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境界形而上學(中國哲學的一種解讀)

  • 作者:寧新昌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269993
  • 出版日期:2019/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9
人民幣:RMB 7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論述了形而上學的基本含義,比較說明了中西形而上學的差異與會通,探討了境界形而上學的內涵,主張哲學意義上的實事求是與真善美的自由人格的內在統一。本書通過境界形而上學的視角探索中國哲學中儒釋道的本體、工夫、境界三者的統一,揭示了儒釋道所說的本體與人的關係,即本體與人的存在內在相連,並由人的道德實踐而呈現在精神境界上。

作者介紹
寧新昌
    寧新昌,男,生於1956年,陝西省合陽縣人,1983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1987年7月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1997年7月畢業於南開大學哲學系,分別獲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任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經濟管理與法學院教授,廣東省嶺南心學研究會會長。出版著作有《本體與境界——論新儒學的精神》(陝西人民出版社)、《境界形而上學及其限制——由先秦儒學談起》(齊魯書社)、《湛若水的人生涵養境界》(廣州出版社),參與校點《湛若水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目錄
引論:境界形而上學
一、一個哲學命題的分析:實事求是
  (一)實事求是與真善美
  (二)實事求是與人的主體性
  (三)實事求是與工夫
二、真善美信及其境界
  (一)真的境界
  (二)善的境界
  (三)美的境界
  (四)信仰的境界
三、中西思維方式之差異及其影響
  (一)學與覺
  (二)對象思維與非對象思維
  (三)上帝與性理
四、儒家工夫、境界、本體的同一
  (一)學在工夫
  (二)孔顏境界
  (三)性理本體
五、儒家的「性」與「天道」說
  (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
  (二)「天」「命」的超越性
  (三)「天道」的價值性
  (四)「道不遠人」
  (五)「性即天道也」
六、郭店楚簡中的儒家道德「性」「命」
  (一)「凡人情為可悅也」
  (二)「性自命出,命白天降」
  (三)「窮達以時」
七、道家之「道」
  (一)「道」不可道
  (二)「道」是「上善」
  (三)「道」是「自然」
  (四)「道」是「玄德」
  (五)「道」是「在」
八、「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一)人間即世
  (二)狂狷在此
  (三)齊物所在
  (四)逍遙自在
  (五)真人真知
九、論魏晉玄學中的「自然」境界
  (一)「道」之「自然」
  (二)「自然」之「無妄然」
  (三)「自然」之「超然」
  (四)「自然」之「必然」
  (五)「自然」之「道」
十、《肇論》的境界哲學
  (一)不真故空
  (二)物本不遷  動靜亦空
  (三)般若無知  無所不知

十一、「應無所住生其心」
  (一)佛陀機緣
  (二)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三)無念  無相  無住
  (四)頓悟頓修與漸悟漸修
十二、「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
  (一)「無意為善」
  (二)「性即天道也」
  (三)「誠明」之境
  (四)「兼體不累」
  (五)「變化氣質」
十三、「窮神知化」
  (一)「神化」的意義
  (二)「神化」的境界
  (三)「化」與「成性」
  (四)何以「化」成
十四、「太虛即氣」
  (一)「太虛即氣」的緣起
  (二)「太虛即氣」的意蘊
  (三)「太虛即氣」的不同詮釋
十五、「天人本只一理」
  (一)對朱子的評價
  (二)「理」是實在  亦是境界
  (三)「心統性情」
  (四)「為仁由己」
  (五)「天即人,人即天」
十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一)「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
  (二)「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
  (三)「切己自反」
  (四)道外無事  事外無道
十七、「天地我立,萬化我出」
  (一)境界形而上學
  (二)「自得」之學
  (三)「主靜」工夫
  (四)「自然」之境
十八、「隨處體認天理」
  (一)學承白沙  融冶諸家
  (二)「隨處體認天理」
  (三)「勿忘勿助長」
  (四)「宇宙間一我與天地也」
十九、「重功夫而不重效驗」
  (一)生命之學
  (二)工夫之學
  (三)本體、境界與工夫
二十、「六經責我開生面」
  (一)上承橫渠之學
  (二)「無有一極也,無有不極也」
  (三)「性日生日成」
  (四)「由仁義行」

二十一、「極高明而道中庸」
  (一)崇尚理性
  (二)覺解人生
  (三)天地境界
  (四)修辭立誠
二十二、生命的學問
  (一)「形而上學」釋義
  (二)中西形而上學之異
  (三)道家境界形而上學
  (四)儒家境界形而上學
  (五)佛家境界形而上學
  (六)智的直覺
二十三、「直道而行」
  (一)學品即人品
  (二)學兼賅知行
  (三)唯物、理想與解析
  (四)批評唯心主義
  (五)天人合一境界
二十四、智慧之學與自由個性本體
  (一)學問緣起
  (二)實踐唯物之路
  (三)理性直覺
  (四)化理論為德性
  (五)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二十五、死亡是一種境界
  (一)儒家的生死觀
  (二)佛家的生死觀
  (三)道家的生死觀
  (四)存在主義的生死觀
結語:生命的根基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