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自在囚(明清塾師的生存狀態)

  • 作者:丁志軍|責編:張照華//王楠
  • 出版社:巴蜀
  • ISBN:9787553113029
  • 出版日期:2020/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5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聚焦古代私塾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塾師,這是一個規模極其龐大,但卻為傳統史學所忽視的職業群體。作者以明清年譜、文集等文獻為基礎,將塾師還原到明清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中,運用社會文化史、集體傳記相關研究方法,對這一群體的職業環境、從業方式、職業活動、科場角逐、社會生活、經濟收入等生存實態,以及塾師與當時各種思想文化觀念的互動關係進行了深入研究。
    通過對大量文獻的爬梳,作者描繪出了塾師在鄉土社會中的生活景象,強調塾師在傳統鄉土社會中所扮演的知識傳播者、社會服務者、教化實施者等多重角色,肯定了他們在傳統社會中普及基本文化知識、培養教育後備力量和傳播儒家倫理道德等方面的貢獻,對這一群體的歷史評價更為客觀、公允。

作者介紹
丁志軍|責編:張照華//王楠
    丁志軍,湖北利川人,四川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師從張勇(子開)教授,現就職于湖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主要從事明清文獻研究,涉及文學、教育、民俗等領域,發表論文十余篇。

目錄
緒論
  一、寫作緣起
  二、當前的塾師研究概況
  三、本書的文獻來源構成及使用特徵
  四、本書的寫作方法與主要內容
第一章  「塾師」之起源及其流變
  第一節  「師」與「塾」的起源/2l
    一、「師」在先秦的起源與流變/2l
    二、周代之「塾」與里塾之師
  第二節  私學發展與塾師稱謂演變
    一、私學演進與漢、宋間的私學教師群體
    二、「塾師」概念的出現及其稱謂的多樣化
第二章  明清民間基礎教育供需與塾師的構成
  第一節  普通民眾對教育的需求
    一、教育需求的大眾化
    二、普通民眾投資教育的經濟支撐
    三、普通民眾熱衷教育的動因
  第二節  塾師隊伍的壯大及其構成
    一、應試士子的大量積壓
    二、讀書人的生存困境與治生觀念
    三、塾師群體的構成
  第三節  明清學塾的鼎盛
    一、明清學塾組織形式的多樣化
    二、塾舍:私塾的教學平台
第三章  明清塾師之從業與日常館課/12l
  第一節  塾師之從業
    一、熟人社會與塾師從業
    二、設帳與坐館
  第二節  塾師的授徒活動
    一、塾師的教學內容
    二、塾師教學的主要特點
  第三節  塾師的自課與館塾生活
    一、塾師自課
    二、塾師的館塾苦狀
第四章  明清塾師與鄉土社會
  第一節  塾師與館東
    一、「主敬」:賓主良性互動的基石
    二、「幫閑」與「幫忙」:塾師的另一重角色
    三、賓主之誼對塾師職業生涯的影響
  第二節  塾師與地方社會服務
    一、塾師與地方日常文化服務
    二、塾師與地方公共事務
  第三節  塾師與鄉村教化
    一、塾師與鄉村風教
    二、塾師與鄉村民事糾紛的調解
第五章  明清塾師的收入、家計及經濟地位
  第一節  塾師的收入
    一、塾師收入的構成
    二、塾師的束脩
  第二節  塾師的基本消費與經濟地位

    一、塾師家庭的基本消費
    二、從行業收入差距看塾師的經濟地位
第六章  文化變遷背景下的明清塾師形象
  第一節  師道變遷與塾師的職業形象
    一、師道變遷:塾師主體性的喪失
    二、「我求童蒙」:塾師「教—學」主從關係的倒轉
    三、「教館本下流」:塾師職業認同感的缺乏
  第二節  世俗價值觀念與塾師的社會形象
    一、「落魄書生」
    二、「假道學」
  第三節  新學背景下塾師形象與人格的醜化
    一、塾師形象與人格的極端醜化
    二、塾師形象與人格醜化原因
結論及餘論/34l
  一、對明清塾師群體的評價
  二、傳統塾師群體的消亡
  三、當代私塾及其執教者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