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乾嘉學術札記訓詁理論研究/中國語言文學一流學科建設文庫

  • 作者:曹海東|責編:喬永//李拴牢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84601
  • 出版日期:2020/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79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清代乾嘉時期,傳統訓詁學臻於全盛,以訓詁研究為主要內容。本書致力於乾嘉學術札記中此類訓詁理論材料的研究,對其表而出之,類而聚之,剖而析之,推而演之,議而評之,試圖展現乾嘉學者訓詁學理論的基本面貌和內在精神。本書由如下部分構成:《緒論》,界說相關概念,介紹本書的研究情況等;第一章《學術札記中的訓詁總論》;第二章《學術札記中的訓詁對象論》;第三章《學術札記中的訓詁體式論》;第四章《學術札記中的訓詁方法論》;第五章《學術札記中的訓詁弊病論》;第六章《學術札記中的訓詁發展論》;第七章《學術札記訓詁理論的綜合考察》,以現代學術眼光審視學術札記中的訓詁理論,對其特點、缺陷、貢獻及影響等做出總體的定性判斷與評估,以揭示其學術史上的價值和地位;《餘論:學術札記訓詁理論的現代轉化》。

作者介紹
曹海東|責編:喬永//李拴牢
    曹海東,1962年生,湖北紅安人,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主要為漢語史、訓詁學,旁及中國古代文學等。獨著《古文閱讀精要》《朱熹經典解釋學研究》《朱熹經典解釋學範疇論要》《新譯西京雜記》《新譯曹子建集》《新譯燕丹子》《諸葛亮:智聖人生》等,主編《歷代寓言小品》《二十五史通鑒》《古代漢語教程》等,參編《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典·訓詁分典》(任副主編)、《後漢書辭典》《聊齋志異全本譯賞》等。另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文學遺產》《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近百篇。

目錄
第一編  緒 論
  一、「乾嘉學術札記」界說
  二、乾嘉學術札記與訓詁學研究
  三、研究緣起及研究價值
  四、研究工作之說明
    (一) 對學術札記中訓詁理論材料的發掘和搜集
    (二) 對乾嘉學者訓詁學思想體系的整理和建構
    (三) 對乾嘉學者訓詁學思想內涵的詮釋和闡發
    (四) 對乾嘉學者訓詁學理論的綜合考察和評價
  第一章  學術札記中的訓詁總論
    第一節  訓詁之名實
      一、「訓」「詁」分用之義
      二、「訓」「詁」合用之義
      三、訓詁與相關學術
    第二節  訓詁之作用
      一、訓詁有助於古書解讀
      二、訓詁有利於經世濟時
      三、訓詁有裨于博物識古
    第三節  訓詁之條件
      一、識文字
      二、分句讀
      三、知音韻
      四、達古語
      五、曉文例
      六、精校勘
  第二章  學術札記中的訓詁對象論
    第一節  論文本之文字
      一、文字之訛誤
      二、文字之校勘
      三、文字之通假
    第二節  論文本之辭彙
      一、聯綿詞
      二、同義複詞
      三、同源詞
      四、詞義的存現、發展
    第三節  論文本之文法
      一、倒文
      二、省文
      三、互文
    第四節  論文本之文理
      一、文本有文理存焉
      二、語脈與文勢
      三、訓詁須顧及文理
  第三章  學術札記中的訓詁體式論
    第一節  傳注體
      一、傳與注
      二、箋
      三、疏
      四、章句
      五、集解

    第二節  辭書體
      一、辭書體專書概述
      二、《爾雅》 式
      三、《說文解字》 式
    第三節  考辨體
      一、筆記著作類
      二、單篇短章類
  第四章  學術札記中的訓詁方法論
    第一節  因聲求義
      一、探求語源
      二、破假借字
      三、釋聯綿詞
    第二節  依形解義
      一、依形解義法概述
      二、依形解義法的主要作用
      三、依形解義應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  考求故訓
      一、訓詁釋義需要考求故訓
      二、考求故訓應注意的問題
    第四節  循文求義
      一、循文求義為解經之善道
      二、循文求義所依語境因素
    第五節  旁通互證
      一、旁通互證法界說
      二、旁通互證法的運用
      三、旁通互證忌于牽合
    第六節  以圖解經
      一、以圖解經法的歷時發展
      二、以圖解經法的適用範圍
      三、以圖解經法的詮釋效應
      四、以圖解經應注意的事項
    第七節  方言證古
      一、方言證古法的理據
      二、方言證古法的運用
    第八節  名字證發
      一、名字證發法的合理性
      二、名字證發法的功效
    第九節  以目驗之
      一、以目驗之法的適用範圍
      二、以目驗之法的實用效果
  第五章  學術札記中的訓詁弊病論
    第一節  輕改經字
      一、不得其解而臆改
      二、曲護誤說而強改
      三、依據他本而誤改
      四、隨意破字而濫改
      五、徑以本字易借字
    第二節  穿鑿附會
      一、穿鑿附會的表現形態
      二、穿鑿附會產生的原因

    第三節  望文生訓
      一、依據借字而為解
      二、依據誤字而為解
      三、不曉古義而強作訓釋
      四、不明語源而強作訓釋
      五、泥於聯綿詞字面而求義
      六、泥於音譯詞字面而求義
    第四節  增字解經
      一、增字解經概說
      二、增字解經的成因
    第五節  不識文法
      一、不識字 (詞) 法而誤解
      二、不識句法而誤解
      三、不識章法而誤解
    第六節  以今例古
      一、以今例古之所以為弊
      二、以今例古的存在範圍
  第六章  學術札記中的訓詁發展論
    第一節  漢代訓詁
      一、傳注之作繁富,訓詁專書興起
      二、因近古之便利,得古人之真意
      三、講究家法師承,利弊得失並存
      四、治學態度朴謹,訓詁方法合理
    第二節  魏晉六朝訓詁
      一、總體呈衰微之勢
      二、局部有可稱之善
    第三節  唐代訓詁
      I一、義疏之學的得失
      二、其他成果的評鑒
    第四節  宋代訓詁
      一、經籍詮釋發生轉向
      二、功過是非各有論斷
    第五節  元明訓詁
    第六節  清代訓詁
      一、成果超邁前代
      二、研究特點突出
  第七章  學術札記訓詁理論的綜合考察
    第一節  訓詁理論的特點
      一、學術精神:具有崇實性、求真性
      二、學術思維:具有創新性、辯證性
      三、學術品格:具有實踐性、實用性
      四、學術觀點:具有會通性、開放性
    第二節  訓詁理論的局限性
      一、話語形態的局限性
      二、思想觀點的局限性
    第三節  訓詁理論的貢獻與影響
      一、改變了過去訓詁重形不重音的觀念
      二、促使傳統訓詁學向科學語言學轉軌
      三、為乾嘉以後的訓詁學研究奠基鋪路
餘論:學術札記訓詁理論的現代轉化

附錄:引用古籍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