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空間書寫與精神依歸--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研究(1931-1945)/南京大學白先勇文化基金博士文庫

  • 作者:王璇|責編:王佳歡|總主編:白先勇
  • 出版社:天津人民
  • ISBN:9787201195643
  • 出版日期:2023/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的空間流轉軌跡、交游網路等,串起大陸、台灣新文學的源流關係與融合互滲。在反侵略、反殖民的大背景下,旅陸台籍作家的祖國夢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空間得以印證、融合,其經歷與創作展現了他們追索原鄉、探尋文化依歸的努力。當空間流轉的經驗進入文學創作,他們內渡的滿腔熱血得以在空間書寫中釋放——20世紀中國人的離散經驗應該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作者介紹
王璇|責編:王佳歡|總主編:白先勇
    王璇     1989年生,山東濰坊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曾於台灣師範大學、柏林自由大學交流學習。在《中國比較文學》《中國文化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目錄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他們是誰
  二、兩種範式:文學史觀之爭
  三、融合與拓展:探究一種文學史意義
第一章  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整體觀
  第一節  台籍作家的地域流動軌跡
  第二節  台籍作家的內部關係網路
  第三節  台籍作家的文化情感軌跡
第二章  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與兩岸新文壇的互動
  第一節  台籍作家與五四作家/文學
  第二節  台籍作家與台灣文壇的互動
第三章  祖國夢徊——旅京台灣作家的民族共同體想象
  第一節  中國作為一種空間想象:旅京台灣作家的中國形象塑造
  第二節  故國之思如何不同:70年代台灣的北京書寫熱潮
第四章  祖國夢醒——從再現中國到「再造」台灣
  第一節  幻滅與批判:中國形象的再現
  第二節  裂變的第三空間:「再造」台灣
第五章  背離與矛盾——民族共同體想象的新變
  第一節  都市漫遊者:局外人眼中的中國形象
  第二節  文化流亡者:民族共同體想象的雙重背離
結語
附錄
  附錄1  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互動時間表
  附錄2  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的作品交集與唱和
  附錄3  旅京台灣作家與魯迅、周作人的往來
  附錄4  張我軍(1902—1955)作品年表
  附錄5  張深切(1904—1965)作品年表
  附錄6  洪炎秋(1899—1980)作品年表
  附錄7  林海音(1918—2001)作品年表
  附錄8  鍾理和(1915—1960)作品年表
  附錄9  吳濁流(1900—1976)作品年表
  附錄10  劉吶鷗(1905—1940)作品年表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