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未來教室的教育功能研究

  • 作者:王東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46085
  • 出版日期:2019/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2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選取教育信息化變革學校教育實踐這一教育社會學常規的學術研究中相對薄弱的研究領域進行研究,主要採取質性研究結合實地研究的方法,以S市「未來教室變革課堂教學」項目為研究對象,借助於結構功能論的理論視角,運用「課堂結構一教育功能」的分析框架,以文獻法、課堂觀察、訪談錄音、實物搜集、拍攝照片、課堂視頻搜集、個案搜集等方法搜集資料。
    本書認為: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學校教育的過程、結構和結果,在延展和深化未來課堂教學教育正功能的同時,也產生了明顯的教育負功能。以技術為支撐的未來教室一方面具有教育的正功能,表現為更有利於知識的接受和發現;有利於增強課堂內外的人際互動,有利於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展,也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的成長;同時也具有明顯的負功能,表現為因受制于技術本身和操作技術的能力,而弱化了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性,尤其是可能削弱學生的讀、寫、算能力以及使其思維形成碎片化。

作者介紹
王東
    王東,男,漢族,河南汝南人,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河南大學教育學博士后,河南省教育學會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理事,現任鄭州師範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在線課程、德育。     近年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1項、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等省部級項目1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l部,主編教材2部,參編著作、教材8部,在CSCCI、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獲河南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先後被評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鄭州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鄭州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未來教室與課堂變革研究綜述
  第一節  未來教室的研究與啟示
    一  國外研究概述
    二  國內研究現狀
    三  現狀分析與研究啟示
  第二節  課堂變革綜述
    一  教室、課堂與課堂形態
    二  課堂的五種形態
    三  技術在課堂變革中的作用
  第三節  社會學視角的課堂變革
    一  課堂變革動因的系統分析
    二  課堂變革主體的衝突分析
    三  教育要素的結構功能分析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未來教室認知及結構分析
  第一節  傳媒眼中的未來教室
    一  昂貴的教室
    二  先進的教室
    三  「落後」的教室
  第二節  學生和家長眼中的未來教室
    一  可觸控雙屏,整合黑板和投影
    二  希望穩定、更加便捷、智能化
    三  希望老師與時俱進、互動關愛
    四  家長的建議
  第三節  教師眼中的未來教室
    一  數字環境,優勢突出
    二  常態化教學是個考驗
    三  學生的適應性不樂觀
    四  大班教學的現實困難
  第四節  研發者眼中的未來教室
    一  StarC電子雙板系統
    二  Clicker師生互動系統
    三  遠程互動式教學系統
    四  基於StarC的資源平台
    五  多樣化布局的課桌椅
    六  研發者期望的功能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未來教室教育功能的作用過程
  第一節  作為展示參觀場所的功能
    一  校際交流參觀的亮點
    二  教育事業發展的政績
  第二節  用來做公開課場所的功能
    一  錄製「一師一優課」的教室
    二  開設市級優質課的教室
    三  開設校內公開課的教室
  第三節  成為常態化教學場所的功能
    一  未來教室「罷工」暴露出其致命弱點
    二  映射出不同教師的課堂技術價值觀
    三  未來教室滿足教師的需求很關鍵

  第四節  伴著教師專業發展快速成長
    一  教師專業成長遭遇瓶頸
    二  成為未來教室種子教師
    三  成為未來教室專家型教師
    四  建立信息化教學創新團隊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未來教室的教育功能
  第一節  顯性正功能
    一  優化知識傳遞和增強課堂互動
    二  支持情境教學和自主探究學習
    三  便利翻轉課堂和小組協作學習
  第二節  顯性負功能
    一  破壞課堂系統的穩定性
    二  導致課堂交互不通暢
  第三節  隱性正功能
    一  有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  有助於學生社會化的發展
    三  有助於教師專業化成長
  第四節  隱性負功能
    一  削弱學生傳統能力的培養
    二  導致學生思維方式碎片化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未來教室的功能性前提
  第一節  未來教室項目的推動舉措
    一  培養「種子教師
    二  培養專家型教師
    三  培訓部分學校全體教師
    四  評價驅動未來教室應用
    五  開辦信息化教改實驗班
  第二節  未來教室項目AGIL現狀分析
    一  尚在適應環境之中
    二  前期目標基本達成
    三  能夠整合傳統教室
    四  維持模式正在形成
  第三節  走向未來課堂的技術規範
    一  意識和態度
    二  知識與技能
    三  應用與創新
    四  責任與義務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反思
  第一節  研究發現
    一  未來教室的認知與結構
    二  變革課堂需要一個過程
    三  未來教室的教育功能發現
    四  推進技術變革課堂應注意的事項
  第二節  研究結論
  第三節  研究反思
    一  研究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
    二  研究結果不免帶有個人傾向

    三  生活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源泉
參考文獻
附錄
  一  訪談說明書
  二  教師訪談大綱
  三  主要訪談事件記錄表
  四  未來教室主題作文提綱
  五  「一對一數字化學習」課例
  六  S市未來教室項目建設模式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