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德國的中國能力與中國的德國能力/中德人文交流研究輯刊

  • 作者:編者:胡春春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0145770
  • 出版日期:2019/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0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與德國的文化對視、對話與交往,可能是異質文化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和相互影響的一個範例。這其中不僅僅涉及異域知識的交換,更有影響文化的總體評價及未來構想的「宏大敘事」的糾纏。隨著教育學,尤其是基礎教育研究領域近年來出現面向「能力」概念的全球轉向,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制定了《中國戰略2015?2020》,提出德國高等教育應具有「中國能力」。在《德國的「中國能力」和中國的「德國能力」》這部論文集中,來自不同學科和研究領域(包括哲學、文學、語言學、歷史學、教育學、文化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漢學、日耳曼學、媒體研究、文化政策和教育政策研究、對外文化政策研究等領域)的中德兩國學者及文化交往的實踐者嘗試從知識和行動的雙重層面審視和反思如何接近中國和德國。這是國內外聚焦「中國能力」和「德國能力」的第一部研究專輯。

作者介紹
編者:胡春春

目錄
前言  把脈中德文化對視、對話與交往  胡春春
第一部分  基礎篇
  歌德的智慧:文化的普遍與特殊——中德現代轉型的共同問題之一  單世聯
  何以為中國——全球現代性視野中的中國認同
  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
  一個有關中國工程或何為中國性的個體閱讀  胡春春
  德國哲學中的中國思想——普世主義,歐洲中心主義,認同政治
  赫爾穆特·海特(Helmut Heit)
  儒學拯救世界——作為自由民主秩序之替代的儒家方案  白彤東
  測定「德國文化」?——國際日耳曼學作為文化學的學科新定義
  克勞斯·阿爾特邁爾(Claus Altmayer)
第二部分  德國的「中國能力」篇
  強化「中國能力」之路徑
  潘宇舟(Matthias Stepan)  安德利雅·弗蘭策爾(Andrea Frenzel)
  跨文化的「中國能力——跨學科和教育學的思考  施特菲·羅巴克(Steffi Robak)
  中德相互認知需要怎樣的能力建設?——淺析兩國之間的誤解及其原因  毛小紅
  柏林工業大學的「中國能力」建設——中國科技文化中心的跨學科教研經驗與最佳實例  艾思古(Sigrun Abels)
  卡爾·阿恩德和現代漢語教學的專業化  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
  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能力」  馮曉
  德國政界如何看待中國  芮悟峰(Wolfgang R?hr)
第三部分  世界和中國的「德國能力」篇
  供中國參考的「德國能力」——德國對外文化政策與教育政策的自我理解和方法
  歐迪拉·特里貝爾(Odila Triebel)
  「德國能力」——以德國文化政策協會和文化政策研究所為例
  伊麗斯·馬克多夫斯基(Iris Magdowski)
  中國大學生的「德國能力」培養:歷史與現狀  杜衛華
  提升中國留德學生的「德國能力」——一種框架方案  孫進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