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批判理論的旅行(在審美與社會之間)/文化詩學理論與實踐叢書

  • 作者:編者:趙勇//(美)塞繆爾·韋伯|責編:張文禮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30326
  • 出版日期:2022/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71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一脈,法蘭克福學派對現代社會特別是晚期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哲學、美學、文學、藝術學、社會學等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和批判,廣泛涉及人的生存與活動、人與自然的關係、社會合理化等一系列問題。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批判理論」開始了它的「旅行」,其思想不僅向歐洲各國、北美和東亞蔓延,而且廣泛滲透於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包括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解構思想、符號學和語言學理論、文化研究等。與此同時,批判理論也成為影響漢語學界哲學、社會學、美學、文藝學等領域的重要理論資源。
    2019年9月,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以「審美、社會與批判理論的旅行」為題召開了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內外一批優秀學者提交了論文,圍繞批判理論再思考、批判理論的審美面向、在批判理論周邊、本雅明與中國、批判理論的中國之旅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本書是從這些論文中精選出一批優秀之作而形成的一本專題論集。

作者介紹
編者:趙勇//(美)塞繆爾·韋伯|責編:張文禮

目錄
致辭·序言
  批判理論:由分離來聯合
  從工具理性批判到技術批判
  「批判」應該繼續,「理論」必須旅行
批判理論再思考
  啟蒙:西方世界的宏大敘事——以康德、西美爾、阿多諾?霍克海默為例
  從冥府到故鄉「還要多久」:批判理論的旅行和苦難——紀念特奧多爾·W.阿多諾逝世50周年
    一、為什麼是《奧德賽》?
    二、「故鄉」與「逃離」
    三、「廢除死亡」
    四、「荷馬史詩中的逃離法則」
    五、「很久以前」與「只此一次」
  木偶和侏儒:本雅明《歷史哲學論綱》第一論綱簡釋
    一、從愛倫·坡到本雅明
    二、本雅明的轉拼
    三、加了引號的歷史唯物主義
    四、「勝無所榮」
  阿多諾的生存論存在論批判——基於阿多諾對海德格爾前期思想的批評
    一
    二
    三
  奧德修斯的隱喻——論法蘭克福學派的流亡情結
    一、永恆的流亡:法蘭克福學派的歷史語境與理論語境
    二、匿名的奧德修斯:作為流亡知識分子的形象隱喻
    三、還鄉的奧德修斯:法蘭克福學派的回歸與分化
    結語:「批判理論」從流亡到對話的跨文化之旅
批判理論的審美面向
    阿多諾與審美升華說的辯證性
    一、審美升華的文化可疑性
    二、后驗文化升華:壓抑與救贖的可能
    社會事實何種程度上是藝術的一種特性?——從阿多諾美學思想出發的一個考察
    一、作為生產的藝術
    二、作為產品的物
    三、藝術的雙重特性的辯證法
    四、走向反藝術
  遊蕩與現代性經驗
  本雅明論「左翼憂鬱」:有機的或傳統的知識分子
    一、「左翼憂鬱」的主體:左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二、「左派憂鬱」的癥候:用消極的寧靜取代積極的行動
    三、「左翼憂鬱」的寫作主旨:呼喚有機知識分子
    四、「左翼憂鬱」的批判悖論:走向傳統知識分子
  電影與「走神」經驗——魏瑪現代性中的克拉考爾(1921—1933)
    一、都市遊蕩者與理論學究、接受與本體:兩個克拉考爾
    二、走神經驗中的現代社會主體:墮落與救贖
    三、走神與複原真實存在的時間綿延
  審美主義、主體與政治哲學:哈貝馬斯與列奧·施特勞斯的思想對話
    一、審美主義批判
    二、主體性的危機
    三、現代性方案的政治意義
    結語

在批判理論周邊
  最小化的形而上學:謝林的肯定哲學與批判理論的真理觀
    一、導言
    二、康德的批判哲學對符合真理的挑戰
    三、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中的符合真理
    四、謝林《肯定哲學的基礎》
    五、結論
  福柯與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不謀而合」
    一、話語:知識一真理與權威
    二、權力話語的運作機制:同一性或把能指變所指
    三、應對權力話語的對策:「知識考古學」與辯證唯物主義
  社會、歷史和心理:精神分析與批判理論關係再探
    一、批判理論:對科學的「判教」
    二、精神分析與歷史:批判理論的極限和臨界姿態
    三、精神分析與社會:無意識理論的自然歷史動因
    四、餘論:精神分析與美學理論
  理論批判與現實冒險:薩義德與阿多諾的晚期交疊
    一、通往阿多諾的薩義德之路
    二、薩義德的阿多諾情結
    三、薩義德的意圖
  批判理論與美國
    一、美國之於批判理論:研究對象和論爭者
    二、批判理論之於美國:合作者和理論資源
    三、廣義的批判理論:美國與批判理論之親和力
本雅明與中國
  「深契于道」:瓦爾特·本雅明的革命觀念
    一、從決定行為和行動者之知到「言外之物」
    二、經「第二技術」,從摹仿到革命
  無人之徑:本雅明、無為與資本主義批判
    一、作為哲學研究工具的中國
    二、作為宗教的資本主義
    三、無人之為
    四、友善
  經由相似之道:論本雅明對辯證法的道家式復興
  Aura和氣韻——試論本雅明的美學觀念會通中國藝術之靈…李莎
    一、迷幻之觀
    二、「純然容納」之「靈」
    三、Aura:「氣韻」如閃
    餘緒:照現於我的海岱山
批判理論的中國之旅
  「自然的人化」:一個美學概念的中國旅行
    一、「自然的人化」概念的形成
    二、開放的「自然人化」
    三、「自然的人化」理論的諸維度
  「批判」話語的中國旅程
    一、「批判」話語中國旅程的發軔
    二、「批判」話語的政治化轉向
    三、「批判」話語的學理性回歸
    四、「批判」話語學理性回歸的補偏救弊作用
  否定性的批判實踐——論文化研究與文化批評的分立

    一、文化批評的兩個思想傳統
    二、如何理解文化的解放性問題
    三、文化批評的否定性
    四、餘論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陸流行歌曲的傳播與接受——以鄧麗君為個案的研究緣起
    一、轉型期流行歌曲的三種傳播方式
    二、另一種啟蒙
    三、僭越的快感
    四、文化工業理論之外的大眾文化經驗
  精英文學和大眾文化中的審美和非審美
    一、審美的歷史命運和在當代面臨的挑戰
    二、傳統精英文學中審美和非審美的關係
    三、在大眾文化和日常生活審美活動中的審美和非審美
    四、如何看待審美內涵和形式的變化
  走向一種批判詩學——從法蘭克福學派的視角看中國當代文化詩學
    一、「審美中心論」的主要問題
    二、走向批判詩學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三、在「文學介入」與「藝術自主」之間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