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1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時代)

  • 作者:楊照|責編:曲沛然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21734812
  • 出版日期:2022/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0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國通史。不是為讀者介紹乾巴巴的歷史事件和知識點,而是發掘中國歷史背後的深層邏輯,提供一套嶄新的讀懂中國歷史的認知方法。系列共4輯13冊,全景呈現「中國」這個獨特而頑強的生命體的演進。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1: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時代》講述的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明朝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一個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時代。新事物、新生活、新享受層出不窮的同時,皇宮、官場、士人群體中充滿黑暗、腐朽;王陽明思想上的突破,提供給士人不一樣的理想,但它出自黑暗的政治壓迫和挫折;財政混亂、宦官外臣結黨、皇帝或不作為或胡亂作為……然而,在種種高度矛盾下,明朝為何還能延續那麼多年,本書對這個關鍵問題也做出了解答。
    你會看到:
    舉國若狂的炫耀服飾、飲食,凸顯身份就要穿別人穿不起的衣服,彰顯所飲所食、餐具和排場;
    快速增長的人口,使明朝從經濟生產到社會組織、官僚體系發生方方面面的巨變;
    遭遇了一連串挫折危難,王陽明在龍場獲得了思想與精神上的突破;
    崇禎皇帝在位不到17 年中竟然用了50 個閣臣,平均每任任期4個月,可見服務明朝的皇帝有多難……
    --------------------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系列(4輯全13冊),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已經推出——
    一輯:起源與定型:從共主到君主(已出版)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1:中國是怎麼出現的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2:文明的基因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3:從列國到帝國
    新石器時代星羅棋布的文化在黃河中下游匯聚,形成了夏、商、周三個強大的氏族部落,他們同時並存,互相競爭,相繼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國家政權的起源形態,商用文字和青銅器展現治理的實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將這種種定型,並借著春秋戰國諸國的彼此競爭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國延伸到更廣的地方,帝制從此定型。
    -------------
    二輯:生長與進取:帝國治理下的和平(已出版)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4:帝國的昂揚精神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5:危機與考驗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6:大分裂時代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7:新帝國的試驗
    匈奴與兩漢、突厥與隋唐,還有中間作為過渡的鮮卑帝國,各自實踐了不同的帝國形態,中國開始了帝國模式的新嘗試。匈奴是北方遊牧帝國的原初形態;突厥則是其生長形態。西漢是爆髮式的,由內而外將中國的範圍以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方式擴展開來;東漢是內斂型的,皇帝和貴族通過分享權力維持帝國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將北方遊牧和南方農耕成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典型的大一統中國。
    --------------------
    2020年8月—2021年上半年推出繼續陸續推出——
    三輯:成熟與巔峰:從大陸到海洋(08、09已出版,10即將推出)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8:新時代的開端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9:分裂與互動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0:世界性帝國
    生長中的中國向外進取,成熟期的中國向下紮根。遼、金、西夏、宋各自繼承了前代的遺產,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內尋求原發動力,中國的官僚體系、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在此達到成熟狀態,中國的形態不僅成為後世的樣板和楷模,更通過蒙古這個世界性大帝國向全世界發散。
    -----------------
    四輯:危機與變革:帝制的黃昏(即將推出)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1: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時代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2:帝國的千年變局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3:希望與絕望交雜的時代
    世界的格局已經變化,亞歐大陸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體化和工業革命的浪潮侵襲。在中國,遊牧與農耕的對抗變成中國與世界的對抗,海岸線取代長城成了中國歷史的主軸。漸漸被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經歷痛苦和掙扎,也迎來希望和重生。

作者介紹
楊照|責編:曲沛然
    楊照,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東亞史碩士,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研究專長為中國古代思想史、社會人類學。楊照現任誠品講堂和敏隆講堂講師,他的創作包括文學、歷史、經典著作導讀等多個領域,代表作有《故事照亮未來》《我想遇見你的人生》《迷路的詩》《想樂》《永遠的少年》《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尋路青春》《推理之門由此進》《呼吸》等。

目錄
總序  重新認識中國歷史
第一講  近世後期的歷史動力
  01  克羅齊的名言「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
  02  唯物史觀:「下層結構」決定了「上層結構」
  03  「年鑒學派」整理出的多層次歷史結構
  04  無法當故事講的,是歷史的大結構
  05  被新世界體系編納在邊緣地帶
  06  朱元璋的墾荒政策和魚鱗圖冊
  07  屯田和重視家族帶來的人口增長
  08  城鄉分野、地域主義到省籍觀念
  09  舊典範支應不了的困窘狀況
第二講  近世生活—食與衣
  01  賺錢卻不能花,西方資本積累的動機
  02  「商」上升到「農」,不如躍升到「士」
  03  《鳳還巢》顯現明朝炫富的社會現象
  04  「衣著逾制」與衣著顏色、圖紋等禁令
  05  從馬尾裙到蘇樣,衣裝的「創起為奇」
  06  社會性衣裝的展示場,舉國若狂的炫耀熱
  07  公共空間無關市民意識,只在表現身份
  08  飲食空間的變化:茶樓不只喝茶
  09  從《儒林外史》看喝茶的普遍
  10  菜餚、食具的排場與僭侈
  11  「一筵之費,竭中家之產不能辦也」
第三講  近世生活—住與行
  01  朝廷掌握7萬公里的驛道與驛站
  02  「非軍國重事不許給驛」的限制
  03  統治工具動機下創造的行旅交通條件
  04  從《金瓶梅》看送別,用《夜行船》做談資
  05  明朝人怎麼搭船、乘車?
  06  旅行禁忌變少,建築風水愈發講究
  07  官員住所規範及《五雜組》記載的建造之法
  08  借景、疊石,《園冶》中記載的造園之法
第四講  王陽明與理學新發展
  01  心性理氣和佛性:佛教對理學的影響
  02  強調個人、凸顯自在自由的「學」
  03  躍動著道德英雄主義氣概的理學
  04  理學家吳澄對「豪傑之士」的探問
  05  理學回歸初衷,許衡和劉因看似不同的選擇
  06  理學在明朝受到「成功的詛咒」
  07  道理早於聖賢存在,追求「自得之學」
  08  王陽明貶謫龍場當驛丞的政治現實
  09  王陽明:某於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
  10  王陽明:是「好惡之知」,而非「聞見之知」
  11  知行合一,將扭曲良知的各種因素掃除
  12  大詐偽時代下逼出的王陽明思想
  13  每個人心中自有真理的後遺症
第五講  明代的戲曲與小說
  01  「中國的自由傳統」是怎樣的自由?
  02  戲曲能夠發展,靠的是身份制鬆動
  03  從「諸宮調」到「雜劇」的形式差異

  04  雜劇為什麼從歌唱開始?
  05  從《西廂記》看文人為雜劇添加的精神資源
  06  從「南戲」到「傳奇」的嬗變
  07  南戲的多種唱腔與崑曲的流行
  08  說書、話本、章回小說與觀眾
  09  小說:高度的行業集體性質和隨興遊戲性質
  10  中國文明的一段「新造字運動」
第六講  黃仁宇與《萬曆十五年》
  01  革命像101年才可通過的長隧道
  02  中國為何無法成功地回應西方衝擊?
  03  集中在一個特定尺度上的「大曆史」
  04  1587年—無關緊要、沒有大事發生的一年?
  05  不看人物的短時片面,看更根本的結構
  06  萬曆皇帝:蓄意「罷工」、不運作的皇帝
  07  皇帝與文官系統之間的結構性僵局
  08  明朝皇帝與宦官共治天下
  09  文官系統的「結果主義」傾向和道德修辭評判
  10  「奪情案」顯現出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依賴
  11  「立儲案」和文官對皇帝倫常儀禮的報復性制約
  12  道德過剩,擠壓實質的行政效能
  13  正面的規定都失靈,只剩負面規定在起作用
第七講  明代的財政及其危機
  01  沒有基本國家管理工具卻仍然存在的龐大帝國
  02  早熟的帝國靠的是意識領導
  03  白銀從來不是明朝官方的貨幣
  04  沒有統一的貨幣,沒有專業的財政部門
  05  官和吏角力,戶部和兵部、工部也角力
  06  宮中開銷與政府費用不分,歲入有定額歲出無預算
  07  銀庫間難以劃撥,「稅畝」為逃稅提供可能
  08  地方政府分級混亂,官吏員額缺、薪俸低
  09  明朝官僚體系的敗壞是管理上的無能
  10  里甲制是明朝存在的根本
第八講  后金的崛起
  01  清朝歷史的情緒性改寫、選擇性扭曲
  02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03  從后金到清朝,民族認同的策略調整
  04  努爾哈赤決意討明的「七大恨」
  05  「何獨構怨於我國也」
  06  努爾哈赤勢力坐大的事實和「七大恨」的表達很不一樣
第九講  諸寇橫行的時代
  01  梃擊案—貴妃和太子的衝突
  02  紅丸案—輟學太子的短暫皇帝路
  03  移宮案—朝臣嚴批李選侍久居乾清宮
  04  以禮監視皇帝,「朝中」干預「宮中」
  05  士人與宦官聯合,請出皇帝乳母客氏
  06  皇帝私生活被當作大事,人人都是言官
  07  魏忠賢弄權,熹宗為何「懵然不辨」?
  08  兩個壁壘分明的派系:東林黨和魏黨
  09  流寇問題的關鍵—「括天下庫藏盡輸京師」
  10  流寇是明朝政治體系崩壞的總體現

第十講  崇禎皇帝—心理史學的分析
  01  生祠遍立的「九千歲」魏忠賢的垮台
  02  超越前代的絕對皇權與忠君思想
  03  成為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全靠身份的偶然
  04  袁崇煥要求「不以權力掣臣肘」
  05  崇禎前後任用50個閣臣,一個難以服務的皇帝
  06  極端的自我為中心貫串崇禎朝的統治
  07  輕信和多疑的矛盾結合
  08  自我中心與崇禎皇帝人格中深層的遷怒轉移習慣
  09  從「刑部易尚書十七人」看崇禎皇帝的責任逃避心理
  10  罰遠過於罪,試驗自我權力的界限
  11  三餉並征,崇禎君臣給李自成的大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