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非遺碎墨--張慶善非遺保護文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

  • 作者:張慶善|責編:董良敏
  • 出版社:文化藝術
  • ISBN:9787503968860
  • 出版日期:2020/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5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張慶善是紅學研究專家,除紅學研究之外,他還在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領域做出了貢獻。本書是他有關非遺保護方面的文章合集,有講話、序、訪談及理論文章。在本書中,作者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在與將來進行了追溯與展望,提出用科學的理念開展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並就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族凝聚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保護區等問題展開了討論。本書見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我國到在非遺保護在我國逐步得到重視的歷程。

作者介紹
張慶善|責編:董良敏
    張慶善,遼寧省大連人,1952年4月生,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1979年調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曾擔任紅樓夢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等。現任紅樓夢學刊雜誌社社長、主編,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為國務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積极參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編著有《漫說紅樓》、《(西遊記)校點註釋》等。

目錄
「申遺」與「保護」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在與將來
「申遺」之後怎麼辦?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制建設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以科學的理念指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重要意義和政策解讀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族凝聚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當代實踐與探索
  ——在中國文化遺產大會暨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學術論壇上的發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在中央黨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題研討班上的講座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以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例
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上的總結髮言
在首屆「中國西安鼓樂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忻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冊》序
春節符號的徵集是件有意義的事情
過年就是祈福
  ——寄語春節符號徵集活動
「第二屆中國古琴藝術節」開幕詞
在「第三屆中國廊橋國際學術(屏南)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首屆阿依特斯全國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在「古典之美——古本崑劇《紅樓夢傳奇》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清醒而堅定的守護者
  ——談談我所知道的田青先生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人暨高甲戲
柯派醜行表演藝術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講話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田野考察工作方法研討會」上的致辭
談談書法「申遺」成功的意義
在「中國戲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在「2010中國藝術人類學學術會議」上的致辭
在「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論壇」上的致辭
在「第五屆(中國·金壇)國際剪紙藝術展」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徽州文化生態保護高峰論壇」上的發言
《懷梆文化生態研究》序
對非遺保護工作方針與原則的有效落實
佛山木版年畫是佛山的一張文化名片
開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新篇章
科學保護非遺:讓傳統習俗融入現代生活
  ——全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調演答問
南京雲錦的「前世今生」
  ——在「錦繡金陵——金文雲錦作品展研討會」上的發言
附錄
  對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需要舉國體制
  傳統文化:一個民族的身份證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尋「根」
  非遺項目迎來「中國年」入選26項世界第一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