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松嫩草原古植被時空格局與氣候變化

  • 作者:牛洪昊|責編:孫丹
  • 出版社:文物
  • ISBN:9787501087655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85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松嫩草原地處中國東北地區,位於歐亞草原的最東緣,生態環境脆弱,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重建該區域中全新世以來古植被的演化過程,對於了解歐亞草原東緣的植被動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意義。儘管過去幾十年來,有學者利用風沙-古土壤剖面中的孢粉和植硅體開展了古植被演化相關研究,然而,由於缺乏高解析度的沉積載體,且不同指標間的重建結果也存在差異,所以該區域中全新世以來的古植被面貌不僅不夠明晰,還存在爭議。本書採集了位於松嫩草原中部地區,相距約30km的大布蘇泥炭鑽孔及前六十四村風沙-古土壤剖面樣品,在建立高解析度年代框架的基礎上,利用孢粉、總有機碳含量、碳酸鹽、腐殖化度、粒度、硅藻作為古植被和古氣候重建代用指標,綜合前人研究結果,系統研究了松嫩草原中全新世以來古植被的分佈特徵及演化規律,進而探討了其對區域氣候變化的響應模式。

作者介紹
牛洪昊|責編:孫丹
    牛洪昊,1991年生,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講師。2012年本科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2015年獲悉尼大學碩士學位;2023年于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工作至今。長期在中國東北地區開展第四紀環境演化與環境考古研究工作。主持並參與文物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吉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草原區古植被研究進展
  1.3  古植被研究方法進展
  1.4  古植被演變及分佈的驅動因素進展
  1.5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第2章  研究區概況
  2.1  松嫩草原自然地理概況
  2.2  採樣點周邊自然地理概況
第3章  樣品採集與實驗方法
  3.1  野外調查與樣品採集
  3.2  實驗室分析
  3.3  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
第4章  古植被重建:基於DBSP鑽孔與Q64C剖面的研究
  4.1  剖面年代框架的建立
  4.2  DBSP鑽孔古植被代用指標分析結果
  4.3  Q64C風沙-古土壤剖面古植被代用指標分析結果
  4.4  討論
  4.5  小結
第5章  松嫩草原典型地貌單元古植被空間分異特徵
  5.1  典型地貌單元多種古植被代用指標分析結果集成
  5.2  討論
  5.3  小結
第6章  松嫩草原古植被定量重建:基於REVEALS模型的研究
  6.1  REVEALS模型驗證及古植被定量重建結果
  6.2  討論
  6.3  小結
第7章  松嫩草原古氣候重建及植被演變
  7.1  古氣候代用指標分析結果
  7.2  松嫩草原古氣候重建
  7.3  松嫩草原古植被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7.4  小結
第8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彩圖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