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生態學學科40年發展回顧(1979-2019)(精)

  • 作者:編者:中國生態學學會|責編:石珺//朱麗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628244
  • 出版日期:2020/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29
人民幣:RMB 3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總結分析了中國生態學學科各領域40年來發展歷程、研究現狀特點、發展趨勢及展望,這些領域包括理論生態、種群生態、群落生態、生態系統生態、景觀生態、區域生態、全球變化生態動物生態、昆蟲生態、植物生態、微生物生態、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湖泊生態、流域生態、海洋生態、農業生態、城市生態、土壤生態、污染生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可持續發展生態、恢復生態、防護林生態、生物入侵與控制產業生態、生態工程、旅遊生態、民族生態、生態文化、分子生態、化學生態、穩定同位素生態、生態遙感、長期生態、黃土高原生態、喀斯特地區生態、西北干早區生態和青藏高原生態。
    本書可供從事生態學研究及相關領域研究或教學的研究人員、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參閱,也可為生態學相關業務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中國生態學學會|責編:石珺//朱麗

目錄

前言
第1章  理論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1.1  理論與模型
    1.2  理論生態學:從過程出發
  2 理論生態學的發展歷程
    2.1  理論生態學的形成時期(1859?1960年)
    2.2  進化生態學派與系統生態學派
    2.3  理論生態學的重要專著
  3 研究現狀:當代理論生態學的若干重要議題
    3.1  合作行為的進化機制
    3.2  種群動態與進化動態的整合
    3.3  食物網結構與動態
    3.4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
    3.5  空間的重要性
    3.6  解析生態系統複雜性
  4 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2章  種群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中國種群生態學發展歷程(1978?2018年)
    2.1  初步階段(1978年前)
    2.2  起步階段(1978?1999年)
    2.3  21世紀初發展階段(2000?2010年)
    2.4  近期發展階段(2011?2018年)
  3 中國種群生態學研究現狀
    3.1  種群生態學新進展
    3.2  學術建制、人才培養、基礎研究平台建設
  4 國際背景
    4.1  國際發展現狀、動態和趨勢的分析
    4.2  我國與國際水平的比較
    4.3  我國的戰略需求與研究方向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5.1  向跨組織層次和較長時序發展
    5.2  新方法和新理論
    5.3  應對全球和區域生態環境問題
    5.4  發展微生物種群生態學
  參考文獻
第3章  群落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群落生態學40年的發展歷程
    2.1  群落生態學是國際生態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
    2.2  國內研究回顧
  3 群落生態學研究現狀
    3.1  群落構建機制
    3.2  物種共存理論
    3.3  生物多樣性與群落生產力和穩定性
  4 發展趨勢及展望
    4.1  群落生態學研究的聯網監測實驗平台

    4.2  將不同營養級生物類群的作用納入到群落生態學研究的體系中
    4.3  多學科視野和大數據背景下的群落生態學研究
    4.4  群落調查與觀測方法的創新
    4.5  群落生態學新理論的歸納與創新
  參考文獻
第4章  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2.1  生態學的形成與理論發展
    2.2  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發展的新階段
  3 研究現狀
    3.1  群落結構與生態系統功能
    3.2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耦合關係
    3.3  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動態變化及空間格局
    3.4  生態系統過程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適應
  4 國際發展趨勢及展望
    4.1  國際發展趨勢與研究熱點
    4.2  我國的研究現狀與未來重點發展領域
  參考文獻
第5章  景觀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景觀生態學學科40年發展歷程
    2.1  景觀生態學學科發展歷程
    2.2  我國景觀生態學學科發展歷程
  3 研究現狀與特點
    3.1  我國景觀生態學研究現狀
    3.2  我國景觀生態學學科建設現狀
  4 國際背景
    4.1  景觀生態學學科發展現狀、動態與趨勢
    4.2  我國與國際水平的比較和研究方向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5.1  景觀生態學學科發展目標與趨勢預測
    5.2  我國未來的研究方向建議
  參考文獻
第6章  區域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區域生態學40年發展歷程
    2.1  萌芽時期(1984年以前)
    2.2  形成與初創時期(1985?2003年)
    2.3  發展與成熟時期(2004?2012年)
    2.4  快速發展時期(2013年至今)
  3 研究現狀與取得的重要進展
    3.1  區域生態研究現狀與熱點
    3.2  區域生態學研究的重要進展
  4 國內外研究比較
    4.1  國際區域生態學發展
    4.2  國內外研究比較
  5 未來發展趨勢及展望
    5.1  進一步完善學科體系,突出重點研究領域
    5.2  進一步加強基礎支撐、促進區域生態綜合研究

    5.2  學科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32章  生態文化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國際生態文化研究起源與我國發展歷程
    2.1  國際生態文化研究起源
    2.2  我國生態文化研究發展歷程
  3 我國生態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
    3.1  民族生態文化研究
    3.2  區域生態文化研究
    3.3  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的生態文化研究
  4 未來發展展望
    4.1  生態文化將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4.2  我國生態文化將在國際交流間不斷豐富,不斷走向世界
    4.3  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生態文化發掘與保護將得到快速發展
    4.4  多學科交叉將是生態文化未來深化研究的重要趨勢
  參考文獻
第33章  分子生態與生態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3 研究現狀和重要發現
    3.1  表型可塑性的生態基因組學
    3.2  行為反應的生態基因組學
    3.3  環境適應的生態基因組學
  4 國際背景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34章  化學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3 研究現狀
    3.1  化學信息及其感受機理研究
    3.2  昆蟲信息素研究
    3.3  植物與昆蟲的關係
    3.4  植物誘導抗性
    3.5  三級營養關係
    3.6  植物化感作用
    3.7  海洋化學生態學
    3.8  本學科在學術建制、人才培養、基礎研究平台等方面的進展
  4 國際背景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35章  穩定同位素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中國穩定同位素生態學研究進展
    2.1  生態學和地球化學過程同位素分餾機制研究
    2.2  穩定同位素探測技術與分子生態學研究
    2.3  植物碳代謝、土壤碳轉化及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
    2.4  植物氮素利用與生態系統氮循環過程研究
    2.5  植物水分來源與利用效率及生態系統水通量拆分研究

    2.6  動物食物來源與食物網結構及動物遷徙研究
    2.7  全球變化的生態學效應研究
  3 穩定同位素生態學研究發展趨勢和未來研究方向
    3.1  研究入侵物種足跡和生物多樣性變化
    3.2  追蹤養分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
    3.3  量化水文生態中水源的變化
    3.4  評估全球和區域氣候變化的長期效應
    3.5  量化土地利用和覆蓋變化對生態過程的影響
    3.6  評價全球變化影響下的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
    3.7  確定傳染病的地理起源及傳播媒介的移動
  4 中國穩定同位素生態學未來研究的策略建議
  參考文獻
第36章  生態遙感研究進展
  1 引言
  2 生態遙感40年發展歷程
  3 研究現狀
    3.1  土地覆被
    3.2  生態參數
    3.3  生態評估
    3.4  學科建設
  4 國際背景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37章  長期生態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2.1  我國長期生態研究的發展歷程
    2.2  中國長期生態研究的主要手段和發展過程
  3 研究現狀
    3.1  長期生態研究的青年人才隊伍正在穩步壯大
    3.2  揭示了中國典型生態系統生產力長期動態及形成機制
    3.3  探討了長期模擬氮沉降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3.4  基於森林大樣地長期觀測數據,探討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關係
    3.5  基於長期觀測數據,闡明了亞熱帶成熟森林的固碳過程與機制
    3.6  基於長期聯網通量觀測數據,發現亞熱帶森林是可比擬北美森林的重要碳匯
  4 國際背景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5.1  結合多種觀測途徑的長期數據,聯網式揭示生態系統各組分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
    5.2  利用積累的長期聯網觀測數據,驗證和發展具有自主產權的生態模型
    5.3  發展適合生態系統聯網觀測的新概念體系和新技術,拓展長期生態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5.4  開展跨類型、跨區域的聯網研究或綜合性集成研究
  參考文獻
第38章  黃土高原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黃土高原40年生態學研究主要進展
    2.1  區域氣候及土地利用變化
    2.2  土壤水分與養分研究
    2.3  植被生態研究
    2.4  群落及生物多樣性研究
    2.5  水文生態研究

    2.6  生態系統服務研究
    2.7  區域生態修復、治理及其可持續性
  3 研究展望
    3.1  生態水文和水文生態的研究仍然是基礎性科學問題
    3.2  生態系統結構、過程、功能與服務的級聯關係和優化調控
    3.3  區域複合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
  參考文獻
第39章  喀斯特生態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國內外喀斯特生態研究概況
  3 喀斯特區特殊性及其生態脆弱性
  4 喀斯特生態研究特點
  5 喀斯特生態研究主要進展
    5.1  喀斯特生態系統退化機制及人為干擾成因
    5.2  喀斯特生態系統關鍵生源要素循環過程
    5.3  岩溶風化成土及土壤養分過程
    5.4  喀斯特作用的碳匯效應
    5.5  喀斯特地表-地下水文過程
    5.6  喀斯特地上-地下二元水土流失/漏失過程與形成機制
    5.7  喀斯特生境植被適生機制
    5.8  喀斯特生態修復
    5.9  喀斯特生態治理助力區域脫貧攻堅
    5.10  喀斯特景觀保護與生態系統服務
  6 喀斯特生態研究存在問題
  7 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40章  西北乾旱區生態系統研究進展
  1 引言
  2 西北乾旱區生態系統的研究歷程概況
  3 西北乾旱區生態系統恢復
    3.1  西北乾旱區氣候變化
    3.2  西北乾旱區土地退化與荒漠化防治
  4 西北乾旱區生態系統的研究進展
    4.1  西北乾旱區生態系統群落結構組成和動態變化
    4.2  西北乾旱區生態系統的功能與物質能量流動
  5 西北乾旱區生態系統研究發展趨勢
    5.1  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服務間的相互作用機理
    5.2  西北乾旱區生態系統營養元素和水循環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和反饋機制
  參考文獻
第41章  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青藏高原生態學40年發展歷程
    2.1  青藏高原生態學萌芽、建立時期(20世紀70年代之前)
    2.2  現代青藏高原生態學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今)
  3 40年來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熱點辭彙分析
    3.1  論文數量、出版機構和期刊的概述
    3.2  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生態研究的知識結構
    3.3  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不同時期熱點關鍵詞
  4 近年來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現狀及進展
    4.1  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形成和維持機制

    4.2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及反饋
    4.3  青藏高原受損生態系統形成原因及恢復機理
    4.4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功能維持機制
    4.5  青藏高原放牧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
  5 青藏高原生態研究發展趨勢
    5.1  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5.2  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5.3  面向國家發展戰略和重大需求的區域生態學研究
    5.4  未來的研究熱點領域和方向
  參考文獻
第7章  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2.1  全球變化研究
    2.2  全球變化生態學的發展階段
  3 研究現狀
    3.1  全球變化對植被分佈的影響
    3.2  全球變化對植被物候的影響
    3.3  全球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3.4  碳循環與全球變化對碳循環的影響研究
  4 國際趨勢
    4.1  碳水耦合過程
    4.2  地上地下關係
    4.3  微生物結構與功能
    4.4  土壤碳動態
    4.5  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技術趨勢
  5 發展趨勢與展望
    5.1  我國全球變化生態學的發展目標和前景
    5.2  全球變化生態學在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研究方向建議
  參考文獻
第8章  動物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動物分子生態學
    2.2  動物生理生態學
    2.3  動物行為生態學
    2.4  動物種群與群落生態學
    2.5  動物保護生物學
  3 動物生態學發展趨勢及展望
    3.1  動物分子生態學
    3.2  動物生理生態學
    3.3  行為生態學
    3.4  動物種群與群落生態學
    3.5  動物保護生物學
  參考文獻
第9章  昆蟲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1.1  1949年之前的萌芽階段
    1.2  1949?1979年的成長階段
    1.3  1980年後的發展階段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昆蟲生理生態學
    2.2  昆蟲種群的空間與數量生態學
    2.3  昆蟲群落生態學研究
    2.4  昆蟲行為生態學
    2.5  昆蟲分子生態學
    2.6  昆蟲化學生態學

    2.8  昆蟲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
    2.9  昆蟲對人類活動的響應
    2.10  害蟲生態調控
  3 昆蟲生態學展望
  參考文獻
第10章  植物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中國植物生態學40年發展歷程
    2.1  經典植被研究工作(1978?2010年)
    2.2  植物生態學數量分析研究(1980?1995年)
    2.3  生物多樣性(1985年至今)
    2.4  全球變化研究(1990年至今)
    2.5  植物光合生理與生理生態(1985?2010年)
    2.6  恢復生態學研究(1990?2015年)
    2.7  種群與入侵生態學研究(2000年至今)
  3 植物生態學研究現狀
    3.1  植物對極端氣候的生理生態響應
    3.2  入侵物種種群生態學
    3.3  群落生態學
    3.4  陸地生態系統生態學
    3.5  生物多樣性
    3.6  全球變化生態學
    3.7  恢復生態學
  4 中國植物生態學研究在國際舞台的地位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5.1  植物個體生態學與生理生態學
    5.2  植物種群生態學
    5.3  群落生態學
    5.4  全球變化生態學
    5.5  生物多樣性
    5.6  應用植物生態學
  參考文獻
第11章  微生物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發展簡史及近40年曆程
  3 中國微生物生態學研究現狀與取得的重要進展
    3.1  微生物生態學中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
    3.2  自然環境微生物生態
    3.3  人和動物宿主共生微生物生態
    3.4  工程系統的微生物生態
  4 微生物生態學國內外發展態勢和展望
    4.1  微生物生態學國內外發展態勢
    4.2  微生物生態學未來發展趨勢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12章  森林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發展歷程
  3 前沿領域現狀與趨勢
    3.1  全球氣候變化及森林的響應與適應
    3.2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協同/權衡與多目標經營

    3.3  森林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與生態系統功能研究
    3.4  森林生態與水文過程的耦合與多尺度效應研究
    3.5  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
  4 展望
    4.1  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
    4.2  重點領域及優先發展方向
    4.3  強化學科、平台和人才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第13章  草地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2.1  草地生態學的歷史淵源
    2.2  學科研究發展脈絡
  3 研究現狀
    3.1  基礎理論研究進展
    3.2  研究方法和平台建設
    3.3  相關政策組織保障
    3.4  人才培養與學科布局
  4 國際背景
    4.1  國際草地生態學學科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4.2  研究趨勢
    4.3  比較、判斷與借鑒
  5 學科發展總結和前景
    5.1  總結
    5.2  展望
  參考文獻
第14章  濕地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我國濕地生態學發展現狀
    2.1  我國濕地生態學研究主要進展
    2.2  濕地生態學研究的應用領域
  3 國內外濕地生態學研究發展狀況
    3.1  國際濕地學科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3.2  我國濕地生態研究存在的問題
  4 我國濕地生態學發展建議
    4.1  設置國際和國內濕地研究計劃,促進濕地科學發展
    4.2  構建國際交流平台,促進濕地生態領域國內外合作
    4.3  服務國家和地方需求,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展學科理論
  參考文獻
第15章  湖泊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湖泊生態學發展歷程
    2.1  以湖泊資源開發利用為目標的湖泊綜合調查研究階段
    2.2  以湖泊生態系統穩定與保護為目標的應用生態學研究階段
  3 湖泊生態學研究進展
    3.1  創立和發展湖泊生態過程與格局變化研究新方法和新技術
    3.2  湖泊生態環境變化及其生態系統響應基礎理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3.3  人才培養與學術建制
  4 湖泊生態學研究發展趨勢
    4.1  湖泊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

    4.2  大力推進多學科融合的湖泊生態學理論研究
    4.3  湖泊生態數值模擬研究
    4.4  湖泊生態系統的綜合恢復與調控
  參考文獻
第16章  流域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發展歷程
  3 研究現狀
  4 國際背景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國內外流域生態系統研究文獻主要雜誌構成狀況
第17章  海洋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海洋生態學科40年發展歷程
    2.1  海洋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
    2.2  基於生態系統的近海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機理
    2.3  海洋生態災害與生態安全
    2.4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珍稀瀕危物種保護
    2.5  海洋生態修復
    2.6  海洋生態文明和國際合作
  3 研究現狀
    3.1  海洋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
    3.2  基於生態系統的近海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機理
    3.3  海洋生態災害與生態安全
    3.4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珍稀瀕危物種保護
    3.5  海洋生態修復
    3.6  海洋生態文明和國際合作
  4 國際背景
    4.1  海洋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
    4.2  基於生態系統的近海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機理
    4.3  海洋生態災害與生態安全
    4.4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珍稀瀕危物種保護
    4.5  海洋生態修復
    4.6  海洋生態文明和國際合作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5.1  海洋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
    5.2  基於生態系統的近海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機理
    5.3  海洋生態災害與生態安全
    5.4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珍稀瀕危物種保護
    5.5  海洋生態修復
    5.6  海洋生態文明和國際合作
  參考文獻
第18章  農業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農業生態學在中國的40年發展歷程
    2.1  學科體系的構建
    2.2  科學研究的發展
    2.3  生態農業的發展
  3 農業生態學的國際發展現狀

    3.1  農業生態學的研究進展
    3.2  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發展生態農業
    3.3  農業生態在拉美與歐洲發展的不同特點
    3.4  農業生態學的教學
  4 農業生態學發展趨勢與展望
    4.1  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利用
    4.2  農業循環體系的構建
    4.3  農業景觀布局研究
    4.4  農業生態轉型的社會動力研究
  參考文獻
第19章  城市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城市生態學簡史與研究範式變遷
  3 城市生態學研究進展
    3.1  城市景觀格局研究進展
    3.2  城市生態系統構成、過程、功能與服務研究進展
  4 城市生態學研究的挑戰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20章  土壤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2.1  土壤生態學初創階段
    2.2  土壤生態學的全面發展階段(1991?2005年)
    2.3  土壤生態學深化與創新階段
  3 研究現狀
    3.1  基礎理論創新
    3.2  土壤生物網路與生態服務功能
    3.3  土壤生物與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3.4  全球變化的土壤生態效應研究
    3.5  重要技術與工程突破
    3.6  相關政策法規的形成
    3.7  人才培養與公眾教育
  4 國際背景
    4.1  代表性領域透視
    4.2  比較、判斷與借鑒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5.1  趨勢
    5.2  展望
  參考文獻
第21章  採礦廢棄地的生態恢復與修復——污染生態學熱點領域研究進展
  1 引言
  2 生態恢復的措施與生態修復及研究進展
    2.1  採礦廢棄地生態恢復的措施與生態修復
    2.2  採礦廢棄地生態恢復/修復的研究進展
  3 採礦廢棄地生態恢復/修復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22章  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
  1 生物多樣性研究熱點
  2 生物多樣性研究回顧
  3 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

    3.1  基本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
    3.2  生物多樣性信息平台快速發展
    3.3  紅色名錄編研走在世界前列
    3.4  熱點地區和保護空缺評估為保護行動提供指導
    3.5  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初具規模
    3.6  森林群落物種共存機制研究取得明顯進展
    3.7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實驗研究
  4 結語
  參考文獻
第23章  生態系統服務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發展歷程
  3 研究現狀
    3.1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
    3.2  生態系統服務權衡與協同
    3.3  生態系統服務流和供需研究
    3.4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與模型
    3.5  土地利用與生態系統服務
    3.6  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服務
    3.7  生態系統服務管理
  4 國際發展趨勢及展望
    4.1  國際發展趨勢
    4.2  國內發展狀況
    4.3  未來重點發展領域
  參考文獻
第24章  可持續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可持續生態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
  2 宏觀尺度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2.1  全國尺度的生態文明建設
    2.2  實施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2.3  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構建
    2.4  區域生態風險與生態補償機制
    2.5  全球氣候變化的生態適應
  3 生態城市與可持續發展
    3.1  城市生態系統承載力評估
    3.2  生態城市設計與規劃
    3.3  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建設
  4 生態產業與可持續發展
    4.1  生態工業
    4.2  生態農業
  5 可持續生態學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25章  恢復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中國生態恢復實踐與恢復生態學發展歷程
  3 恢復生態學研究現狀
    3.1  恢復生態學的理論
    3.2  恢復生態學當前研究熱點
  4 恢復生態學國際發展趨勢
    4.1  建立生態恢復的標準

    4.2  明確生態恢復的方向
    4.3  鼓勵生態恢復的理論創新
    4.4  開展生態恢復的綜合性研究
  5 中國恢復生態學發展的挑戰及展望
    5.1  挑戰
    5.2  中國生態恢復科學家尤其應該關注的重要科學問題
  參考文獻
第26章  防護林生態與管理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3 研究現狀
    3.1  研究進展
    3.2  學術建制、人才培養、基礎研究平台
  4 國際背景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27章  生物入侵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入侵生物學學科40年發展歷程
    2.1  國際生物入侵研究的發展歷程
    2.2  我國生物入侵研究的發展歷程及未來需求
  3 我國的研究現狀與成就
    3.1  基礎研究或基礎理論研究-入侵擴張機制
    3.2  防控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3.3  生物入侵管理制度的日趨完善
    3.4  生物入侵的國際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
  4 入侵生物學學科發展趨勢及展望
    4.1  我國入侵生物的發生及防控需求
    4.2  我國生物入侵研究的未來展望
    4.3  國際生物入侵研究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28章  產業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國際背景
  3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4 研究現狀
    4.1  社會經濟代謝
    4.2  城市代謝及其生態化
    4.3  生命周期評價與環境足跡
    4.4  產業共生與生態工業發展
    4.5  可持續消費
    4.6  我國產業生態學研究概況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5.1  研究本體上要關注根本性和戰略性的核心問題
    5.2  研究方法上要開發更多的系統性方法
    5.3  學科建構上要加速理論體系搭建和與其他新興學科的融合
    5.4  加強中國使命感,接受生態文明轉型的歷史挑戰
  參考文獻
第29章  生態工程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2.1  總體發展
    2.2  分支發展
  3 研究現狀
    3.1  生態產業概述
    3.2  生態產業應用
    3.3  重大生態工程評價
    3.4  鄉村生態工程
    3.5  河湖濱岸帶生態工程
    3.6  海岸帶生態工程
    3.7  林業生態工程
    3.8  濕地生態工程
  4 國際背景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30章  旅遊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前言
  2 我國旅遊生態學發展歷程
  3 國內旅遊生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3.1  旅遊生態學基本理論研究
    3.2  旅遊與生態環境的互動關係研究
    3.3  旅遊生態系統的管理研究
    3.4  可持續旅遊形式研究
  4 旅遊生態學研究的國際態勢
    4.1  研究範圍更加廣闊
    4.2  研究方法更加多樣化和智能化
    4.3  研究內容更關注旅遊影響的機理
  5 國內旅遊生態學研究展望
    5.1  旅遊影響的演化規律研究
    5.2  本土性旅遊生態管理研究
    5.3  旅遊活動對野生動物影響的研究
    5.4  自然保護地環境教育研究
    5.5  旅遊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研究
    5.6  熱點旅遊活動的環境影響研究
  參考文獻
第31章  民族生態學研究進展
  1 引言
  2 學科40年發展歷程
  3 研究現狀
    3.1  傳統生態知識研究
    3.2  彈韌性理論
    3.3  社會生態系統可持續性分析框架
    3.4  學術建制
    3.5  人才培養
    3.6  基礎研究平台
  4 國際背景
    4.1  民族生態學國際指向
    4.2  民族生態學在中國
  5 發展趨勢及展望
    5.1  學科發展目標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