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審前證據收集與案件事實發現/民事證據叢書

  • 作者:趙言榮|責編:陸建華//焦春玲|總主編:肖建華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08929
  • 出版日期:2019/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7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證據收集和事實發現是民事訴訟的核心問題之一。而證據收集作為證明過程的基礎,是民事訴訟能否獲得公正判決的保障。中國肇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司法體制改革,主要通過限縮法院的調查取證權,將證據收集的義務轉移給當事人,並由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但民事訴訟立法卻沒有為當事人提供充分的證據收集手段,從而導致當事人法律權利不能得到司法保護的問題屢屢發生。
    本書主要通過比較分析和歷史分析的方法,通過對當今世界代表大陸法系的德國和代表英美法系的美國的證據收集制度的全面研究,以及對站在美國和德國中間點的日本的證據收集制度的深入研究等,為中國的證據收集制度尋找有益的借鑒。同時,本書在研究中國特有的國情和文化的基礎上,試圖找到一個適合中國特色的證據收集制度,以保障案件事實的發現,促進司法正義的實現。

作者介紹
趙言榮|責編:陸建華//焦春玲|總主編:肖建華
    趙言榮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民事訴訟法教研所講師。1998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訴訟法學碩士學位。2008—2009年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學習歐盟法,獲歐盟法與比較法碩士學位;2012年在中國政法大學獲得訴訟法學博士學位;2012—2016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並於2016年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主要學術領域為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比較民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政治學等。在中外期刊發表包括中英文論文數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參與多項省部級項目。

目錄
第一章  訴訟結構(模式)與證據收集概述
  一、證據收集的含義
  二、當事人主義訴訟與證據收集
  三、協同主義訴訟與證據收集
  四、職權主義訴訟與證據收集
第二章  美國證據收集制度
  一、美國司法體系根源於對抗制
  二、律師在美國民事訴訟中的角色
  三、美國證據收集制度的程序設置:通過合作緩解對抗制的固有缺陷
  四、證據開示方法
  五、證據開示範圍及免證特權
  六、對證據開示制度的改革
第三章  德國證據收集制度
  一、從自由主義的民事訴訟到社會的民事訴訟——德國民事訴訟法的歷史沿革
  二、通過當事人之間和法院之間的合作推進案件事實的發現——民事訴訟的目的對證據收集制度的影響
  三、證據收集中當事人、律師及法院的不同分工
  四、德國證據收集制度的程序配置
  五、德國證據收集手段
  六、證據收集的範圍
第四章  美國與德國證據收集制度之比較
  一、不同的訴訟結構——以自由主義為基點的不同的路徑選擇
  二、兩國證據收集制度的特點及其背後存在的深層次原因
  三、以當事人自治和合作為基礎,發現案件的實質真實
  四、兩國能否互換證據收集模式
第五章  日本證據收集制度(介於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之間)
  一、日本民事訴訟法的特點源於日本文化的特性
  二、日本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展
  三、證據收集制度的程序配置
  四、日本證據收集手段
第六章  中國台灣地區證據收集制度
  一、公正程序請求權及武器平等原則的引人
  二、由辯論主義轉向發現案件真實的協同主義
  三、訴訟促進義務及證據開示
  四、具體的程序配置
  五、擴充當事人收集證據之手段
第七章  中國證據收集制度之完善
  一、中國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展
  二、中國證據收集的程序配置
  三、中國證據收集規範存在的問題
第八章  中國證據收集制度之重構
  一、確保發現事實之訴訟目的的實現
  二、明確當事人和法官的角色分配
  三、完善相關程序配置
  四、完善證據收集的具體方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