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

  • 作者:曹孜|責編:劉彥青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24930
  • 出版日期:2020/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8
人民幣:RMB 3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第一部分首先從生態文明的理論內涵、思想淵源、實踐要求等方面闡述建設生態文明的倫理價值和戰略意義。然後將生態要素引入生產函數中,實證測度了我國技術進步的生態偏向性,以生態資源利用效率為代表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最後通過生態文明領域三個前沿性專題研究,分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較新的技術及管理方案。城市是人口和經濟活動最為密集的區域,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所在。本書的第二部分研究內容以城市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為中心,首先在進行國際對照分析的基礎上,以特定區域的城市為例,採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向的方法構建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並研究指標選擇與人群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繫。然後以歷史文化名城開封為例,分析了生態宜居和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具體建設方案。最後,從宏觀領域對中國城市化進程和能源消費進行了門檻效應量化分析,為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提供政策依據。

作者介紹
曹孜|責編:劉彥青

目錄
第一章  生態文明的科學內涵與建設方案
  一、生態文明概念、內涵與理論基礎
    (一)生態文明的概念與內涵
    (二)生態文明的具體形態和主要特徵
    (三)生態文明的核心理論
  二、生態文明思想淵源
    (一)西方文化與生態文明
    (二)我國古代文明同生態文明的一致性
    (三)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及我國領導人對生態文明的重視
  三、生態文明在各領域的體現與有違生態文明的社會行為
    (一)生態文明在經濟系統的體現
    (二)生態文明的社會領域的體現
    (三)生態文明對生態系統進化發展的意義
    (四)現實生活中有違生態文明的行為表現及後果
  四、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分析
    (一)總體政策方案
    (二)各具體領域落實生態文明的方案與途徑
第二章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意義分析與實證測度
  一、生態文明的實踐意義與建設機制構建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意義
    (二)生態文明機制建設形成要點
  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實證測度
    (一)研究設計
    (二)實證結果及分析
    (三)主要研究結論及政策性建議
第三章  生態文明研究前沿二:生態產業園區建設國際經驗研究
  一、生態產業園概念、特徵與發展概述
    (一)生態產業園概念與特徵
    (二)現存生態產業園發展概述
  二、產業園區創建
    (一)以市場為主體的觀點分析
    (二)生態產業政策的支撐和輔助作用
  三、生態產業園區推動因素與阻礙因素
  四、結語
第四章  生態文明研究前沿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需求和實踐途徑
  一、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二、生物多樣性價值
  三、當前生物多樣性損失情況
    (一)生物多樣性中存在的商業風險
    (二)生物多樣性存在的商業機遇
  四、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的需求和途徑
    (一)保護資金需求
    (二)可用的政策工具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同商業組織的聯繫方式
  五、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和市場化途徑
    (一)政府和國際組織融資與管理
    (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市場化方案
  六、金融領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
第五章  生態文明研究前沿三:多重空氣污染管理——潛在的可能與實現路徑
  一、多重污染管理的概念及實施意義

  二、多重空氣污染管理進展——以美國喬治亞為例
    (一)美國多重空氣污染管理的背景和步驟
    (二)實踐過程中的主要方法和結論
  三、多重空氣污染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普遍障礙
    (一)對多重污染物暴露的健康效應的認知障礙
    (二)空氣質量標準的制定不利於多重污染管理
    (三)多重污染相關模型和統計方法的科學性有待提升
    (四)管理過程中存在部門合作和信息共享障礙
  四、多重空氣污染治理過程中可能優化和改進的領域
    (一)污染標準制定的改進
    (二)加強各科學領域的合作研究與信息共享
    (三)綜合方案制定體現優先與協調性的原則
  五、展望
第六章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指標評估研究——基於國際化觀念、方法的評述和啟示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的功能和分類
  三、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的構建及度量方法
    (一)國外研究進展
    (二)國內研究進展
  四、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的要點、原則和障礙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的要點和原則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中存在的障礙
  五、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的政策意義
第七章  城市雙向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構建與分析
  一、雙向可持續發展指標制定的意義與文獻回顧
  二、雙向發展指標的選取與重要度分析
  三、指標重要度和人群屬性的偏相關分析
  四、指標綜合差異度的分類logistic分析
  五、結論
第八章  生態宜居與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研究——以古都開封為例
  一、開封市概況及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需要
  二、開封生態宜居與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現狀與方向
    (一)城市綠地面積及結構有待優化提升,應突出城市景觀公益性特
    (二)公共文化設施供給不足,需加大投入以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三)新舊城區差異顯著,城市功能分工銜接有待提升
    (四)應提高城市經濟社會建設包容度,提供服務於各類人群的公共設施
    (五)將提高城市便利化、信息化程度作為現代化古都建設的新方向
  三、生態宜居與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標準
    (一)原生生態和人工生態資源和諧共生標準
    (二)以人為本包容性標準
    (三)安全便捷為導向的公共設施及服務供給
    (四)城市生態承載範圍內實現資源有效利用
    (五)保持城市綠色發展和創新活力
    (六)注重歷史公園與大遺址的開發保護
  四、古都開封生態宜居和可持續發展建設實施方案
    (一)拓展開封生態綠化帶建設範圍,實現生態和經濟價值相統一
    (二)合理規劃城市經濟,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引進智慧城市理念,推進城市旅遊、交通、政務等電子信息平台建設
    (四)建設城市內部水資源循環系統,增加人口密集區生態供給
    (五)開發利用新能源,推進開封市能源結構轉系

    (六)改造提升老城區設施建設,合理調控物價工資水平
    (七)保障城市低收入群體生活,提供優質教育、醫療、養老服務
    (八)加大城市格局與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保護
第九章  城市化和能源消費的門檻效應分析與預測
  一、城市化對能源消費的作用機制分析
    (一)城市化增加能源消費的因素
    (二)抑制城市能源消費的因素
    (三)效應的疊加與階段性
  二、模型的建立與檢驗
    (一)門限模型基本原理
    (二)數據收集與處理
    (三)門限回歸結論與分析
    (四)脈衝響應函數原理與結論
    (五)能源消費預測分析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