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一萬年前的人類吃什麼?一個世紀后的未來人又會吃什麼?火、耕種與畜牧是如何誕生的?古羅馬皇帝的餐桌上有什麼?中國皇帝的餐桌上有什麼?法蘭西國王的餐桌上有什麼?他們的人民又吃什麼?誰發明了比薩?哪些地方的人吃昆蟲?富豪們每天的菜單是什麼呢?地球上哪個國家的人最會吃?當地球總人口超過100億後會出現食物危機嗎?明天的我們是否會被人工智慧操控飲食?吃飯還會是一種社交行為嗎?……
本書猶如一幅浩瀚的壁畫,展示了人類飲食從古至今的方方面面:餐桌上的食物如何從天然、豐盛、多樣化的原型食材逐漸變成傷害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的標準化、工業化、統一化的人工食品;揭示了農產品加工業的強大力量,如何牽動著經濟、意識形態與政治的發展;還講述了我們日常所忽視的某些聯繫,如食物與對話、食物與權力、食物與地緣政治……
如果我們想真正掌控人類的飲食,吃得美味又健康,同時兼顧保護大自然,繼而延續人類的種群,那麼了解吃的歷史是至關重要的。
作者介紹
(法)雅克·阿塔利|責編:劉穎|譯者:呂一民//應遠馬//朱曉罕
目錄
第一章 行走天下,靠天吃飯
從動物到人類:邊走邊嚼
能人、匠人和直立人:邊哼哼邊生吃
從生吃到熟食:邊吃邊儲存
尼安德特人,最早的歐洲人:受到不公平詆毀的食肉者
智人(Homo sapiens),將食物變成交談主題的人
吃遍全球
第二章 征服自然,享用自然
在中東,為了種植而定居
氣象、天文、星相:從依靠老天到指望收成
在歐洲,吃人肉的行為依舊存在
在其他地方,繼小麥之後出現了水稻
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早期的穀物,早期的帝國
最初的宴會:為了更好地統治而交談
在中國,最早的營養學
在印度,素食主義的開端
中美洲帝國,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在埃及:吃與說是一回事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推遲了帝國的誕生
希臘:吃飯為了理政
在羅馬,吃飯為了統治
第三章 歐洲餐飲的誕生和榮耀
從公元1世紀至17世紀中期
中世紀前期:封齋前的狂歡和齋戒
在伊斯蘭國家:吃飯需要有節制
中世紀末期:香料和失落的天堂
賓館、旅店:旅途中的餐飲
從14世紀到16世紀,義大利餐飲的輝煌
屬於例外的法國
17世紀,法國嶄露頭角
來自美洲的革命:土豆、玉米和巧克力
第四章 法國餐飲,榮耀和饑饉
從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
太陽王的餐桌,法國獨特性的典範
「平民廚房」宣告「革命」
喝蘇打水吧,切勿喝酒
在此期間的亞洲,宴會和飢荒
在美洲,移民比英國人吃得好
巴黎最早的餐館,交談和顛覆的場所
飢荒,起義和革命
大革命和資產者宴會
美食外交
第五章 豪華酒店的美食和工業化食品
19世紀
工業化從食品供應開始
化肥和巴斯德滅菌法
孩子們的食物
美國人登陸:蘇打水和自動售賣機
里茲先生和埃斯科菲耶先生創辦豪華大酒店
歐洲百姓:還是麵包和土豆
在世界其他地方:多樣化在持續
第六章 為食品資本主義服務的營養學
20世紀
美國資本主義的計謀:營養學
卡路里和麥片
為方便資本主義而讓人忘記餐桌
掩蓋味道
芝加哥屠宰場開始流水線作業
批量生產食物
吃得快,fast-food
美國進軍世界餐飲業
抵抗飢荒,不惜一切代價
越來越強大的世界農業食品加工工業
換掉食糖
吃得更多,但是質量更差
消費者抵制食糖之不可能的戰鬥
吃飯次數越少,消費越多
法國仍在獨自抵制:「新烹飪」
第七章 今天:世界上的富人、窮人和饑饉
全球農業食品加工工業和農業狀況
甚至富人們也拋棄了餐桌
中產階級混雜著吃
最貧困者繼續死於飢餓或死於食物
家庭聚餐幾乎消失了
嬰兒食物
在學校里吃飯
工作餐
純素食主義風靡全球
宗教飲食
昆蟲消費
法國特例在持續
糖、肥胖和死亡
殺手不僅僅是糖
蔬果、肉類和魚類過度生產
飲食導致溫室氣體過度產生
破壞土地
縮減生物多樣性
「大秘密」
覺醒
青少年的最佳食物
第八章 三十年後,昆蟲、機器人和人類
首先:需求
能夠養活90億人類嗎?
最富有者將吃得越來越好且越來越少
越來越亞洲化和雜交化的文化選擇
肉和魚的消費會減少
素食主義者,不同的吃法
昆蟲消費增加
糖類消費減少
吃飯為了治病
模仿大自然
以人造物為食物的人造物
第九章 在沉默中獨自吃飯
廚房終結
流動者的包裝:粉末套餐
奔向飲食孤獨
被監控的沉默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