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吳敬璉論改革基本問題(共3冊)

  • 作者:吳敬璉|責編:匡志宏//李英
  • 出版社:上海三聯
  • ISBN:9787542670410
  • 出版日期:2021/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187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對中國基本問題研究得不深不透、得不到可靠的分析框架支持的情況下,倉促採取就事論事的應對措施,由於未能觸及事情的根本,往往非但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相反可能引發新的矛盾。如果發生「數典忘祖、引喻失義」的扭曲,就更會使好不容易取得的認識成果付諸東流。
    集結在《吳敬璉論改革基本問題》的三本書《論競爭性市場體制》《中國增長模式抉擇》《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正是力求亡羊補牢,按照經濟科學的要求,討論與中國發展和改革相關的基本問題。
    《論競爭性市場體制》發表在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前,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起到了張目的作用。
    《中國增長模式抉擇》是制定國家「十一五」規劃前的一場大辯論的產物,詳細地討論了諸如為什麼要進行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如何通過改革建立實現這一轉型所需的制度環境等相關問題。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運用比較制度分析的方法,全面觀察並深刻分析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過程,囊括了中國從計劃經濟時代以來農村、企業、外貿、金融、財稅等各個部門以及社會保障、危機治理、政治體制等宏觀經濟和社會政治層面的改革歷程。書中收錄了各改革階段中最主要、最有影響力的主流觀點,既有各項改革措施之推動者的聲音,也有反對者的聲音。

作者介紹
吳敬璉|責編:匡志宏//李英
    吳敬璉,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得主,國際經濟學會(IEA)榮譽會長。     195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系。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寶鋼經濟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比較》輯刊、《洪範評論》主編,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規劃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經濟學會(IEA)榮譽主席,北京樂平基金會發起理事,阿拉善生態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吳敬璉倡導並努力推進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的改革,是「整體改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對中國改革和經濟發展轉型的實踐產生了重要影響。

目錄
Ⅰ 論競爭性市場體制
初版序
前言
第一講 除了改革,我們別無選擇
第二講 可行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
第三講 中國不能沒有生機蓬勃的企業
第四講 競爭性市場的形成
第五講 宏觀調控體系
第六講 改革的戰略選擇
第七講 行政性分權,此路不通
第八講 跨越企業承包制
第九講 利益關係的調整和新利益格局的建立
第十講 經濟改革、政治民主與觀念更新
第十一講 農村社會的變革
第十二講 改革時期的發展方針
附錄 經濟體制中期(1988-1995年)改革規劃綱要

Ⅱ 中國增長模式抉擇
第四版前言
第1章  導論
  1.1  寫作緣起
  1.2  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本書的結構
第2章  從早期經濟增長到現代經濟增長
  2.1  早期經濟增長和相關的理論
  2.2  現代經濟增長和相關的理論發展
  2.3  早期增長模式和舊型工業化道路的陷阱
第3章  現代經濟增長中效率提高的源泉
  3.1  「與科學相關的技術」的廣泛應用
  3.2  服務業的發展提高了經濟的整體效率
  3.3  現代信息通信技術(ICT)滲入和改造各產業部門
第4章  我國工業化的曲折道路和粗放增長模式存在的問題
  4.1  改革開放前的經濟增長模式
  4.2  改革開放以來調整經濟結構和改善增長方式的探索
  4.3  工業化道路和增長模式偏差的消極後果
第5章  粗放增長模式的延續: 出口導向戰略
  5.1  出口導向戰略及其實施效果
  5.2  出口導向政策導致的問題
第6章  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6.1  採取實際措施提高經濟效率
  6.2  必須建立充滿活力的新體制
  6.3  改革攻堅,建立健全集約增長的制度基礎
  6.4  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最終取決於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效
  附錄1  全面提升整體競爭力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浙江經濟發展考察報告(2004)
  附錄2  「十一五」時期必須認真解決工業化道路和增長模式的問題(2005)
  附錄3  廣東發展轉型的機遇與挑戰(2008)

Ⅲ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第一篇  總論
第1章  計劃經濟的建立與改革問題的提出

  1.1  社會主義者的經濟體制構想
  1.2  蘇聯式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3  對集中計劃經濟體制的經濟學分析
  1.4  蘇聯、東歐的經濟改革
  1.5  中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問題的提出
第2章  中國改革戰略的演變
  2.1  行政性分權(1958?1978)
  2.2  增量改革(1979?1993)
  2.3  「整體推進」(1994年至今)
第二篇  部門專論
第3章  農村改革
  3.1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其對經營制度的特殊要求
  3.2  承包制改革以前的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
  3.3  農業承包經營(「包產到戶」)的推行和效果
  3.4  后家庭承包制的農村改革前景
第4章  企業改革
  4.1  企業制度和現代公司
  4.2  傳統國有企業制度和以放權讓利為主線的改革
  4.3  國有企業的公司化
  4.4  改善大型企業的公司治理
第5章  民營經濟的發展
  5.1  國有制崇拜及其突破
  5.2  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和私有部門的成長
  5.3  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及其克服
第6章  金融改革
  6.1  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下的貨幣與金融
  6.2  金融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6.3  金融機構的改革發展和金融監管制度的建立
  6.4  中國金融進一步改革的議題
第7章  財政稅收體制改革
  7.1  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下的財政
  7.2  1980?1993年:以財政承包製為中心的財稅改革
  7.3  1994年的財稅體制全面改革
  7.4  新世紀完善財政體系的課題
第8章  對外開放
  8.1  中國從內向型經濟到外向型經濟的轉變
  8.2  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8.3  經濟特區的構建和開放地區的擴展
  8.4  外商直接投資
  8.5  中國對外開放前景
第三篇  宏觀經濟和社會層面的問題
第9章  建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
  9.1  社會保障體系的功能及其分類
  9.2  改革前的社會保障體制和1993年的改革計劃
  9.3  1995年以後的改革實施
第10章  轉型時期的宏觀經濟政策
  10.1  宏觀經濟的短期分析與長期分析
  10.2  1979?1996年間的四次經濟波動
  10.3  1997?2008年:經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