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天台止觀與唐宋道教修持--中古後期佛教修道之術的互攝及其形態演化/中華天台學系列叢書

  • 作者:吳忠偉//徐明生//駱海飛|責編:孟金霞|總主編:釋月凈//朱封鰲
  • 出版社:宗教文化
  • ISBN:9787518810536
  • 出版日期:2021/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天台宗是隋代智者大師居天台山時所開創,所以稱為天台宗。宗的教義,主要依《法華經》,所以也稱為法華宗,唐代中期傳到日本,被尊為天台學。本書系中華天台學系列叢書之一,是山東大學與蘇州科技大學合作,經三年努力而成。書中闡述了天台宗的止觀思想,介紹了唐宋道教司馬承禎《坐忘論》和張伯端《悟真篇》等著作中所闡述的修持法門及其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從而表明天台宗的止觀思想,實為唐宋道教修持法門的先驅。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較高的學術價值,適於對佛教感覺興趣的研究者。

作者介紹
吳忠偉//徐明生//駱海飛|責編:孟金霞|總主編:釋月凈//朱封鰲

目錄
總序一  黃心川
總序二  楊曾文
緣起  釋月凈
前言  朱封鰲
弁言  從「冥想」到「止觀」:中古前期佛道「修道」之法的形態演化
第一章  摩訶止觀:智顗天台止觀教程的結構分析
  第一節  二十五方便:天台止觀的儀式程序
  第二節  身體:天台止觀系統與「治病」之術
  第三節  天台「觀」法的兩個原則
第二章  「重玄」之道與唐初道教修持之術的展開
  第一節  重玄學與天台佛教思維模式
  第二節  重玄學與天台止觀之學(一):修持之法
  第三節  重玄學與天台止觀之學(二):修持次第
  第四節  重玄學與天台止觀之學(三):修證境界
第三章  唐代道教「天台」派修持的「止觀」化
  第一節  道教「天台」派對天台佛學心性論的汲取
  第二節  司馬承禎「坐忘七階」教程通論
  第三節  司馬承禎「坐忘」之法核心環節分析
  第四節  司馬承禎修道思想定位
第四章  唐代天台止觀之學的形態演化
  第一節  天台止觀之學的禪學化
  第二節  湛然與天台止觀之學的重構
  第三節  居士佛學與天台止觀之學的儒學化
第五章  杜光庭與晚唐道教「修道」之法的整合
  第一節  「道」為「虛極妙本」
  第二節  道體與道性
  第三節  修心論
  第四節  觀法論
  第五節  杜光庭道教修持論定位
第六章  行懺:知禮與宋代新天台的形成
  第一節  妄心觀
  第二節  《修懺要旨》:止觀的懺法化
  第三節  消伏毒害與施食濟拔
  第四節  自訟:智圓的懺悔之術
第七章  宋代「內丹」學(一):張伯端與南宗「金丹」道
  第一節  張伯端的內丹「性命」說
  第二節  金丹之「道」/21l
  第三節  金丹之「術」
  第四節  南宗內丹道法形態之定位
第八章  宋代「內丹」學(二):王重陽與全真道「心性」學
  第一節  「三教合一」論與全真宗風
  第二節  全真修道次第:先性后命
  第三節  全真內丹核心:識心見性
  第四節  全真道「功行」論
  第五節  全真內丹道法之形態定位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