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核能技術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能源革命與先進技術叢書

  • 作者:編者:杜祥琬|責編:湯楓|總主編:李立浧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676751
  • 出版日期:2021/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4
人民幣:RMB 11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我國能源技術革命的技術方向和體系戰略研究」下屬課題「核能技術方向研究及發展路線圖」的主要成果,主要研究近期(2025年)、中期(2030年)、遠期(2050年)核能發展的重點科學技術方向和發展路徑。根據技術發展的成熟度,研究過程中將核能技術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基於熱中子堆的核電技術,快中子堆及四代堆技術,受控核聚變科學技術。本書共分4章。第1章是研究成果綜述,凝練主要研究成果,兼顧現實需求和長遠發展,從總體上把握未來核能科學技術重點發展方向。第2?4章分別論述了基於熱中子堆的核電技術,快中子堆及四代堆技術,受控核聚變科學技術。
    本書可作為能源系統、電力系統、能源技術、能源政策以及能源金融等行業相關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杜祥琬|責編:湯楓|總主編:李立浧
    杜祥琬(1938.4.29-),男,應用物理、強激光技術和能源戰略專家。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原籍開封。1964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高級科學顧問,中國科協榮委,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曾主持我國核試驗診斷理論和核武器中子學的系統性創新性研究。曾任國家863計劃激光專家組首席科學家,是我國新型強激光研究的開創者之一,推動我國新型高能激光技術跨人世界先進行列。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當選為俄羅斯國家T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2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部委級一、二等獎十多項。2000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主持了中國工程院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我國核能發展的再研究」等我國能源發展戰略重大咨詢研究項目,現任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參加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減排目標的科學論證,主持研究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等重大咨詢研究項目,任第二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作為中國代表團高級顧問先後參加了哥本哈根、坎昆、德班、多哈、華沙、巴黎等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和國際交流,宣講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做的務實行動和艱苦努力。

目錄
前言
第1章  核能技術方向研究及發展路線圖
  1.1  引言
  1.2  核能技術發展現狀
    1.2.1  國際核能技術應用現狀
    1.2.2  國內核能技術發展現狀
    1.2.3  核能發電安全事故情況
    1.2.4  裂變核能應用技術重點方向現狀
    1.2.5  核能技術應用政策比較分析
  1.3  核能技術發展方向
    1.3.1  核能發電領域科技發展存在的重大技術問題
    1.3.2  研究和把握核能發電領域科技發展態勢和方向
  1.4  核能技術體系
    1.4.1  重點領域
    1.4.2  關鍵技術
  1.5  核能技術發展路線圖
    1.5.1  核能發展總體路線圖
    1.5.2  壓水堆發展路線圖及備選技術
    1.5.3  快堆及第四代堆發展路線圖及備選技術
    1.5.4  受控核聚變科學技術路線圖及備選技術
  1.6  結論和建議
第2章  基於熱中子堆的核電技術
  2.1  核能應用技術概述
    2.1.1  核能發電安全事故分析
    2.1.2  核能應用技術重點方向分析
  2.2  核能技術演進路線
    2.2.1  核能應用技術發展歷史
    2.2.2  核能應用發展趨勢
  2.3  世界核能發展趨勢及各國政策分析
    2.3.1  核能應用政策比較分析
    2.3.2  世界核能發電領域科技發展趨勢
  2.4  近期、中期、遠期核能發電技術分析
    2.4.1  我國核能發電領域重大科技需求分析
    2.4.2  我國2020—2050年核能發電領域發展的重點分析
    2.4.3  2030年我國電源結構分析
    2.4.4  我國2020—2050年核燃料配套發展的重點分析
  2.5  核能關鍵技術發展方向
    2.5.1  我國核能領域科技發展路線圖
    2.5.2  我國核能領域前端發展技術方向
    2.5.3  我國核能利用領域發展技術方向
    2.5.4  我國核能領域後段發展技術方向
  2.6  核能關鍵技術的研發體系
第3章  快中子堆及第四代堆技術
  3.1  核能應用技術概述
    3.1.1  核能應用技術水平現狀分析
    3.1.2  核能應用政策比較分析
  3.2  核能技術演進路線
    3.2.1  核能應用技術發展歷史
    3.2.2  核能應用發展趨勢
  3.3  近期、中期、遠期核能發電技術分析

    3.3.1  核能發電領域科技發展趨勢分析
    3.3.2  核能發電領域重大科技需求分析
    3.3.3  未來5?35年核能發電領域發展的重點分析
  3.4  核能關鍵技術發展方向
  3.5  核能技術的研發體系
  3.6  核能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第4章  受控核聚變科學技術
  4.1  聚變能應用技術概述
  4.2  聚變能技術演進路線
  4.3  世界聚變能發展趨勢及各國政策分析
    4.3.1  美國「聚變」實驗室
    4.3.2  日本「聚變」實驗室
    4.3.3  歐洲「聚變」實驗室
    4.3.4  韓國「聚變」實驗室
    4.3.5  其他國家「聚變」實驗室
  4.4  近期、中期、遠期聚變能發電技術分析
  4.5  聚變能關鍵技術發展方向
    4.5.1  磁約束聚變的關鍵技術發展方向
    4.5.2  慣性約束及其他核聚變途徑的關鍵技術研究
  4.6  聚變能技術的研發體系
    4.6.1  J-TEXT裝置實驗研究進展
    4.6.2  HL-2A(M)裝置實驗研究進展
    4.6.3  東方超環EAsT裝置實驗研究進展
    4.6.4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研究進展
    4.6.5  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研究進展
  4.7  聚變能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