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太湖貢湖灣水源地藍藻水華污染研究

  • 作者:唐承佳|責編:封雪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
  • ISBN:9787568281843
  • 出版日期:2020/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27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依托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水源地取水口藍藻水華削減與水質改善技術研究及示範」專題「水源地取水口藍藻毒素以及衍生污染物監測」,以太湖貢湖灣水源地及其藍藻應急消減工程示範區為研究區域,基於衛星遙感影像數據進行太湖藍藻水華的暴發動態監測:基於?聯免疫吸附測試技術建立快速、簡潔的微囊藻毒素檢測方法,監測藍藻應急消減工程示範區實施物理、生物控藻措施后,圍格內外水柱中微囊藻毒素的差異,併為水源地水華藍藻應急消減提供理論基礎;基於青海弧菌Q67建立水源地水質急性毒性快速診斷方法,為水源地微囊藻毒素快速、應急監測提供技術支持;建立抽提一固相萃取預濃縮-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方法測試水源地生態系統各環境介質中累積的微囊藻毒素;以藍藻粗提液研究微囊藻毒素對水稻種子萌發和梨形環棱螺的生物毒性;通過實驗室內模擬藍藻腐爛分解過程,建立SPME-GC/MS方法定性檢測藍藻腐爛分解產生的異味物質,定量研究藍藻腐爛分解的含硫衍生污染物釋放規律。

作者介紹
唐承佳|責編:封雪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意義
  1.2  微囊藻毒素研究概述
    1.2.1  微囊藻毒素的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1.2.2  微囊藻毒素的產生、分佈、遷移與轉化
    1.2.3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毒性研究
  1.3  發光細菌在水質監測中的應用
  1.4  藍藻腐爛異味物質研究
  1.5  研究內容、研究思路與創新
    1.5.1  研究內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創新之處
    1.5.4  數據來源
  1.6  小結
第2章  研究區域概況與藍藻水華歷史
  2.1  太湖及其氣候特徵
  2.2  太湖水源地取水口分佈
  2.3  太湖貢湖灣藍藻水華歷史
    2.3.1  太湖水體水質變化
    2.3.2  太湖貢湖灣水質變化
    2.3.3  太湖及其貢湖灣水華動態
  2.4  小結
第3章  太湖貢湖灣水源地微囊藻毒素監測
  3.1  採樣點概況
  3.2  微囊藻毒素的?聯免疫吸附測試
    3.2.1  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
    3.2.2  標準曲線與方法準確度
  3.3  太湖貢湖灣水源地微囊藻毒素ELISA測試
    3.3.1  太湖貢湖灣水源地圍格外水柱中MC
    3.3.2  太湖貢湖灣藍藻消減工程示範區圍格內水柱中:MC
    3.3.3  太湖貢湖灣水源地圍格內外水柱中MC差異
  3.4  小結
第4章  太湖貢湖灣水源地水質生物急性毒性測試
  4.1  淡水發光菌——青海弧菌Q67毒性測試體系的建立
    4.1.1  實驗材料與實驗方法
    4.1.2  pH對067發光茵發光強度的影響
    4.1.3  Q67發光菌菌液密度對毒性測試結果的影響
    4.1.4  反應時間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4.2  MC-LR單一污染物的生物急性毒性測試
  4.3  太湖貢湖灣水源地水質青海弧菌Q67急性毒性測試
    4.3.1  圍格內外水質青海弧茵Q67急性毒性差異
    4.3.2  青海弧茵Q67急性毒性與水柱中溶解態MC的關係
  4.4  小結
第5章  水源地環境介質中微囊藻毒素的累積
  5.1  水華微囊藻的微囊藻毒素釋放
  5.2  水生植物對微囊藻毒素的富集
    5.2.1  茭白的微囊藻毒素生物富集
    5.2.2  菱角對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富集
  5.3  水生動物中微囊藻毒素的富集
    5.3.1  太湖梨形環棱螺中MC的生物富集

    5.3.2  太湖白鰱體內MC的生物富集
  5.4  底泥中微囊藻毒素的累積
  5.5  小結
第6章  太湖貢湖灣水源地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毒性
  6.1  藍藻粗提液對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
    6.1.1  實驗材料與方法
    6.1.2  種子萌發生物毒性實驗結果
  6.2  藍藻粗提液對梨形環棱螺的生物毒性
    6.2.1  實驗方法
    6.2.2  生物毒性實驗結果
  6.3  小結
第7章  藍藻腐爛分解微囊藻毒素與含硫衍生污染物研究
  7.1  藍藻腐爛過程中微囊藻毒素的釋放
  7.2  藍藻腐爛分解含硫衍生污染物的釋放
    7.2.1  實驗試劑和儀器
    7.2.2  測試方法的選擇和建立
    7.2.3  實驗方法、步驟與氣相色譜條件
  7.3  實驗結果
    7.3.1  藍藻腐爛異味物質的產生機制
    7.3.2  水華藍藻腐爛分解異味產物
    7.3.3  藍藻腐爛分解含硫異臭味產物的質譜分析
    7.3.4  藍藻腐爛分解產物的定量分析
  7.4  小結
第8章  結論和展望
  8.1  主要結論
  8.2  不足與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