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全文搜索
商品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高級搜索
首頁
熱點銷售
暢銷排行
每週排行
每月排行
最近浏覽的商品
请选择排序方式:
类别
版别
出版年月↓
折扣↓
定价↓
共有
13
个搜索结果 共有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
转到第
页
移動新媒體視域下文物影像敘事研究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陳小娟|責編:劉芳
出版社:
中國社科
「讓文物活起來」是新時 期文物工作的重大曆史使命 。傳統媒體時代文物傳播積 累了諸多成功經驗,當媒介 融合進入以移動新媒體為主 導的新階段時,總結文物影 像敘事的新形態和新經驗, 成為極具挑戰性並值得深入 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書基於 數字敘事、互動敘事等理論 視角,聚焦文物影像敘事的 典型文本,總結移動新媒體 時代文物影像敘事的建構機 理、話語體系及傳播策略, 有利於創新文物傳播觀念, 增強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能 力。
人民幣:
RMB 85.00
元 售价:
NT$ 340.00
元
寧夏水洞溝遺址石製品熱處理實驗研究/考古新視野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周振宇|責編:孫丹
出版社:
文物
丛书项:
考古新視野
本書以模擬實驗與科技 檢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 水洞溝遺址石料熱處理后的 變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 。針對水洞溝出土的石製品 ,設計了全面的模擬實驗, 獲取熱處理石製品。通過觀 察對比、X射線衍射、X射 線熒光、掃描電鏡和偏光顯 微鏡觀察,總結出水洞溝石 料熱處理后的特徵,並發現 古人通過熱處理改變石料的 力學性質,從而提高其打制 性能。依據實驗結果,我們 從水洞溝遺址2號、12號地 點甄別出熱處理石製品110 件。觀察分析結果表明,當 時古人類已經熟練掌握了熱 處理技術,理解不同原料間 的打制性能的差別,並將之 運用於石器製作、使用中, 提高了石料利用率及生產效 率。同時古人類對熱處理石 料存在搬運行為。 通過本項研究,首次確 認東亞地區存在熱處理行為 ,水洞溝熱處理石製品的發 現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熱處理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同時填補了熱處理技術由 西向東發展與傳播的缺環。 水洞溝熱處理行為的發現, 為探討舊石器時代中西文化 交流提供了新的證據,也為 了解現代人行為在中國的出 現與擴散提供了新的研究視 角。
人民幣:
RMB 86.00
元 售价:
NT$ 344.00
元
天一閣本石鼓文的翻刻與傳播(精)/視覺藝術東方學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劉曉峰|責編:章臘梅
出版社:
中國美術學院
丛书项:
視覺藝術東方學
在曉峰博士看來,吳昌 碩能成為石鼓書法的集大成 者,有其必要條件——要有 石鼓拓本收藏的傳統、要解 決石鼓拓本的真偽鑒定、要 有石鼓鑒藏的群體。本書梳 理了張燕昌、張廷濟到吳昌 碩的脈絡關係,深究拓本收 藏、拓本鑒定與書法實踐的 內在關聯,而這又是以往研 究中沒有的新視角。
人民幣:
RMB 89.00
元 售价:
NT$ 356.00
元
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岩畫研究/考古新視野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肖波|責編:穀雨
出版社:
文物
丛书项:
考古新視野
人面像岩畫是指岩畫中 以人面為表現形式的一種類 型,廣泛分佈于環太平洋地 區。其中,俄羅斯葉尼塞河 流域是人面像岩畫分佈比較 集中的一個區域,數量眾多 ,類型豐富,作畫方式多樣 。同時,該地區考古學文化 中發現了大量的人面形象, 創作時間從新石器時代持續 至鐵器時代,而又以青銅時 代奧庫涅夫文化人面像數量 為最多,與岩畫的相似度最 高。這些發現為本地區人面 像岩畫的斷代提供了難得的 實物證據。葉尼塞河流域的 人面像岩畫隨著時空環境的 變化而顯示出地域性的特點 ,但多變的形式中也存在著 一些不變的內在結構,反映 在作畫地點的選擇、作畫方 式的使用、岩畫的構圖以及 細部特徵的刻畫等方面。將 鏡頭進一步拉長,我們發現 ,人面像岩畫最早出現于中 國新石器時代的中期階段, 到晚期階段,部分類型開始 向外擴散到葉尼塞河地區, 並在此形成了一個創作的高 峰期。本書試圖通過對上述 地區人面像岩畫資料的全面 梳理,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 ,探討其起源、結構、功能 和發展規律,並對人面像岩 畫的文化內涵進行剖析,進 而在考古學文化動態演變的 基礎上重建早期東西方文化 交流的部分片段。
人民幣:
RMB 118.00
元 售价:
NT$ 472.00
元
蒙元時期中原北方地區墓葬研究/考古新視野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袁泉|責編:智朴
出版社:
文物
丛书项:
考古新視野
蒙元時期,多族屬、 廣疆域的統一王朝帶來了 文化新相。墓葬文化體現 出繼承與變革交錯並存的 局面:一方面,宋金形成 的葬制傳統在很多領域得 以繼承和沿用;另一方面 ,隨著政治衝擊、階層重 組和族屬互動,湧現出許 多新的墓葬文化特徵。這 造就了蒙元時期中原北方 地區墓葬文化面貌的區域 多樣性與發展不平衡性。 本書立足於長時段、 大區域的綜合考察,通過 對考古學材料的系統梳理 ,嘗試建立起蒙元時期中 原北方地區墓葬的有序時 空框架。在分區研究中, 綜合考慮地域文化、人群 特點、地理形勝和政治沖 擊等多種因素,將中原北 方地區劃分為四大文化區 ,分別為:長城以北和燕 雲地區、中原地區、山東 地區和洛水-渭水流域地 區。在分期研究中,充分 考慮不同區域墓葬演變步 調與發展序列的差異性。 在墓葬資料豐富、變化頻 繁有序的區域,建立完整 、細緻的演變序列;對存 在年代缺環且變化不明顯 的地區,則結合宋金墓葬 的面貌,從長時段把握當 地宋元墓葬文化面貌演變 。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 探討墓葬面貌的橫向區際 交流,關注蒙元與宋金墓 葬的縱向期段沿革,分析 不同族屬和文化群體在墓 葬制度上的互動;繼而深 入觀察蒙元葬制傳統與喪 祭文化的變革。
人民幣:
RMB 76.00
元 售价:
NT$ 304.00
元
中原北方地區宋金墓葬藝術研究/考古新視野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鄧菲
出版社:
文物
丛书项:
考古新視野
本書對宋金時期中原北方地區的仿木構磚室墓進 行了綜合研究,涵蓋喪葬藝術的不同層面:既考察了 墓葬營建的工藝、流程,同時也分析了墓內主要的圖 像題材及其布局原則,以及每類題材的內涵和意義, 進而發展到對整個墓室的解讀。 「空間」是本書嘗試討論的重要概念。研究涉及 墓葬空間的表達、生產,以及社會空間、象徵空間的 構成與塑造。前兩章首先探討了宋金時期仿木構磚室 墓的發展脈絡、墓內裝飾題材的區域特徵以及墓主群 體的身份與階層,並通過分析典型案例,解讀了圖像 程序的不同層次,展開對墓葬營建的流程、工藝的分 析。同時還考察了該時期裝飾墓對地面建築、家居陳 設的模仿和再現,指出墓室空間反映出日益強烈的家 庭觀念和社會化傾向。 后三章從宋金時期裝飾墓的主要圖像組合出發, 試圖理解墓葬整體空間的設計思路。通過分析宋金時 期墓葬中的主要圖像題材,研究提出墓內圍繞墓主夫 婦展開的活動,既強調家宅之中的生活氛圍,同時具 有禮儀意味,各類侍奉場景中隱含了供養、奉常的深 層象徵意義。另外,孝子故事、人物啟門等其他裝飾 元素表明,墓主在死後的世界中還存在升天、超度、 成仙等多種選擇。這些場景的出現是宗教觀念與喪葬 理念互動的結果,也為我們提供了關於理解墓葬和冥 世的重要信息。宋金時期墓葬成為了一個融合世俗生 活、喪葬禮俗和死後世界觀等各種元素的有機組合。
人民幣:
RMB 118.00
元 售价:
NT$ 472.00
元
地方視覺傳統的生成(大足與安岳宋代諸天圖像研究)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劉靜|責編:李桂英
出版社:
重慶大學
本書作者深入大足與安 岳地區,聚焦宋代諸天圖像 ,打破常規研究路徑,從地 方文化、宗教傳播、藝術傳 承等多元視角,細緻剖析這 些圖像的生成脈絡。書中不 僅呈現了精美絕倫的圖像資 料,還通過嚴謹的考證,揭 示出隱藏在圖像背後的社會 風貌、信仰體系以及藝術家 的創作邏輯,為理解宋代地 方視覺傳統提供了全新思路 ,是藝術史學者、文化研究 者不可錯過的佳作,也為大 眾打開了一扇窺探古代地方 文化與藝術交融共生的大門 。
人民幣:
RMB 89.00
元 售价:
NT$ 356.00
元
中國古代兵器大百科(一部視覺化的中國兵器史)(精)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指文烽火工作室|責編:戴晨
出版社:
台海
1000張高清大圖,中國 古代兵器的視覺盛宴以3D 繪圖技術,複原古籍插圖中 的失傳兵器。 《中國古代兵器大百科 》以史料和出土文物為基礎 ,詳細講述了中國古代戰場 上常用的冷兵器和原始熱兵 器。冷兵器包括槍、矛、戈 、戟、刀、劍、斧、鉞、錘 、鞭、鐧、弓、弩等攻擊性 兵器和甲胄、盾牌等防護性 兵器,原始熱兵器則包括從 宋代開始在軍中流行的各種 燃燒類、爆炸類、射擊類火 器。本書不但闡述了各類兵 器的誕生淵源、發展沿革、 性能特徵等,還複原了大量 只存在於兵書記載而未有實 物傳世的兵器,力圖構建完 整的中國古代兵器體系,清 除小說、評書和戲曲帶來的 誤導,還原中國古代兵器的 歷史原貌。
人民幣:
RMB 258.00
元 售价:
NT$ 1032.00
元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視野下巴蜀文化的再審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研究叢書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陳敘|責編:李瓊
出版社:
西南財大
丛书项: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研究叢書
該書是在成渝雙城經濟 圈建設這一國家戰略出台 的背景下,從巴蜀文化一 體多元的內涵與特點、巴 蜀文化助力區域經濟社會 發展的歷史回顧、巴蜀古 文明遺址及文化特徵、巴 蜀文化資源的主要類型及 歷史傳承、成渝雙城文旅 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研究 、合成渝雙城為一極的文 化軟實力構建等方面展開 研究,梳理了巴蜀文化的 發展歷程,探討巴蜀文化 對區域發展的支撐作用, 推動巴蜀文化創造性轉化 和創新性發展,為成渝地 區經濟圈建設提供精神動 力和智力支持。
人民幣:
RMB 68.00
元 售价:
NT$ 272.00
元
同位素視角下長三角地區先民生業模式與文明化進程(精)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郭怡|責編:陳佩鈺
出版社:
浙江大學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水稻 農業和中華文明的起源發 祥地之一,深刻理解其先 民的生業模式變化與文明 化進程,無疑具有重要的 考古學價值。本書從科技 考古角度出發,利用穩定 同位素的方法對長三角地 區新石器時代先民的生業 模式,尤其是對水稻的利 用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剖 析,得出在「水稻農業普遍 發展的前提下,距今6000 年左右的環太湖流域與寧 紹平原,先民的生業模式 存在區域性的差異」這一重 要結論,為深入理解長三 角地區新石器時代先民的 生業模式具有非常大的啟 發意義,實為近年來不可 多得的力作。
人民幣:
RMB 168.00
元 售价:
NT$ 672.00
元
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以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畫為中心/考古新視野叢書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韓)蘇鉉淑
出版社:
文物
丛书项:
考古新視野叢書
人民幣:
RMB 28.00
元 售价:
NT$ 112.00
元
重寫秦漢史(出土文獻的視野)(精)/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叢刊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編者:陳侃理
出版社:
上海古籍
丛书项: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叢刊
20世紀初以來,秦漢 時期簡帛及其他出土文獻 資料持續大量湧現,源源 不斷地為秦漢歷史文化研 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 新課題。本書旨在促使秦 漢史研究扭轉碎片化的趨 勢,為未來的研究設立更 高的起點和提供更廣闊視 野,同時也將方便不同領 域的學者了解出土文獻與 秦漢史研究的主要課題、 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 書分為文字發展、文書行 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 、軍事制度、政區地理、 時間秩序等九章,分別由 九位出土文獻與秦漢歷史 文化研究領域具有代表性 的新銳學者撰寫。梳理該 領域的主要出土資料和研 究進展,歸納核心問題, 闡發自己的最新研究見解 ,力求揭示利用出土文獻 資料已在秦漢史研究的各 領域中取得何種新認識, 可以提出哪些新問題,開 辟哪些新領域。
人民幣:
RMB 158.00
元 售价:
NT$ 632.00
元
林泉積瑞(文化景觀視野下的麥積山石窟價值闡釋研究)/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文庫
所属分类: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作者:
李天銘|責編:張雪梅
出版社:
知識產權
丛书项:
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文庫
本書首次將文化景觀作 為一種方法論,系統地論述 麥積山古往今來周邊環境、 人地關係的變化情況。在時 間維度,麥積山石窟于北朝 開鑿完成之後一直在持續地 發生著人地關係的變遷。它 作為佛教聖跡、人文景觀、 文物古跡、世界遺產,涉略 的人群對象、社會行為各不 相同。在空間維度,本書分 別從宏觀的道路交通、風格 傳播,中觀崖面開鑿的選址 、技術,微觀的泥塑單體造 像的風格、技術方面,進行 了全方位的梳理。 本書可供文化遺產研究 者、石窟類文物古跡保護單 位和實踐者、管理者及高校 相關專業師生參考閱讀。
人民幣:
RMB 89.00
元 售价:
NT$ 356.00
元
共有
13
个搜索结果 共有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
转到第
页
Δ購買商品
購物流程
註冊帳戶
更改註冊資訊
Δ售後服務
退換貨原則
退換貨注意事項
退換貨流程
Δ訂單支付
付款方式
運費計算方式
Δ關於我們
關於天龍文創
聯絡我們
商品搜索:
全文搜索
商品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
高級搜索
首頁
│
新手上路
│
客服中心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Top↑
│
Copyrightc 1999~2008 天龍文創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
bookuu@69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