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影響/浙江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文庫

  • 作者:蔡應妹//嚴米平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47556
  • 出版日期:2019/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2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十多年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取得了一定的預期效果,也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諸多後果。伴隨著大規模的撤點並校,廣大農村地區告別了「村村有學校」的歷史,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只剩下一座鄉鎮中心學校的局面。農村學校作為農村地區為數不多甚至是唯一的文化中心,農村學校的撤離意味著農村地區文化高地的陷落。在建設新農村的時代背景下,探索農村文化建設的新路徑成為當務之急。  本書重點分析學校被撤併后地區的農村文化現狀,通過調查和訪談,筆者認為學校布局調整對農村文化建設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鄉村文化的主體——鄉村少年的不在場,鄉村文化的引領者——鄉村教師的逃離,鄉村文化生活的失范以及鄉村傳統人際關係的疏離等方面。  學校的離場使得農村文化建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此應當適當保留和恢復偏遠地區的小學校或教學點,建立學校-社區文化共同體,形成農村文化內生機制,重建鄉村教師的公共性,開發鄉土課程以及提高閑暇質量,塑造新型農民等策略。本文提出了化解農村文化危機的思路,以期為學校布局調整后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作者介紹
蔡應妹//嚴米平

目錄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意義
  二  文獻述評
    (一)關於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研究
    (二)關於學校布局調整對農村文化影響的研究
    (三)關於學校撤併后的農村文化建設研究
  三  研究設計
    (一)研究內容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四)基本觀點
    (五)研究樣本與調查對象
  四  研究過程
    (一)文獻收集與研究階段
    (二)初步考察調研階段
    (三)調查方案的設計、定型階段
    (四)正式調查階段
    (五)材料的整理分析與補充階段
    (六)研究成果的撰寫階段
第一章  農村學校之於農村文化的價值
  一  農村教育與社會變遷
    (一)教育與社會變遷
    (二)農村教育與農村社會變遷
  二  農村教育與農村文化發展
    (一)教育本質的文化性
    (二)農村教育與農村文化的相互滋養
  三  農村學校對於農村的社會文化意義
    (一)文化傳承的載體意義
    (二)文明象徵的符號意義
    (三)社會成員的凝聚意義
    (四)精神寄托的生活意義
第二章  中國農村學校與農村文化建設的變遷
  一  農村學校的歷史變遷
    (一)中國古代農村學校的演進
    (二)中國近現代農村學校的轉折與發展
    (三)新中國農村學校的發展與普及
    (四)21世紀我國的農村學校布局調整
  二  中國農村文化流變及其建設
    (一)我國農村文化流變的特點
    (二)我國農村文化建設歷程
    (三)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三  農村學校變遷與農村文化建設的錯軌
    (一)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與基礎
    (二)農村學校的撤離加速農村文化的枯萎
第三章  失去了學校的農村文化生態
  一  農村文化載體流失
    (一)農村文化和農村文化載體
    (二)農村文化公共空間縮減

  二  農村文化主體的缺場
    (一)教師從農村社會中的離場
    (二)學生從農村社會中的缺場
    (三)村民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缺席」
  三  農村文化象徵的消退
    (一)農村文化符號象徵功能的隱退
    (二)鄉村文明面臨新挑戰
  四  農村文化結構散解
    (一)「學校文化+鄉村文化」的農村文化結構
    (二)「學校文化+鄉村文化」農村文化結構的散解
第四章  遠離了鄉村的農村學校
  一  圍牆中的文化孤島
    (一)空間上的隔離
    (二)心理上的隔膜
    (三)文化上的裂痕
  二  他者化的鄉村教育
    (一)農村教育場域中的他者性
    (二)中國鄉村教育他者性產生的背景
    (三)中國鄉村教育的他者性困境
    (四)農村學校教育本質上是「去農化」教育
  三  失卻公共性的農村教師
    (一)教師角色的雙重性質
    (二)鄉村教師公共性缺失的發生機制
    (三)鄉村教師公共性缺失的具體樣態
    (四)農村教師缺位於自身的文化責任
第五章  失去了學校的農村文化重建
  一  喚醒村民文化自覺
    (一)加強文化教育和宣傳,觸動村民文化自覺意識
    (二)樹立科學文化理念,培養村民文化主體意識
    (三)重構鄉村倫理規範,提高村民道德文化意識
    (四)促進村民的文化行動,激發村民文化行為意識
  二  增強村民文化自信
    (一)認識文化自信的意義
    (二)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心
  三  構築農村文化場域
    (一)加大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文化資源供給
    (二)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拓展文化輸入渠道
    (三)加強農村文化空間建設,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建立「鄉村-學校」聯動機制,擴大農村文化場域
  四  尋求農村文化內生
    (一)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增強文化內生力量
    (二)培養本土文化人才,充實農村文化主體
    (三)挖掘鄉村文化資源,發展民間傳統文化
    (四)傳承與創生並舉,促進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
第六章  農村學校的文化突圍
  一  重塑「校-村」文化共同體
    (一)將學校重建成為農村文化中心
    (二)發揮農村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
    (三)探索有效的家校文化聯動機制
  二  重建農村教師的公共性

    (一)重建農村教師作為基層治理主體的公共角色
    (二)重建農村教師作為社群道德支點的公共角色
    (三)重建農村教師作為文化傳承樞紐的公共角色
  三  構建「適農」的農村教育
    (一)農村教育價值選擇的重新定位
    (二)堅持消除城鄉壁壘的辦學方向
    (三)鄉村教育培養目標的多元化
  四  開發地方鄉土課程資源
    (一)鄉村文化內化於農村教育的基本原則
    (二)注重鄉土文化的開發提煉
    (三)納鄉土文化于學校教育系統
附錄一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影響調查(鄉友卷·學校被撤併村)
附錄二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影響調查(鄉友卷·合併學校所在村)
附錄三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影響調查(教師卷)
附錄四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影響」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