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現代環境科學概論(第3版)

  • 作者:編者:盧昌義|責編:陳進才
  • 出版社:廈門大學
  • ISBN:9787561578490
  • 出版日期:2020/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1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共分九章,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當前環境科學中所包括的環境、資源、能源、全球變化、生態安全等問題的最新資料,包括新時代生態文明理論等最新議題。在每章后附有相關的參考書目和網站,以供讀者自己進一步學習。書中還有5個附錄,包括國家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文獻、有關環保等方面的紀念日、歷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部分練習題的參考答案,以及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水平測試題。
    本書可作為大學相關專業學生的教材,相關學科考研的參考書,還可作為從事環境保護與環境管理等相關專業人員,以及中小學青少年科技輔導員教師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盧昌義|責編:陳進才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環境及其組成
    一、環境的基本概念
    二、環境自凈能力、環境容量與環境要素
  第二節  環境問題及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
    一、環境問題的定義及分類
    二、環境問題與社會經濟發展
  第三節  現代的環境科學
    一、環境科學的形成和近代的發展
    二、現代環境科學的分支和發展趨勢
  第四節  我國環境保護髮展歷程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
    一、環境保護的定義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環境保護歷程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四、我國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
第二章  生態學基本原理
  第一節  生態學及其研究內容、分支學科
    一、生態學的定義
    二、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第二節  有關種群、群落的基本知識
    一、種群數量變動規律
    二、種群數量變動原因
    三、群落的基本概念
    四、群落的結構與分佈
    五、植被調查
    六、生物的學名
    七、群落的演替與環境因子的關係
  第三節  生態系統的基本知識
    一、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
    二、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和功能
    三、生態系統的平衡
第三章  當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第一節  「溫室效應」的加劇
    一、溫室效應的概念
    二、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影響
    三、大氣「溫室效應」加劇對人類的影響
    四、圍繞減排二氧化碳的國際鬥爭
  第二節  臭氧層的破壞和紫外線輻射
    一、臭氧層的破壞
    二、臭氧層破壞的機制
    三、紫外線輻射增強的危害
    四、關於保護臭氧層的國際行動
    五、我國在保護臭氧層工作上的國際態度
  第三節  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一、酸雨(酸式氣溶膠、酸性沉降物)的形成和酸度
    二、酸雨形成的原理
    三、酸雨的危害
    四、控制酸雨蔓延的對策
  第四節  海洋酸化
    一、海洋酸化的概念

    二、海洋酸化的的危害
    三、海洋酸化的的防治
  第五節  污染物質的遷移
    一、污染物質遷移的定義
    二、污染物質的遷移方式
    三、防治污染物遷移的國際行動
第四章  我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
  第一節  大氣污染
    一、大氣的組成
    二、大氣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
    三、污染源類型劃分
    四、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五、污染物種類
    六、空氣污染指數和空氣質量指數
    七、汽車尾氣排放與排放標準
    八、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九、室內空氣質量和居室環境質量
  第二節  水體污染
    一、概念
    二、我國水污染的現狀
    三、水污染類型和衡量水體污染的指標
    四、非點源污染
  第三節  海洋污染
    一、海洋污染的現狀和特點
    二、海洋污染的「白」、「紅」與「黑」
    三、海洋污染對海洋資源的影響
    四、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四節  土壤污染
    一、概念
    二、土壤污染的特點、種類和來源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改良措施
    四、土壤污染治理方法
  第五節  固廢污染
    一、概念
    二、固體廢物的分類
    三、固體廢物的處理
    四、危險廢物和進口廢物的環境管理
    五、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城市礦產」
  第六節  雜訊污染
    一、雜訊污染的定義
    二、雜訊的聲學特性
    三、雜訊的產生和危害
    四、雜訊的防治
  第七節  微波污染
    一、微波的定義及其特點
    二、微波污染的來源
    三、微波輻射的危害
    四、對微波輻射的防護
  第八節  光輻射污染
    一、光輻射污染的概念

    二、光輻射污染的分類
    三、光輻射污染的防護
  第九節  城市生態環境問題
    一、城市的產生和發展
    二、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三、改善城市環境的途徑和生態城市建設
第五章  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
  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概念與分類
    一、概念與分類
    二、可更新資源的科學管理
  第二節  水資源的保護
    一、水資源的概念
    二、全球水的儲量及面臨的問題
    三、我國水資源的特點
    四、我國水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五、水資源的保護對策
  第三節  森林資源的保護
    一、森林資源的概念與分類
    二、森林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性
    三、世界森林資源現狀
    四、我國森林資源現狀
    五、保護森林資源的措施
    六、加強城市森林建設
  第四節  礦產資源的保護
    一、礦產資源及其特點
    二、世界礦產資源分佈
    三、我國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
    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
    五、礦產資源的合理利用
  第五節  生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一、生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和保護的重要性
    二、我國的生物多樣性現狀
    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
    四、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
  第六節  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進展
    一、自然保護區的定義、功能和意義
    二、自然保護區的分類
    三、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發展情況
    四、自然保護地建設
  第七節  土地資源的保護
    一、土地資源的概念與特性
    二、世界和我國土地資源現狀
    三、土地荒漠化和沙塵暴問題
  第八節  濕地保護
    一、濕地的定義
    二、濕地的作用
    三、我國濕地及保護情況
  第九節  生態恢復
    一、生態恢復的定義
    二、生態恢復的重要性

  第十節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
    一、國家生態安全的概念
    二、國家生態安全提出的背景及重要意義
    三、國家生態安全的內容
    四、我國生態安全面臨的挑戰
    五、國家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及措施
    六、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
    七、生態補償機制
    八、生態足跡
    九、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第六章  生物安全與外來生物入侵
  第一節  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
    二、我國生物安全的狀況
    三、加強我國生物安全的措施
  第二節  轉基因及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一、轉基因技術與雜交技術的區別
    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三、正確看待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三節  外來生物人侵
    一、外來生物入侵的概念
    二、外來生物入侵的機理和入侵的途徑
    三、外來生物入侵的影響
    四、外來生物入侵的防範
    五、船舶壓載水帶來的危害
第七章  能源與環境
  第一節  能源的消耗與供應問題
    一、能源的分類
    二、現代能源消耗的特點
    三、能源的供應
  第二節  我國能源現狀、未來需求及開發前景
    一、我國的能源現狀
    二、未來我國對能源需求的預測
    三、綠色能源的開發與我國的能源政策
  第三節  能源利用與環境的關係
    一、化石燃料使用對環境的影響
    二、其他能源使用對環境的影響
  第四節  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
    一、節能減排的基礎知識
    二、節能減排的具體方法與措施
第八章  人口、糧食與食品
  第一節  人口增長的趨勢和人口政策
    一、世界和我國人口增長的情況
    二、人口老齡化問題
    三、我國的人口政策
  第二節  糧食安全問題
    一、糧食的供應情況
    二、糧食安全和提高糧食產量帶來的環境問題
  第三節  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概述

    二、我國食品安全現狀
    三、食品安全戰略的實施
    四、治理「餐桌污染」的攻堅行動
  第四節  綠色食品、有機(天然)食品
    一、綠色食品
    二、有機(天然)食品
  第五節  生態農業與農村生態環境
    一、生態農業的背景、意義
    二、我國生態農業建設的內容和特點
    三、生態農業類型的劃分
    四、衡量生態農業建設效果的標準和方法
第九章  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有關法規及環境標誌
  第一節  我國環境保護的主要政策
    一、環境保護法的任務、目的與作用
    二、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三、環境保護法的特點
  第二節  環境保護主要法規和法規體系介紹
  第三節  環境標誌
    一、環境標誌的概念
    二、常見的環保標誌介紹
    三、環境標誌計劃的實施對我國環保工作的積極推動作用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簡介
    一、古代樸素的可持續思想
    二、發展的內涵
    三、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附錄I  部分主要法律選登
附錄Ⅱ  書中每章節後部分習題的參考答案
附錄Ⅲ  每年有關環保和人體健康等方面的紀念日
附錄Ⅳ  歷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和中國主題
附錄V  水平測試卷(共10套)
參考文獻及推薦讀物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