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從外來雜耍到本土影業--中國電影發生史研究(1897-1921)

  • 作者:張雋雋|責編:陳肖靜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64775
  • 出版日期:2020/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4
人民幣:RMB 13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在儘力挖掘中國電影的全部現象和事實的基礎上進入1897至1921年期間的歷史現場,從本土觀眾的視覺經驗、政治訴求、文化認同出發,探尋電影作為多元文化交融和匯聚的節點,如何在都市生活的循環與變遷中被挪用和誤讀,逐漸從一種外來的新奇娛樂成為觀看者共享的公共領域;本土影人又如何進行創造性的表意實踐,讓中國電影從結構和功能方面獲得命名。概言之,華洋雜陳的半殖民都市以混雜的空間、多元的媒介和無名的大眾,為電影提供了全新的時空語境。在此,作為外來雜耍的電影消除了異質性特徵,與本土的社會期待、政治需求結合起來,獲得獨一無二的民族身份和產業地位。

作者介紹
張雋雋|責編:陳肖靜
    張雋雋,1985年生,安徽阜陽人。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講師,20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藝術學博士學位。曾獲「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2017)、「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等稱號,2014至2015年期間赴華盛頓大學(西雅圖)訪問交流。主要研究方向為早期中國電影史、電影文化,曾在《文化研究》《當代電影》《電影藝術》等期刊發表相關主題論文多篇。

目錄
緒論  建構中國電影發生史(1897-1921)
  一  中國電影史研究的分期問題
  二  由宏觀而微觀:歷史學的啟示
  三  現代性及其反思:電影理論的轉變
  四  重回中國電影現場:理論、史料及其遮蔽
  五  建構中國電影發生史
第一章  民族話語及其反思:再探中國電影史的開端問題
  第一節  中國電影的「創世神話」及其疑點
    一  「史實」產生的過程及其疑問
    二  任慶泰:被建構的中國電影先驅者
    三  《定軍山》:一個偶發的事件
  第二節  民族主義與電影史
    一  民族主義與民族電影史
    二  從民族國家拯救電影史
第二章  「原初」的體驗:電影的傳入及其觀看
  第一節  作為新技術的電影及其傳入中國的可能路徑
    一  幾種現行的說法
    二  一種可能的推測
  第二節  舊的視覺經驗和新的觀看體驗
    一  吸引力電影與家國夢想
    二  時空壓縮的個人凝視
  第三節  魔術師卡爾·赫茲的放映電影及其觀眾
    一  魔術與電影:科學和魔幻的融合
    二  英僑觀眾:殖民者的種族與階層優越感
    三  華人觀眾:時局的焦慮與賞玩的快感
    四  區隔與融合:對中英觀眾差異的思考
    五  赫茲電影放映的意義與後續影響
第三章  新型文人、印刷媒介與電影的傳播
  第一節  消費與啟蒙:電影的中文廣告及其傳播作用
    一  影戲為何:電影的譯名與放映的關係
    二  影戲何為:廣告的用語與電影的接受
  第二節  個案研究:.「補助興復海軍社」的電影放映及其前因後果
    一  留日學生:危機環境中的民族意識
    二  海軍:帶有軍國色彩的強國夢想
    三  電影:大眾傳媒與「新民」理想
    四  海軍捐的後續過程及意義
    餘論
第四章  多樣場景與多元意涵:早期電影上海放映空間初探
  第一節  影院之外的放映空間
    一  等級區隔:西式場館的放映
    二  「國家」顯影:經營性私家園林的放映
    三  異質雜糅:茶樓、茶園和遊樂場的電影放映
    四  倫理建構:新劇舞台的電影放映
    五  化育大眾:基督教場所的電影放映
    六  更多可能性
  第二節  個案研究: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電影放映活動
    一  基督教青年會及其民國時期存在狀況
    二  青年會電影放映與其事業之間的關係
    三  青年會的電影放映對中國電影文化的意義
    四  總結

第五章  影院的建立、使用和管理
  第一節  電影院的出現及其觀眾群體的形成
    一  簡陋和非正規的「影戲場」
    二  正規的「影戲園」
  第二節  早期電影院的先驅者
    一  雷瑪斯(Antonio Ramos)
    二  古藤倍(Bemard Goldenberg)
    三  郝思倍(Samuel G.Hertzberg)
    四  A.E.勞羅(Americo Enric Lauro)
  第三節  政府管理與影院經營
    一  公共租界:影院作為公共娛樂場所
    二  法租界:影院作為公共文化場所
    三  華界:影院作為展演「文明」的場所
第六章  「中國電影」:多元的理念與實踐
  第一節  在華外國電影人與他們的「中國電影」
    一  外國攝影師所攝影片縱覽
    二  見證歷史的外國攝影師
    三  多線的電影史
    四  政治變革、文化轉型與大眾文化的興起:電影本土化的內在動因
  第二節  中西之間:亞西亞公司和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
    一  亞西亞製造影片公司(the Asiatic Film Co.)的「中國活動影戲」
    二  商務印書館及其「中國自製的活動影片」
  第三節  塑造新「中國人」:中國影戲研究社與《閻瑞生》
    一  中國影戲研究社與《閻瑞生》
    二  「真實」的噱頭:《閻瑞生》的拍攝策略
    三  怎樣的中國人形象:《閻瑞生》負面評價的由來
    四  重新評價的可能性
結論
  一  混雜的空間
  二  多元的媒介
  三  無名的大眾
參考文獻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