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神物的終結(法劍信仰興衰變異的歷史考察)(精)

  • 作者:馮渝傑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ISBN:9787220103766
  • 出版日期:2019/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42
人民幣:RMB 6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由文獻與考古資料的結合考察可知,先秦時期楚地廣泛存在著尚劍的文化習俗與信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生前珍視、渴慕寶劍,以寶劍為神物;第二,死後以劍隨葬,劍乃人們死後世界觀與墓葬儀式構築的重要參與者。考察道經文獻可知,在早期道教的信仰世界中,道門中人所佩法劍具有豐富的宗教內涵與儀式功用:包括道門身份象徵與修行層次、神界等級喻指;辟邪制怪、卻禍消災的儀式憑借;屍解成仙,助力個人修道飛升之功;社會變亂中攝敵壯膽的神學功用。從道家始祖到道教尊神,佩劍老君形象的生成,表明早期道教有效融合了道家與楚地尚劍習俗這兩支文化脈絡。先秦楚地的尚劍文化習俗乃是道教法劍信仰的重要源頭與生長土壤。宋以來,法劍信仰的潛在威脅特質終致政府打壓與佛教攻訐,導致其自我「祛魅」進程的展開,由此不斷衰變與異化。從東漢後期劍在戰場中作為輔助兵器的逐漸退出,至道教法劍信仰與鑄劍技術在中古時期的勃興,復至宋以來道教法劍信仰的漸趨衰落、變異,其間作為道教法器的劍的歷史,較少為人獲知。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掌握著文字與話語權的上層精英頻繁的文學性描述,使得劍作為文人成就功名、匡濟天下之豪氣與俠義的象徵意義得以強化;另一方面,道教與官方意識形態之間貌合神離的關係,使得道教法劍的宗教內涵始終無法得到佔據統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之正面承認,長期被壓抑在不見天日的暗谷。通過對道教法劍信仰興衰變異的歷史考察可以發現,道教法劍信仰的興衰,是道教與佛教神學之間及其與世俗皇權之間相互競爭,並最終妥協或屈服的結果。由此,道教法劍信仰衰落的現象背後,能夠牽扯和勾勒出的,是宗教神學之間,以及宗教神學與國家權力之間複雜的「權力的文化網路」。

作者介紹
馮渝傑
    馮渝傑,1986年生,重慶墊江人,歷史學博士,現為四川大學文化科技協同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漢代思想史、中古宗教史與社會史等相關領域研究。在《歷史研究》《學術月刊》《文史哲》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目錄
小序
導言  研究的問題、基礎與思路
第一章  上古尚劍習俗與道教法劍信仰之源流
  第一節  文獻與考古資料所見先秦時期的尚劍習俗
    一、佩劍、贈劍之風與以劍喻德、以劍比才
    二、以劍隨葬與羽化登仙
  第二節  秦劍·楚劍·吳越劍:神話與史實之間
  第三節  道教法劍信仰源流考
    一、楚文化的熏習
    二、「大傳統」的激勵
  小結  「短兵之祖」及其意義轉換
第二章  法劍信仰的勃興與中古道教鑄劍術的發展
  第一節  道經所見道教法劍的宗教內涵及功用
    一、道門身份象徵與修行層次、神界等級喻指
    二、辟邪制怪、卻禍消災的儀式憑借
    三、屍解成仙,成就個人修道飛升之功
    四、在早期社會變亂中攝敵壯膽的神學功用
  第二節  中古道教鑄劍技術小考
    一、早期道經所見的炒鋼鑄劍技術
    二、中古道經所載灌鋼鑄劍法分析
    三、總結性的道教鑄劍術文本
  第三節  道教徒詩人李白論劍及其劍術
    一、「佐君致太平」:「謫仙」的習道經歷與人間理想
    二、「棄劍學丹砂」:由「托形劍化」至神仙服食
  小結  被遮蔽的歷史:中國劍文化的另一面
第三章  由實入虛:道教法劍信仰之變異與衰落
  第一節  桃木劍·氣劍·慧劍:道教法劍信仰之衰變
    一、桃木劍的歷史源流與宗教內涵
    二、「氣劍論」與新《內經圖》的出世
    三、人體熔爐隱喻的知識基礎
  第二節  仗劍誦咒與刀槍不入:道教法劍信仰之遺緒
  第三節  道教法劍信仰衰落原因考
    一、道教法劍信仰的內在神學支撐及其對於政府的潛在威脅
    二、帝王、上層貴族對法劍神學內蘊的搶佔及其對道教法劍信仰的「改寫」
    三、佛教攻訐與道教對於早期法劍信仰之特意調適
  小結  走向「內在」
結論  神物的終結:宗教神學、國家權力與文化祛魅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