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珊瑚礁科學概論

  • 作者:編者:余克服|責編:朱瑾//郝晨揚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574886
  • 出版日期:2018/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78
人民幣:RMB 38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將珊瑚礁作為一個系統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紹,包括珊瑚礁的基本概念、珊瑚礁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地質、地貌、發育演化、環境記錄、白化與生態修復、地下水資源、經濟價值評估與保護管理、監測技術、島礁工程、鈣質砂的岩土力學性能等諸多方面。本書是50多位科技工作者在過去20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對國內外珊瑚礁文獻進行整理和綜述的基礎上完成的,所述內容既清晰地闡述了珊瑚礁學科的基礎知識、發展過程,也緊扣了珊瑚礁學科發展的前沿領域和最新動態,同時還涉及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變化、海洋酸化、碳循環、人類活動的生態影響、生態系統退化、島礁工程建設等大眾關心的科學問題本書將有助於不同學科方向的科技人員快速了解珊瑚礁科學的內涵、精髓和前沿進展,有助於促進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和科學發展。
    本書既適於海洋、生物、環境和地質等領域的專業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大學生使用,也是海洋管理、決策部門的重要參考資料,並可供廣大海洋愛好者、生態環境保護志願者閱讀。

作者介紹
編者:余克服|責編:朱瑾//郝晨揚

目錄
第一章  珊瑚礁及其形成演化
  第一節  珊瑚礁的定義與類型
    參考文獻
  第二節  珊瑚的基本結構及生理特點
    參考文獻
  第三節  石珊瑚的形態、分佈與主要屬種
    一、珊瑚的主要形狀
    二、珊瑚的主要地理分佈
    三、常見珊瑚屬
    參考文獻
  第四節  珊瑚礁形成機制
    一、珊瑚礁形成的學說
    二、區域珊瑚礁形成機制的研究
    三、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珊瑚礁地貌
  第一節  環礁地貌與現代沉積
    一、南沙群島環礁地貌帶的劃分
    二、環礁的現代沉積特徵
    參考文獻
  第二節  灰沙島地貌與現代沉積
    一、永興島的地貌
    二、永興島現代沉積分佈
    三、生物組分在各地貌-沉積帶的特徵
    四、討論
    參考文獻
  第三節  華南珊瑚礁的海岸生物地貌過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珊瑚礁生態系
  第一節  珊瑚礁生態系的一般特點
    一、珊瑚礁生態系的概念
    二、珊瑚礁生態系的類型與地理分佈
    三、珊瑚礁生態系的結構和功能
    四、影響珊瑚礁生態系穩定的生態壓力
    五、珊瑚礁生態系的保護和管理
    參考文獻
  第二節  珊瑚礁區的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功能
    一、珊瑚礁生物的物種多樣性
    二、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的空間特徵
    三、珊瑚礁的生態功能
    四、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研究發展趨勢
    五、我國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研究概況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三節  珊瑚藻在珊瑚礁發育過程中的作用
    一、珊瑚藻的一般特徵
    二、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珊瑚藻的研究
    三、珊瑚藻對珊瑚礁發育的作用
    四、問題及展望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節  珊瑚礁區草皮海藻的生態功能
    一、草皮海藻的概述
    二、珊瑚礁區草皮海藻的生態功能
    三、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五節  大型海藻在珊瑚礁退化過程中的作用
    一、珊瑚礁中的海藻
    二、珊瑚礁退化概況
    三、大型海藻在珊瑚礁退化中的表現
    四、大型海藻對珊瑚的直接影響
    五、大型海藻與珊瑚的競爭機制
    六、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六節  珊瑚礁區底棲動物群落的特點及其生態功能
    一、珊瑚礁區底棲動物群落的總體特點
    二、珊瑚礁區底棲動物的生態功能
    三、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對珊瑚礁區底棲動物的生態影響
    四、我國珊瑚礁區底棲動物研究現狀
    參考文獻
  第七節  珊瑚礁區海膽的生態功能
    一、珊瑚礁海膽的種類、形態特徵及其生活習性
    二、海膽的化學成分及活性
    三、海膽對珊瑚礁區海藻的生態影響
    四、海膽對珊瑚礁區珊瑚的生態影響
    五、海膽對珊瑚礁區其他動物的影響
    六、海膽密度與珊瑚礁系統健康的關係
    七、影響海膽在珊瑚礁生態系統中分佈和丰度的因素
    八、總結
    參考文獻
  第八節  珊瑚礁區的有孔蟲及其環境指示意義
    一、珊瑚礁區現代有孔蟲的物種多樣性與組合特徵
    二、珊瑚礁區有孔蟲對環境的響應與記錄
    三、有孔蟲對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指示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珊瑚共生微生物
    一、引言
    二、珊瑚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三、珊瑚共生微生物的多樣性
    四、珊瑚共生微生物的環境響應
    五、珊瑚益生菌假說
    六、珊瑚共生微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七、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珊瑚黏液及其功能
    一、珊瑚黏液層的形成過程
    二、珊瑚黏液的組成
    三、珊瑚黏液的生物學功能
    四、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珊瑚礁白化研究進展

    一、珊瑚蟲和蟲黃藻共生:珊瑚礁發育的最基本生態特徵
    二、珊瑚礁白化的誘發因素
    三、珊瑚礁白化機制
    四、珊瑚礁白化后的恢復
    五、珊瑚礁白化的生態影響
    六、珊瑚礁對全球變化的可能適應
    七、我國珊瑚礁白化的研究現狀
    八、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珊瑚疾病的主要類型、生態危害及其與環境的關係
    一、珊瑚疾病的主要類型
    二、珊瑚疾病的生態危害
    三、珊瑚疾病與環境的關係
    四、珊瑚礁疾病研究對我國現代珊瑚礁學科發展的啟示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珊瑚礁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
  第一節  珊瑚礁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評估
    一、引言
    二、珊瑚礁生態系統服務
    三、珊瑚礁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四、珊瑚礁生態系統價值的評價方法
    五、中國珊瑚礁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的研究概況與前景
    參考文獻
  第二節  南海珊瑚礁經濟價值評估
    一、研究區域概況
    二、研究方法
    三、結果與分析
    四、討論
    參考文獻
第九章  珊瑚礁區碳循環研究進展
    一、珊瑚礁區海-氣界面CO2交換
    二、珊瑚礁區海水中碳的遷移轉化
    三、珊瑚礁區海水-沉積物界面間碳的遷移轉化
    四、珊瑚礁區碳循環的影響因素
    五、生物在珊瑚礁區碳循環中的作用
    六、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珊瑚礁生態系統氮循環
    一、珊瑚礁與營養鹽
    二、珊瑚礁氮循環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珊瑚礁與海洋環境
  第一節  珊瑚礁區海洋環境要素概況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消失的珊瑚礁
    參考文獻
  第三節  海洋酸化對造礁珊瑚的影響
    一、CO2濃度變化對海洋碳酸鹽系統的影響
    二、CO2濃度變化對造礁珊瑚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四節  重金屬對珊瑚生長的影響研究綜述
    一、引言
    二、重金屬對珊瑚的影響
    三、珊瑚對重金屬污染的歷史記錄
    四、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珊瑚對海洋環境變化的記錄
  第一節  珊瑚骨骼生長研究評述
    一、珊瑚骨骼架構
    二、珊瑚骨骼生長的周期性
    三、塊狀珊瑚骨骼密度變化
    四、珊瑚骨骼鈣化作用
    五、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節  利用珊瑚生長率重建西沙海域中晚全新世海溫變化
    一、研究區域、樣品和方法
    二、珊瑚生長率溫度計的構建
    三、結果與討論
    四、西沙海域海水錶層溫度變化的驅動機制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節  造礁珊瑚δ18O記錄的過去氣候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第四節  造礁珊瑚骨骼δ13C及其反映的環境信息研究概況
    一、影響造礁珊瑚骨骼δ13C的環境因素
    二、珊瑚骨骼δ13C反映的環境信息
    三、珊瑚骨骼δ13C與δ18O的關係及其反映的環境信息
    參考文獻
  第五節  造礁珊瑚骨骼碳同位素組成研究進展
    一、引言
    二、造礁珊瑚骨骼13C的影響因素
    三、造礁珊瑚骨骼δ13C對環境變化的記錄
    四、小結
    參考文獻
  第六節  珊瑚骨骼Sr/Ca溫度計
    一、珊瑚骨骼Sr/Ca值與海水錶層溫度關係的研究
    二、珊瑚骨骼的Sr/Ca古溫度計中存在的問題
    三、影響珊瑚骨骼Sr/Ca值的可能因素
    參考文獻
  第七節  熱帶海洋氣候環境變化的珊瑚地球化學記錄
    一、熱帶海洋氣候環境變化研究中常用的珊瑚地球化學指標
    二、珊瑚地球化學指標對熱帶海洋氣候變化的記錄
    三、珊瑚地球化學指標對海水環境變化的記錄
    四、我國南海珊瑚對氣候環境演變的記錄
    五、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第八節  造礁珊瑚碳、氮、硼同位素的海洋酸化指示意義
    一、海洋酸化與海洋碳酸鹽平衡體系的改變
    二、造礁珊瑚對海洋酸化的響應

    三、珊瑚骨骼同位素指標對海洋酸化的記錄
    四、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九節  珊瑚礁對赤潮的響應與記錄
    一、赤潮發生的機制和水化學特徵
    二、赤潮的生態影響與珊瑚礁對赤潮的響應
    三、珊瑚骨骼對赤潮的記錄
    四、結語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節  稀土元素地球化學在珊瑚礁環境記錄中的研究
    一、珊瑚礁稀土元素記錄的原理及應用
    二、珊瑚礁稀土元素記錄環境指標的局限性
    三、珊瑚礁稀土元素研究展望
    四、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一節  熒光分析方法在古環境分析中的應用
    一、珊瑚骨骼中黃-綠熒光帶的發現及其形成原因
    二、導致珊瑚骨骼中黃-綠熒光帶的富啡酸來源於陸地
    三、珊瑚骨骼黃-綠熒光帶與陸地降雨量之間關係的研究
    四、光分析方法在古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五、注意的問題和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第十二節  用珊瑚研究過去的地震
    一、用珊瑚研究過去地震的原理
    二、研究實例
    參考文獻
  第十三節  微環礁的高解析度海平面指示意義
    一、微環礁的定義和特徵
    二、微環礁記錄海平面的原理
    三、微環礁記錄海平面的研究進展
    四、結語和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四節  南海周邊中全新世以來的海平面變化研究進展
    一、全新世古海平面研究的標誌物
    二、南海周邊地區的全新世高海平面證據
    三、研究熱點與爭議
    四、問題與探討
    五、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南海相對高緯度珊瑚對海洋環境變化的響應和高解析度記錄
    一、相對高緯度珊瑚的研究意義
    二、南海北部相對高緯度珊瑚礁和珊瑚群落
    三、氣候變暖和極端事件在珊瑚骨骼中的記錄信號
    四、珊瑚骨骼元素地球化學指標對水環境變化的高解析度記錄
    五、亞熱帶珊瑚Sr/Ca-SST溫度計的建立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全新世珊瑚礁的發育概況及其記錄的環境信息
    一、引言
    二、全新世珊瑚礁的發育概況
    三、全新世珊瑚礁對環境變化的記錄

    四、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南海珊瑚礁及其對全新世環境變化的記錄和響應
    一、南海珊瑚礁的分佈與生態現狀
    二、南海珊瑚礁記錄的環境變化過程
    三、南海珊瑚礁對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響應規律
    四、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冷水珊瑚礁研究進展與評述
    一、冷水珊瑚礁的重要性
    二、國際冷水珊瑚礁研究動態
    三、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珊瑚礁的成岩作用
    一、珊瑚礁的現代沉積特徵
    二、主要成岩作用過程
    三、成岩作用的發育模式
    四、成岩作用的古氣候、古環境意義
    五、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珊瑚礁區的海灘岩及其記錄的環境信息
    一、引言
    二、珊瑚礁區海灘岩的岩石學特徵
    三、珊瑚礁區海灘岩的形成機制
    四、珊瑚礁區海灘岩的環境意義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九章  珊瑚礁地下水
  第一節  珊瑚礁島嶼淡水透鏡體研究綜述
    一、淡水透鏡體的形成
    二、淡水透鏡體形成發育的影響因素
    三、自然和人為因素對淡水透鏡體的壓力
    四、淡水透鏡體的研究模型
    五、我國對珊瑚礁島嶼淡水透鏡體的研究
    六、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節  南海諸島灰沙島淡水透鏡體研究述評
    一、淡水透鏡體的理論
    二、永興島地質地貌環境
    三、永興島淡水透鏡體
    四、南海珊瑚礁灰沙島淡水透鏡體的開發利用問題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  珊瑚礁工程
  第一節  珊瑚礁工程地質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一、珊瑚礁工程地質研究內容
    二、珊瑚礁工程地質研究方法
    三、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節  珊瑚礁岩土的工程地質特性研究進展

    一、引言
    二、珊瑚礁岩土的組成
    三、珊瑚礁鈣質砂的物理性質
    四、珊瑚礁鈣質砂的靜力學特性
    五、珊瑚礁岩土中的樁基工程特性
    六、珊瑚礁混凝土的特性
    七、珊瑚岩土固結成岩后的工程特性
    八、珊瑚礁岩土工程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三節  鈣質砂的工程性質研究進展與展望
    一、引言
    二、鈣質砂的成因與分佈
    三、鈣質砂的力學特性
    四、鈣質砂的特殊力學性能
    五、鈣質砂中的基礎類型
    六、珊瑚礁上修建大型工程的探討
    七、鈣質砂的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四節  鈣質砂中的樁基工程研究進展述評
    一、引言
    二、樁基場址岩土工程調查和現場測試
    三、樁側摩阻力特性
    四、樁端阻力性狀
    五、水平承載特性
    六、其他特性簡述
    七、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五節  南沙群島永暑礁工程地質特性
    一、永暑礁地質條件
    二、原位測試結果及分析
    三、淺層地震勘探
    四、礁體工程地質穩定性
    五、工程地質原理對礁體成長過程初評
    六、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一章  珊瑚礁監測技術
  第一節  葉綠素熒光技術在珊瑚礁研究中的應用
    一、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原理
    二、葉綠素熒光技術在造礁珊瑚研究中的應用
    三、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節  葉綠素熒光技術在珊瑚共生蟲黃藻微觀生態研究中的應用與前景
    一、珊瑚共生藻光合作用的周期性變化
    二、珊瑚共生蟲黃藻的光馴化現象及內在機制
    三、珊瑚共生藻光合作用對環境脅迫的響應
    四、珊瑚共生藻葉綠素熒光值在指示、監測珊瑚礁健康狀況中的應用前景
    五、小結
    參考文獻
  第三節  分子標記技術在珊瑚群體遺傳學中的應用
    一、引言

    二、第一代分子標記
    三、第二代分子標記
    四、第三代分子標記
    五、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四節  珊瑚礁生態的遙感監測方法
    一、引言
    二、遙感監測珊瑚白化預警
    三、遙感監測珊瑚礁變化檢測
    四、遙感監測珊瑚礁底質識別與統計
    五、國產衛星與珊瑚礁生態的遙感監測
    六、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五節  遙感技術在珊瑚礁研究和管理中的應用
    一、引言
    二、遙感在珊瑚礁專題圖製作中的應用
    三、遙感在珊瑚礁生態變化監測中的應用
    四、遙感在珊瑚礁環境因子檢測中的應用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六節  N穩定同位素在珊瑚礁研究中的應用
    一、珊瑚生態現狀與環境(水體溶解態、顆粒態和珊瑚共生體的δ15N)
    二、珊瑚礁區的食物網(食物鏈中各營養級的δ15N)
    三、沉積物氮循環(沉積物間隙水中的δ15N)
    四、珊瑚對古環境的歷史記錄(珊瑚骨骼中的δ15N)
    五、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二章  中國珊瑚礁研究
  第一節  中國珊瑚礁分佈和資源特點
    一、引言
    二、中國珊瑚礁類型和分佈
    三、中國珊瑚礁資源特點
    四、中國珊瑚礁保護管理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我國生物礁研究的發展
    一、我國古代生物礁研究的發展
    二、我國現代珊瑚礁研究的興起
    三、我國現代珊瑚礁研究現狀
    參考文獻
  第三節  中國現代珊瑚礁研究
    一、引言
    二、珊瑚礁的概念
    三、中國現代珊瑚礁的分佈
    四、中國現代珊瑚礁研究的成就與發展問題
    五、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節  北部灣潿洲島珊瑚礁的研究歷史、現狀與特色
    一、潿洲島珊瑚礁的研究歷史
    二、潿洲島珊瑚礁的生態現狀
    三、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五節  三亞鹿回頭珊瑚礁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一、破壞和衰退歷史
    二、最新監測調查研究
    三、高生物多樣性
    四、面臨的威脅
    五、關於保護管理的建議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  珊瑚礁保護與管理
  第一節  珊瑚礁生態保護與管理研究
    一、引言
    二、全球珊瑚礁生態健康狀況
    三、珊瑚礁生態管理的現狀
    四、珊瑚礁生態保護和管理的目標和原則
    五、珊瑚礁生態管理的方法
    六、燈樓角區域珊瑚礁生態保護和管理措施
    七、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節  全球珊瑚礁監測與管理保護評述
    一、對全球尺度珊瑚礁現狀的關注
    二、全球珊瑚礁監測體系的形成
    三、全球珊瑚礁健康狀況評估和趨勢預測
    四、全球珊瑚礁圖集和面積量算
    五、全球變化對珊瑚礁的影響
    六、與管理保護有關的珊瑚礁生態學研究
    七、珊瑚礁管理保護新策略
    參考文獻
  第三節  南海諸島珊瑚礁可持續發展
    一、珊瑚礁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二、珊瑚礁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三、南海諸島珊瑚礁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潛力
    四、南海諸島珊瑚礁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壓力
    五、南海諸島珊瑚礁可持續發展途徑
    六、討論
    參考文獻
第二十四章  珊瑚礁生態修復的理論與實踐
    一、珊瑚礁生態修復的理論
    二、珊瑚礁生態修復的實踐
    三、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