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世紀哲學(長編)(精)

  • 作者:趙敦華|責編:汪意雲//薛耀華
  • 出版社:江蘇人民
  • ISBN:9787214274489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60
人民幣:RMB 1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基督教哲學1500年》的修訂版,是一部專題研究公元2—16世紀西方中世紀哲學有關問題的學術專著。書稿遵循基本的學術規範,採取歷史研究和哲學分析方法,結合國際上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全面介紹了中世紀哲學的思想來源、教父哲學、神秘主義、經院哲學、15—16世紀基督教哲學等各階段哲學的主要內容與發展脈絡。

作者介紹
趙敦華|責編:汪意雲//薛耀華
    趙敦華,1949年生,1988年獲魯汶天主教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名師,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七屆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曾任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主任等職務。著有《基督教哲學1500年》《西方哲學通史》(第一卷)《當代英美哲學舉要》《西方哲學簡史》《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和《西方哲學的中國式解讀》,以及《回到事物本源》《馬克思哲學要義》等著作十余部。

目錄
第一章  中世紀哲學的思想來源
  第一節  古希臘哲學概要
    1.柏拉圖主義
    (1)蘇格拉底的原則和方法
    (2)理念論
    (3)靈魂學說
    (4)辯證法
    (5)《蒂邁歐篇》
    2.亞里士多德主義
    (1)邏輯學與科學方法論
    (2)形而上學
    (3)物理學
    (4)靈魂學說
    (5)實踐哲學
    3.新柏拉圖主義
    4.希臘哲學的衰落
  第二節  《聖經》觀念的歷史演變
    1.上帝耶和華的形象
    2.「誓約民」的觀念
    3.倫理的宗教化
    4.耶穌基督的教誨
    5.保羅神學
    6.約翰神學
  第三節  碰撞與融合
    1.神的觀念
    2.倫理觀
    (1)兩種責任觀:公民政治義務與個人靈魂修行
    (2)兩種價值觀:現世幸福和來世拯救
    (3)兩種評價標準:理性和信仰
    (4)兩種人性觀:個人和團契
    (5)兩種道德情感:友愛和聖愛
    3.自然觀
    4.邏各斯與道
第二章  早期教父哲學
  第一節  希臘護教士
    1.查士丁
    2.塔提安
    3.阿薩納戈拉斯
    4.提奧菲勒
    5.伊里奈烏
    6.希波利特
  第二節  亞歷山大城的希臘教父
    1.克萊門特
    2.奧立金
    (1)聖經解釋原則
    (2)上帝是精神實體
    (3)上帝與有形體
    (4)人的兩重本性
    (5)《反塞爾修斯》
  第三節  早期拉丁護教士

    1.德爾圖良
    2.菲力斯
    3.阿諾畢烏斯
    4.拉克坦修
    小結:2、3世紀教父與希臘哲學
  第四節  「三位一體」問題的哲學意義
    1.「三位一體」的來源
    2.尼西亞信經中的哲學術語
    3.圍繞「三位一體」教義的爭論
    4.阿塔納修斯
    5.納西盎的格列高利
    6.普瓦蒂埃的希拉里
    7.維克多里
  第五節  卡帕多奇亞的希臘教父
    1.大巴茲爾
    2.尼斯的格列高利
第三章  奧古斯丁主義
  第一節  「基督教學說」
  第二節  光照論
    1.不能懷疑一切
    2.上帝存在的認識論證明
    3.「上帝即光」
    4.記憶的內在真理
  第三節  神學世界觀
    1.自然的秩序
    (1)自然的「衡」
    (2)自然的「度」
    (3)自然的「數」
    2.種質論
    3.時間學說
    4.人的本性
  第四節  惡與愛
    1.惡的性質和原因
    2.惡的類別
    (1)自然傷害
    (2)認識錯誤
    (3)倫理邪惡
    3.選擇自由與上帝恩典
    4.愛的倫理學
  第五節  上帝之城
    1.俗史與聖史的區別
    2.上帝之城與地上之城
    3.「兩城論」的社會觀
    4.「地上之城」的正當與不正當
    5.國家的和平
    小結: 奧古斯丁主義的哲學特徵
第四章  晚期教父哲學
  第一節  波埃修的哲學
    1.邏輯思想
    2.《神學短文》

    (1)「本性」的類別
    (2)實體和偶性
    (3)「存在」概念的辨析
    3.《哲學的安慰》
    4.古代文化知識的保留
    5.古代知識的匯總
  第二節  神秘主義的濫觴
    1.偽狄奧尼修斯
    (1)神智學
    (2)肯定神學
    (3)否定神學
    (4)神秘神學
    2.馬克西姆
    3.「聖像哲學」
    4.拜占庭學者對神秘主義的反應
    (1)約翰·菲洛浦諾
    (2)戈薩學派
    小結:希臘教父的柏拉圖主義傳統
  第三節  卡羅林文化復興
    1.阿爾琴及其學生
    2.邏輯辯論
    (1)關於聖餐聖體的爭論
    (2)關於自然與恩典關係的爭論
    (3)關於預定論的爭論
  第四節  愛留根納的《論自然的區分》
    1.辯證的方法和結構
    2.自然的區分和集合
    3.上帝與世界
    4.自我顯示說
第五章  經院哲學的誕生
  第一節  辯證法與反辯證法的爭論
    1.吉伯特
    2.貝倫加爾
    3.貝克的蘭弗郎克
    4.達米安
  第二節  坎特伯雷的安瑟爾謨
    1.「信仰尋求理性」
    2.《獨白》的柏拉圖主義觀點
    3.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
    4.真理即正當
    5.意志自由論
  第三節  阿伯拉爾
    1.「苦難人生」
    2.辯證神學
    3.理性倫理學
  第四節  關於共相性質問題的爭論
    1.羅色林與安瑟爾謨
    2.阿伯拉爾的溫和唯名論
    3.吉爾伯特的「天然形式」論
    4.索爾茲伯里的約翰的總結

  第五節  夏特爾的經院學者
    1.夏特爾的貝納爾
    2.普瓦提埃的吉爾伯特
    3.索爾茲伯里的約翰
    4.宇宙觀
    (1)夏特爾的狄爾里
    (2)阿拉斯的克拉恩鮑德
    (3)康克斯的威廉
    (4)貝納爾·西爾威斯特
  第六節  正統的神秘主義
    1.明谷的貝納爾和西多會
    2.聖維克多學校
    (1)聖維克多的雨果
    (2)聖維克多的理查德
    3.里爾的阿蘭
第六章  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傳播
  第一節  中世紀阿拉伯哲學概要
    1.阿爾金底
    2.阿爾法拉比
    3.阿維森納
    4.阿爾加扎里
    5.阿維門巴斯
    6.阿布巴斯
    7.阿維洛依
  第二節  中世紀猶太哲學概要
    1.阿維斯布朗
    2.梅蒙尼德
    小結: 阿拉伯哲學與猶太哲學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亞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譯
  第四節  大學的誕生
  第五節  僧團與教會的影響
第七章  經院哲學的興盛
  第一節  早期巴黎的經院哲學
    1.奧歇里的威廉
    2.校長菲立浦
    3.奧維尼的威廉
    4.哈勒斯的亞歷山大
    5.拉勞切爾的約翰
    6.西班牙的彼得
  第二節  英國經院哲學
    1.格羅斯特
    2.偽格羅斯特著作
    3.羅吉爾· 培根
    (1)真理「四障礙說」
    (2)哲學五門學問的改革
  第三節  科隆的經院哲學
    1.大阿爾伯特
    (1)科學風格
    (2)自然哲學
    (3)創世「四紀」

    (4)「是這個」與「其所是」的辨析
    (5)靈魂觀
    (6)倫理觀
    2.科隆的新柏拉圖主義
    3.艾克哈特
    小結:中世紀哲學的民族性
第八章  托馬斯主義
  第一節  哲學與神學的關係
  第二節  上帝存在的證明
    1.「上帝」與「被造物」的類比
    2.上帝存在的「先天證明」和「後天證明」
    3.上帝存在證明的「五路」
  第三節  存在與本質的區分
    1.存在與存在者
    2.「自有的存在者」與「共有的存在者」
    3.「是這個」與「其所是」
    4.存在與本質
    5.以「存在」為中心的實體論
    (1)上帝是最高實體
    (2)第二類是精神實體
    (3)第三類是物質實體
  第四節  形式與質料的辨析
    1.「四因」的辨析
    2.反「多型論」和「種質論」的辨析
    3.「質料」的辨析
    (1)「原初質料」與「能指質料」的區分
    (2)實體的「個別化原則」
  第五節  人與靈魂
    1.靈魂總論
    2.認識論
    (1)感知論
    (2)理智抽象論
    (3)共相理論
    (4)真理論
    3.行為論
    (1)意欲和行為的區分
    (2)人的行為的目標和手段
    (3)幸福和德性
  第六節  自然法與政治學說
    1.自然法的歷史淵源
    2.阿奎那之前的自然法學說
    3.阿奎那的法的體系
    (1)永恆法
    (2)自然法
    (3)成文法
    (4)神律
    (5)人法
    (6)教會法
    (7)民法
    4.自然法的應用

    小結:托馬斯主義的主要特徵與歷史地位
第九章  經院哲學的分裂
  第一節  波那文圖拉主義
    1.波納文圖拉的基本傾向
    2.奧古斯丁主義的知識等級論
    3.對亞里士多德哲學的批判
    4.波那文圖拉與阿奎那的理論分歧
    (1)認識論的分歧
    (2)世界是否永恆?
    (3)形式與質料關係問題上的分歧
    (4)靈魂觀的分歧
  第二節  拉丁阿維洛依主義
    1.布拉邦的西格爾
    (1)人類統一理智論
    (2)世界永恆論
    (3)自然決定論
    (4)雙重真理論
    2.達西亞的波埃修
  第三節  大譴責
  第四節  大論戰
    1.訂正派與反訂正派
    2.阿庫斯帕達的馬修
    3.根特的亨利
    小結:77禁令的影響
第十章  司各脫主義
  第一節  「存在」的形而上學之辨
    1.「存在之為存在」的首要意義
    2.「存在「概念的單義性
    3.存在的「樣式區分」
  第二節  無限上帝的形而上學
    1.證明上帝的前提條件
    2.上帝第一存在的後天證明
    3.無限上帝存在的先天證明
    4.上帝的無限可能性無需也不可證明
    (1)上帝屬性無需證明
    (2)哲學不可能證明上帝的屬性
  第三節  有限存在的形而上學
    1.質料/形式≠ 潛在/現實
    2.共相的性質
    3.實體個別化原則———「此性」
  第四節  認識的動力與過程
    1.知識的動力因
    2.抽象知識與直觀知識的區分
    3.演繹知識與歸納知識的區分
  第五節  意志主義
    1.意志主義的上帝論
    2.意志主義的靈魂觀
    3.意志主義的倫理觀
  第六節  司各脫主義者
    1.安德里斯

    2.麥耶農的弗蘭西斯
    3.昂維克的威廉
    4.里帕的約翰
第十一章  奧康主義和「現代路線」
  第一節  新唯名論的前奏
    1.杜朗達
    2.奧里略的彼得
    3.哈克萊的亨利
  第二節  奧康主義概述
  第三節  詞項邏輯與唯名論
    1.詞項的性質
    2.意念與詞項的邏輯功能
    3.科學何以可能?
    4.普遍的表述何以可能?
  第四節  唯名論的認識論
    1.領悟與判斷
    2.直觀認識和抽象認識
    3.證據知識和自明知識
    4.共相的性質
    (1)設定「類」為實體是不必要的
    (2)「內在本質」的不可能性
    (3)「關係」不是實在
  第五節  唯名論的後果
    1.「本體論的還原」
    2.意志主義的神學
    3.意志主義的倫理學
    (1)是否服從上帝意志決定人的善惡
    (2)道德行為的正當理性即個人良心
    4.政治觀點
  第六節  唯名論思潮
    1.沃德哈姆
    2.荷爾考特
    3.里米尼的格列高利
    4.米里考的約翰
    5.奧特里考的尼古拉
    (1)邏輯的自明確定性
    (2)懷疑論
    (3)經驗知識的可靠性
    6.約翰·吉森
  第七節  國家主義的政治哲學
    1.中世紀政治哲學概覽
    2.帕多瓦的馬西留
    (1)國家學說
    (2)教權服從王權
  第八節  經驗科學精神的興起
    1.布里丹
    (1)唯名論的意義理論
    (2)「布里丹的驢子」
    (3)衝力理論
    2.巴黎學派

第十二章  中世紀晚期哲學
  第一節  站在新舊哲學的門檻上
    1.拉蒙·魯爾
    (1)「尊名」的原則
    (2)符號的指意
    (3)「第一意向」和「第二意向」
    (4)創世的階段
    (5)創世的指意活動
    (6)知識新體系
    2.庫薩的尼古拉
    (1)無限的上帝
    (2)有學問的猜測
    (3)數學與上帝的無限和有限
    (4)認識上帝的鏡子和符號
    (5)上帝的存在論
  第二節  帕多瓦的亞里士多德主義
    1.威尼斯的保羅
    2.梯也尼的加埃塔諾
    3.尼科拉托· 維尼阿斯
    4.亞歷山大·阿契里尼
    5.阿格斯替諾·尼孚
    6.彭波那齊
  第三節  經院哲學的發展
    1.危機中的機遇
    (1)托馬斯主義和司各脫主義
    (2)經院哲學的教科書體系
    2.經院哲學在西班牙的復興
    3.蘇阿雷斯
    (1)形而上學的創新
    (2)法權哲學
  第四節  中世紀之後
    1.17世紀的經院哲學
    2.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傳統主義
    3.新經
    院哲學
    (1)托馬斯主義的復興
    (2)多元化的新經院哲學
    (3)處境化的「永恆哲學」
參考文獻
中-英-拉丁-希臘文術語對照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