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詐騙罪處分行為研究/河大百年法學論叢

  • 作者:李佩遙|責編:韓婷婷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13085106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66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伴隨著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型支付方式的興起,我國司法實踐中出現大量「盜騙交織」新型財產犯罪案件,如何對該類案件準確定性成為刑法理論界與實務界亟待破解的難題。
    「處分行為」是詐騙罪關鍵性的構成要件要素,也具有區分盜竊罪與詐騙罪的重要功能,因此,對詐騙罪處分行為進行全面且深入的刑法理論研究,不僅能夠完善我國財產犯罪的理論體系,而且有助於釐清詐騙罪處分行為中素有爭議的理論問題,進而在司法實踐中準確認定新型詐騙犯罪案件中行為人的行為性質,從而間接提升我國司法公信力。

作者介紹
李佩遙|責編:韓婷婷
    李佩遙,黑龍江齊齊哈爾人,2018年9月-2021年6月于南開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21年6月取得法學博士學位。2021年8月到河北大學法學院任教,主講「刑法總論」「刑法分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

目錄
第一章  詐騙罪處分行為概述
  第一節  處分行為的概念
    一、大陸法系刑法中詐騙罪處分行為的概念
      (一)德國刑法中處分行為的概念
      (二)日本刑法中處分行為的概念
      (三)韓國刑法中處分行為的概念
    二、我國刑法中詐騙罪處分行為的概念
      (一)我國台灣地區刑法中處分行為的概念
      (二)我國大陸地區刑法中處分行為的概念
  第二節  處分行為要素的根據
    一、處分行為不要說
    二、處分行為必要說
      (一)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理論之處分行為必要說
      (二)我國刑法理論之處分行為必要說
    三、本書立場
  第三節  處分行為的機能
    一、處分行為的要素定位
      (一)行為要素說
      (二)結果要素說
      (三)獨立要素說
    二、處分行為的作用
      (一)有效區分「奪取型」財產犯罪與「交付型」財產犯罪
      (二)與敲詐勒索罪、搶劫罪中的「交付行為」相區別
      (三)能夠降低行為人的刑事違法性
      (四)體現詐騙罪的本質特徵
第二章  詐騙罪處分行為的客觀要素
  第一節  處分行為之處分內涵的學說
    一、所有權轉移說
    二、持有轉移說
    三、佔有轉移說
      (一)刑法上的佔有
      (二)財產的佔有轉移與佔有遲緩
    四、本書立場
  第二節  處分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
    一、直接交付與間接交付
    二、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
    三、作為、容忍與不作為的處分行為
  第三節  處分行為的處分對象
    一、大陸法系國家刑法中詐騙罪處分行為的處分對象
      (一)德國刑法中詐騙罪處分行為的處分對象
      (二)日本刑法中詐騙罪處分行為的處分對象
    二、英美法系國家刑法中詐騙罪處分行為的處分對象
    三、我國刑法中詐騙罪處分行為的處分對象
      (一)「財物」內涵的界定
      (二)「財產性利益」內涵的界定
      (三)財物與財產性利益的關係
第三章  詐騙罪處分行為的主觀要素
  第一節  處分意識的概述
    一、處分意識的概念
    二、處分意識能力的判斷標準

      (一)處分意識能力的刑法理論說
      (二)處分意識能力的民法理論說
    三、錯誤認識與處分意識的關係
  第二節  處分意識要否之爭
    一、處分意識必要說
      (一)國外
      (二)國內
    二、處分意識不要說
      (一)國外
      (二)國內
    三、處分意識區分說
      (一)國外
      (二)國內
  第三節  處分意識的內容
    一、嚴格的處分意識論
    二、緩和的處分意識論
      (一)質量區分說
      (二)極端緩和說
      (三)修正的極端緩和說
  第四節  處分意識必要說新論
    一、處分意識要否學說的反思
      (一)處分意識必要說的反思
      (二)處分意識不要說的反思
    二、處分意識必要說的證成
      (一)錯誤認識與處分意識的邏輯關係
      (二)詐騙罪的本體結構與本質特徵
    三、處分意識內容的界定——「有限度的極端緩和說」之提倡
      (一)在詐騙財物場合對處分意識內容的界定
      (二)在詐騙財產性利益場合對處分意識內容的界定
第四章  詐騙罪中財產處分人的範圍與許可權
  第一節  財產處分人的範圍
    一、兩者間詐騙
      (一)法人能否被騙
      (二)機器能否被騙
    二、三者間的詐騙
  第二節  財產處分人的處分許可權
    一、三角詐騙中財產處分人的處分許可權
      (一)主觀說
      (二)事實介入可能性說
      (三)陣營說
      (四)授權說
      (五)本書立場——「雙層次判斷理論模型」之提倡
    二、訴訟詐騙中財產處分人的處分許可權
      (一)訴訟詐騙行為內涵的界定
      (二)訴訟詐騙行為的定性
      (三)本書立場
第五章  處分行為的司法認定
  第一節  騙取他人放棄之物行為的定性問題
    一、否定說
      (一)盜竊罪

      (二)侵佔脫離佔有物罪
    二、肯定說
    三、本書立場
  第二節  無錢食宿行為的定性問題
    一、「犯意先行型」的無錢食宿行為的定性問題
    二、「食宿先行型」的無錢食宿行為的定性問題
      (一)「食宿先行的單純溜走型」的無錢食宿行為的定性
      (二)「食宿先行的詭計逃走型」的無錢食宿行為的定性
    三、本書立場
      (一)犯意先行型
      (二)食宿先行型
  第三節  偷換商家二維碼行為的定性問題
    一、盜竊罪說
    二、詐騙罪說
      (一)普通詐騙罪
      (二)新型三角詐騙
    三、本書立場
      (一)「普通詐騙罪說」的不足
      (二)「三角詐騙說」的不足
      (三)「盜竊罪間接正犯說」的不足
      (四)本書觀點
終章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