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閩台民間舞蹈的源流與嬗變(精)

  • 作者:鄭玉玲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0147163
  • 出版日期:2019/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26
人民幣:RMB 1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閩台社會文化的傳播與交融中找尋閩台兩地的文化淵源,又從區域社會的民俗事象觀照民間舞蹈的形態與流變。通過對傳統舞蹈文化的互動融合研究、傳承保護研究,及對閩台民間舞蹈的形成過程和流變特徵的全面梳理,探討閩台舞蹈文化關係,為海峽兩岸舞蹈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理論參考,為閩台區域文化研究和兩岸文化交流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介紹
鄭玉玲
    鄭玉玲,閩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舞蹈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漳州市舞蹈家協會主席。歷任閩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國家社科藝術學項目評審專家。從事高校舞蹈教學、創作與研究27年,主攻海絲文化與閩台傳統舞蹈藝術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項目、省高等教育教改項目、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系列科研基金課題,人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榮獲國家教育部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福建省第九屆、第十二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福建省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榮獲兩岸女科學家跨學科交流論文評審比賽二等獎。在《北京舞蹈學院學報》《舞蹈》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多篇論文被轉載與收錄。多次受邀赴台灣地區、東南亞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展兩岸和海絲舞蹈文化交流與講學。創作《大鼓涼傘》《和諧家園——閩台歡歌》《閩韻流馨》《梨園春夢》等閩南民間舞蹈作品,參加省、市文藝表演並榮獲嘉獎。2014年執導「閩南古韻·兩岸傳情」海峽兩岸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京展演(國家大劇院展演);2015年主持舉辦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與交流展演等。2018年作為福建省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帶頭人赴德研修。

目錄
第一章  閩台民間舞蹈簡史
  第一節  福建史略及閩南舞蹈的形成和發展
    一  福建的早期開發與古閩越舞蹈文化
    二  西晉至唐宋以來中原漢人入閩與中原舞蹈文化的播植
    三  海絲之路外來舞蹈文化與福建本土文化的融合
  第二節  閩台民間舞蹈的區域文化特質
    一  閩台舞蹈文化的一體多元性特質
    二  閩台舞蹈文化的海洋開放性特質
    三  閩台舞蹈文化的兼容創新性特質
  第三節  閩台文化交流史略及閩台傳統舞蹈的流播
    一  史前的考古遺存—親緣關係
    二  秦漢至明清記載—史緣關係
    三  閩台文化交流—文緣關係
第二章  閩南民間舞蹈藝術
  第一節  閩南民間舞蹈的類型區劃
    一  閩南民間舞蹈的類型
    二  閩南民間舞蹈流傳地區
  第二節  閩南民間舞蹈的藝術特色
    一  載歌載舞 踏謠戲弄
    二  托物寄情 虛實結合
    三  爭奇較技 即興起舞
    四  舞以象和 和諧寓意
  第三節  閩南民間舞蹈風格特徵與動律特點
    一  閩南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徵
    二  閩南民間舞蹈的動律特點與文化成因
第三章  閩南民間舞蹈個案
  第一節  和諧強勁、剛柔相濟—大鼓涼傘
    一  「大鼓涼傘」的文化生態印象
    二  「大鼓涼傘」的舞蹈及音樂特徵
    三  「大鼓涼傘」的文化價值及其歷史演變的啟示
  第二節  遠古神韻、儺舞遺存—大頭尪仔
    一  漳州浦南「大頭尪仔」文化背景
    二  漳州浦南「大頭尪仔」藝術特徵
    三  漳州浦南「大神尪」儺舞的價值體現
  第三節  唐宋遺風、莊重詼諧—竹馬燈
    一  南靖金山新村村「竹馬燈」的文化生態
    二  南靖金山新村村「竹馬燈」的舞蹈特徵
    三  南靖金山新村村「竹馬燈」的研究價值
  第四節  閩海征戰、雄渾多變—藤牌舞
    一  藤牌舞的歷史淵源
    二  藤牌舞的藝術特徵
    三  藤牌舞的文化價值
  第五節  踏火吟唱、咬旗陣式—哪吒鼓樂
    一  漳州哪吒鼓樂儀式表演內容
    二  特殊的迎送儀式「踏旗花」的表演形態分析
    三  漳州哪吒鼓樂儀式表演的特點
第四章  台灣民間舞蹈文化
  第一節  從台灣傳統舞蹈發展軌跡探尋閩台舞蹈文化關係
    一  台灣原住民舞蹈與古閩越文化的親緣關係
    二   明清以來以漢族移民為主體的閩台舞蹈文化體系

    三  日據時期閩台同步發展的中斷與民眾對傳統藝術的自覺守護
    四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華經典、民俗傳統並存的舞蹈文化建構
    五  本節結語
  第二節  台灣民間舞蹈的源流與分佈
    一   台灣民間舞蹈源流
    二  台灣民間舞蹈區系
    三  台灣福佬系藝陣分佈地區
    四  台灣民俗活動與民俗表演藝術
  第三節  台灣福佬系民間藝陣的分類
    一  載歌載舞的陣頭
    二  舞而不歌的陣頭
    三  歌而不舞的陣頭
    四  純樂器的陣頭
    五  化裝遊行的陣頭
  第四節  台灣民間舞蹈的發展規律和文化特徵
    一  台灣民間舞蹈的發展規律
    二  台灣民間舞蹈的文化特徵
第五章  台灣福佬系民間舞蹈個案
  第一節  儺舞神威、威儀震撼——大神尪仔陣
    一  台灣「大神尪仔陣」的概況
    二  台灣「大神尪仔陣」的藝術特徵
    三  台灣「大神尪仔陣」的文化傳承——多元化的保存與創生
  第二節  狀元遊街、多元陣勢——布馬陣
    一  宜蘭「布馬陣」精華
    二  宜蘭「布馬陣」的動律分解
    三  宜蘭「布馬陣」的音樂風格
    四  宜蘭「布馬陣」的文化價值
  第三節  閩南念歌、土俗小戲——本地歌仔
    一  台灣「本地歌仔」發展概況
    二  台灣「本地歌仔」的舞蹈特徵
    三  台灣「本地歌仔」的音樂特徵
    四  台灣「本地歌仔」的劇目特色
  第四節  鼓傘閩風、激情跳躍——跳鼓陣
    一  以左右擺胯為主的跳躍動律——力與美的結合
    二  以鼓為中心的陣勢花樣——奔放激情呈現
    三  易於操化的規整鑼鼓節奏——明快和諧繚繞
    四  藝術形態特徵蘊含的民俗寓意——審美取向的表達
  第五節  三月「瘋媽祖」——台灣大甲媽祖祭典儀式表演
    一  台灣媽祖信仰之源流考
    二  台灣大甲媽祖祭典繞境進香的十大儀式
    三  台灣大甲媽祖繞境儀式表演的基本概貌
    四  台灣大甲媽祖祭典儀式表演的文化內涵
第六章  閩台民間舞蹈比較
  第一節  閩台「車鼓」比較
    一  閩台車鼓舞蹈比較分析
    二  從舞蹈特徵看閩台車鼓文化關係
  第二節  閩台「拍胸舞」與「打七響」比較
    一  閩南「拍胸舞」與台灣「打七響」概況
    二  閩南「拍胸舞」與台灣「打七響」的共同特徵
    三  台灣承繼閩南「拍胸舞」的文化淵源

  第三節  閩台「大鼓涼傘」與「跳鼓陣」比較
    一  台灣「跳鼓陣」與閩南「大鼓涼傘」的文化基因特徵
    二  台灣地域人文因素與「跳鼓陣」的舞蹈文化特性
第七章  閩台民間舞蹈關係
  第一節  閩台民間舞蹈與人文背景
    一  社會環境對閩台民間舞蹈的影響
    二  地域文化對閩台民間舞蹈的影響
  第二節  閩台民間舞蹈的藝術審美特徵
    一  閩台民間舞蹈的審美意象
    二  閩台民間舞蹈的審美情趣
  第三節  閩台「大神尪」儺舞的文化人類學闡釋
    一  「大神尪」儺舞的文化屬性
    二  「大神尪」儺舞的文化價值
  第四節  閩台民間舞蹈當代文化轉型與傳承發展的思考
    一  閩台民間舞蹈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當代新形態
    二  閩台舞蹈文化傳統與文化生態系統
    三  閩台民間舞蹈文化的當代傳承途徑
    四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背景下的閩台舞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探索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