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長角苗建築文化及其變遷/藝術人類學文叢

  • 作者:吳昶|責編:鄧友女|總主編:方李莉
  • 出版社:中國文聯
  • ISBN:9787519053833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4
人民幣:RMB 5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生活在貴州六枝北部山區的長角苗人是黔西北箐苗的一個較小的族群分支,截至2l世紀初,他們的生活方式長期以來因環境的相對閉塞而仍然保持著緩慢的變化。伴隨著中國整體現代化的進程,長角苗村落也開始了其自身的現代化進程,這其中最為顯著的巨變主要呈現在其民居建築和村落形態方面。為了對這一重要的歷史階段予以「抓拍」和「深描」,本書作者自2005年參與方李莉研究員課題組的研究團隊開始,對梭戛長角苗建築文化變遷的狀況進行了四次人類學田野調查。本書對現代梭戛長角苗人來源及其生存環境、梭戛長角苗建築及與之相關的文化、時間維度中民居建營造技藝的傳承、隴戛建築的變遷歷程、變遷過程中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而持續的探討。

作者介紹
吳昶|責編:鄧友女|總主編:方李莉
    吳昶,男,1978年生,湖北恩施人,湖北美術學院油畫方向學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方向碩士,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方向博士。現為湖北恩施學院副教授,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人類學、民族藝術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參與國家重大課題「西北人文資源環境基礎資料庫」(科技部,2005年,項目編號:2002DEB30089,已結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南方少數民族手工藝資源體系與基因要素圖譜研究」(項目編號:l7ZDAl66,在研)及一項國家重點課題「西部人文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文化部,2005年,項目編號:OlAA02,已結題),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目錄
總序
序言
引言
  一、研究的緣起
    (一)研究的知識背景
    (二)研究問題域
  二、研究的相關背景知識
    (一)國內相關個案的學術文獻研究綜述
    (二)現有的工作基礎
第一章  現代梭戛長角苗人來源及其生境
  一、歷史文獻中長角苗人的身影
  二、隴戛長角苗居民的來源及遷徙原因
  三、走向定居生活
  四、長角苗人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五、聚落(Rau)的形成
  六、小結:文化族群的生活方式受制于環境
第二章  梭戛長角苗建築及與之相關的文化
  一、現存梭戛長角苗民居建築的物質空間形態
    (一)民居建築的基本空間結構
    (二)隴戛民居建築的空間構成
    (三)建築主體風格與材料的關係
    (四)建築群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二、與民居建築相關的文化存在
    (一)居住方式——民居建築空間的文化功能
    (二)長角苗族群與周邊其他族群居住方式的比較
    (三)建房習俗
    (四)房產的分配
    (五)與房屋有關的信仰崇拜與巫術
    (六)民居建築中的裝飾藝術
  三、其他跟建築相關的文化事象
    (一)嘎房
    (二)鼓房
    (三)陰宅
    (四)營盤
    (五)花棚
    (六)學校
  四、小結:傳統建築形式離不開自然環境及文化的支持
第三章  時間維度中民居建築營造技藝的傳承
  一、長角苗建築工匠的知識結構
    (一)長角苗建築工匠的知識結構
    (二)新舊建築工匠知識結構的比較
    (三)技術體系的更替對工匠思維的影響
  二、民間建築營造技藝的傳承形態
    (一)木工技藝的傳承形態
    (二)傳統石工技藝的傳承形態
    (三)編織扎制、髹漆等其他建築領域相關技藝的傳承形態
  三、受現代技術影響的建築技藝傳承形態
    (一)新工具材料及其使用方法的傳播
    (二)舊傳承形式的萎縮
  四、觀念改變的動因

    (一)土地權屬因素
    (二)人與地域環境的關係
    (三)道路交通與信息媒體的間接作用
    (四)當地人自身的意願
  五、小結:知識的改變推動了建築技藝傳承方式的現代化變遷
第四章  隴戛建築的變遷歷程
  一、樹居一垛木房與棚居時代(?一20世紀中葉)
  二、魯班時代(19世紀初至20世紀60年代)
  三、夯土時代(20世紀初至1971年)
  四、護草時代(1966年至1996年)
  五、石牆一混凝土時代(1960年至今)
  六、小結:建築形制的傳統具有歷史階段性特徵
第五章  變遷過程中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一、環境與材料
    (一)生態環境
    (二)建築材料中的當地天然採集物
    (三)建築材料中的外來物
  二、技術
    (一)新技術到來以前的建築技術
    (二)取代傳統技藝的新技術
    (三)與新技術並存的建築技藝
    (四)新舊技術的更替導致的文化事象變化
  三、外來生活方式的影響
    (一)漢族木匠的介入
    (二)返鄉打工者的觀念變化
    (三)政府行為的影響
  四、小結:文化傳統是各種文化因素的意義關聯體
第六章  結語
  一、活態的傳統
  二、長角苗建築文化現代化進程的基本特徵
  三、古代與現代的文化差異與時間的意義
  四、文化活態性的背後是人對未來生活的訴求與期待
參考文獻
附錄  漢語一梭戛長角苗語言辭彙對照表
致謝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