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什麼是偏見

  • 作者:(美)戈登·奧爾波特|責編:胡海弘|譯者:韓陽
  • 出版社:江蘇人民
  • ISBN:9787214295705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6
人民幣:RMB 5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自1954年在美國首次出版以來,便一直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奠基性著作。
    此前,心理學界普遍認為「偏見」只是個別的、品德有缺陷的個體所持有的惡劣信念,只要大多數善良的好公民與這些「害群之馬」劃清界限,就可以消除偏見。而奧爾波特深入洞察了人類經驗複雜性的核心話題「偏見與歧視」,提出偏見要比人們想象中普遍很多;它是人類認知結構和社會組織形態的必然產物,想要解決偏見造成的問題,就需要探究和改變其深層根源。
    時至今日,關於偏見的研究已經細化成諸多流派,但奧爾波特的著作仍魅力不減,始終是社會心理學研究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作者介紹
(美)戈登·奧爾波特|責編:胡海弘|譯者:韓陽
    戈登·奧爾波特,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人本主義者,社會心理學一代宗師、實驗社會心理學先驅,最早專註於人格研究的心理學家之一,主要研究興趣是社會影響和態度改變、認知失調、人際吸引等,被譽為「人格心理學之父」「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其著作包括《謠言心理學》《個人與其宗教》《人格的模式與成長》等。     1939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4年獲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頒發的心理學傑出科學貢獻金獎。2002年出版的《心理學評論》將其評為20世紀最傑出的100位心理學家之一(第11位)。作為導師,他培養出了一批傑出的心理學家,包括傑羅姆·布魯納、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安東尼·格林沃爾德等。

目錄
第一部分  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
  第一章  問題出在哪裡?
    一個案例
    定義
    偏見是一種價值觀嗎?
    功能性意義
    態度與信念
    偏見訴諸行為
  第二章  先入為主是常態
    群體的劃分
    分類的過程
    當類別與證據相衝突
    以個人價值為類別
    個人價值觀與偏見
  第三章  內群體的形成
    什麼是內群體
    以性別為基礎的內群體
    內群體的易變性
    內群體和參照群體
    社會距離
    偏見的群體規範理論
    內群體可以脫離外群體而存在嗎?
    人類是否可以構成一個內群體?
  第四章  對外群體的排斥
    言語排斥
    歧視
    引發身體攻擊的條件
    暴動與私刑
    謠言的推波助瀾
  第五章  偏見的模式和程度
    人整體態度的偏見
    偏見到底有多普遍?
    偏見的人口統計學差異
第二部分  群體差異
  第六章  關於群體差異的科學研究
    發現了差異就要被排斥嗎?
    罪有應得論
    群體差異研究方法
    差異的類型和程度
    對差異的解讀
  第七章  種族和民族差異
    為何強調種族
    真正的種族差異
    文化相對性
    國民性
  第八章  可見性與陌生感
    幼兒期
    可見差異暗含了真實差異
    可見程度
    關於可見線索的態度凝縮

    感官厭惡
    討論
  第九章  因受害而出現的特質
    自我防衛
    過度關注
    群體成員身份的否認
    退縮和被動
    嘩眾取寵
    加強內群體的聯繫
    面對外群體的指責
    認同主流群體:自我厭惡
    對所屬群體的敵意
    對外群體的偏見
    同情
    反擊:動用武力
    奮發有為
    爭取象徵性地位
    神經官能症
    自證預言
第三部分  對群體差異的感知與思考
  第十章  認知過程
    篩選、強調和詮釋
    導向性思考和自我中心思考
    因果思維
    最省力原則
    偏見人格的認知動力學
  第十一章  語言因素
    被切分的名詞
    情緒性標籤
    語言現實主義和符號恐懼症
  第十二章  美國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與群體特質
    定義刻板印象
    大眾傳媒與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隨時代變遷
第四部分  社會文化因素
  第十三章  社會結構及文化形態
    異質性
    垂直流動
    社會急劇變化
    無知和溝通障礙
    少數群體的規模和密度
    直接競爭與現實衝突
    剝削帶來的好處
    對攻擊性的社會調控
    保障忠誠的文化手段
    文化多元與文化同化
  第十四章  選擇替罪羊
    替罪羊的含義
    特定場合下的替罪羊

  第十五章  接觸效應
    接觸的種類
    偶然接觸
    熟識
    居住性接觸
    職業上的接觸
    追求共同目標
    出於善意的接觸
    性格差異
第五部分  偏見的習得
  第十六章  遵從
    遵從和功能性意義
    社交入場券
    絕對服從的神經症
    文化中的族群中心主義核心
    遵從的基本心理
    衝突與叛逆
  第十七章  童年早期
    兒童教養
    對陌生的恐懼
    種族意識的萌生
    語言標籤:權力和拒絕的象徵
    偏見習得的第一個階段
    偏見習得的第二個階段
  第十八章  後續習得
    調節
    選擇性感知和封閉
    輔助性習得
    對地位的需要
  第十九章  內在衝突
    愧疚與偏見
    內在抑制
    內在衝突的應對
第六部分  偏見的動力機制
  第二十章  挫折
    挫折的來源
    挫折耐受力
    對挫折的反應
  第二十一章  攻擊性與仇視
    攻擊性的本質
    「排解」的問題
    作為人格特質的攻擊性
    攻擊的社會模式
    仇恨的本質
  第二十二章  焦慮、性與愧疚
    恐懼與焦慮
    經濟不安全感
    自尊
    性
    罪惡感

    懊悔與補償
    偶爾的補償
    否認罪惡感
    抹黑指控者
    將偏見合理化
    投射
  第二十三章  投射
    嫉妒
    外責型人格特質
    壓抑
    生動的墨跡測驗
    直接投射
    刺與梁木式投射
    互補式投射
第七部分  人格結構
  第二十四章  偏見型人格
    功能性偏見
    對父母的矛盾情結
    道德主義
    二元論思維
    對確定性的需求
    外化
    制度主義
    權威主義
  第二十五章  煽動
    追隨者
    作為個體的煽動者
    偏執狂
  第二十六章  包容的人格
    早期生活
    包容的類型
    從眾型包容與秉性型包容
    好戰型包容與和平型包容
    教育
    同理心
    自我洞察
    內責性
    個人價值觀
    生活哲學
第八部分  如何減少群體衝突
  第二十七章  應該立法嗎?
    立法簡史
    立法類型
    法律可否影響偏見態度
    立法與社會科學
  第二十八章  我們能做的
    正規教育
    接觸和增進了解
    群體再訓練
    大眾媒體

    勸導
    個體治療
    宣泄
  第二十九章  局限與展望
    特殊阻礙
    結構論證
    積極原則
    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結語
    關於理論的結語
    關於價值觀的結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