四章  論東晉南朝的僧人學風的轉變
    第一節  格義與六家的玄風
    第二節  玄談風氣的影響
    第三節  佛學風氣的改變
  第五章  晉宋之際般若學向涅槃學發展的多元化徑路-

    第一節  毗曇學與《法華經》在般若學向涅槃學轉變中的作用
    第二節  《肇論》中所體現的般若學向涅槃學轉變路徑
    第三節  般若學向涅槃學轉變的廣泛信仰背景
    第四節  小結:歷史與時代的問題化、理論化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佛教制度與政策舉隅
  第一章  六朝佛教尺牘
    第一節  六朝佛教書信概述
    第二節  兩類公開信
    第三節  小結:六朝佛教書信的功能
  第二章  玄談與辯論:謝靈運《辨宗論》發微
    第一節  引言: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第二節  山水不足以娛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憂
    第三節  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
  第三章  辨宗、均聖與滅佛
    第一節  佛教勢力的增長
    第二節  略述北朝兩次法難
  第四章  皇帝的菩薩戒:略論佛教在南朝國家政策的定位
    第一節  劉宋文帝時關於佛教社會作用的辯論
    第二節  梁武帝與智者國師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佛教講經制度探析
    第一節  唱導與齋講
    第二節  轉讀與都講、麈尾
    第三節  上講與問難
    第四節  講經法會的程式化
    第五節  總結:僧講、尼講、俗講
第四編  魏晉南北朝民間佛教探析
  第一章  佛學義理研究與佛教信仰研究
    第一節  像法與末法:從北魏曇謨最談起
    第二節  「貓鬼」與神佛雜居: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生存的民間信仰環境
  第二章  南朝民眾的佛教地獄信仰研究
    第一節  晉宋時民眾接受的地獄信仰
    第二節  地獄觀念與佛教其他教理的整合
  第三章  末法信仰與北朝僧侶數目暴增的吊詭
    第一節  均田制的破壞與末法信仰
    第二節  南北朝時期的「禪」
  第四章  略論南朝的神僧大士
    第一節  引言:魏晉南北朝的神僧類型
    第二節  南朝初年的神異僧
    第三節  梁陳間的神僧大士
  第五章  地府與凈土:中國人死後世界信仰的重新構建
    第一節  引言:原始反終,知生死之說
    第二節  三教兼容的「煉獄」式地府信仰
    第三節  從地府到凈土:儒釋道三教對死後世界「地仙」信仰模式的構建
第五編  南北朝佛學思想:以三教關係為主要視角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易學與佛學比較研究論綱
    第一節  數與象
    第二節  圓而神
  第二章  涅槃與仙化:南朝釋道二教論衡
    第一節  引言:南朝日趨激烈的佛道論衡
    第二節  泥洹與仙化

    第三節  夷夏與二諦
  第三章    與儒學的一次交鋒:神不滅辯論的佛學意義
    第一節  南朝神不滅的爭論
    第二節  無明神明與一心二門
  第四章  南朝中後期的佛教新思潮
    第一節  南朝後期佛學的再度活躍
    第二節  智境與二諦、三諦
  第五章  術與道:教相判釋與學派體系的不斷創建
    第一節  中國古代學術的分野與大、小乘
    第二節  佛教的理想體系:對道的追求與對術的可望
參考文獻
  一、原始資料
  二、研究性論著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