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及其應用(精)

  • 作者:全學軍//程治良//趙清華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319203
  • 出版日期:2019/0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04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全學軍、程治良、趙清華著的《射流氣動旋流霧化及其應用》將液體射流與空氣旋流場耦合,借助氣體旋流場的超重力作用將液相射流充分霧化,同時實現霧化液滴的旋流分離,將氣液傳質和液滴分離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提出了射流氣動旋流霧化的概念,並探討了該體系的氣液傳質性能及其應用。
    全書分為10章,主要內容包括:射流氣動旋流霧化原理,水力噴射空氣旋流器壓降特性及其壓力場模擬,射流氣動旋流霧化的流型、氣液傳質特性、過程模擬及霧化機理,水力噴射空氣旋流器的結構優化,射流氣動旋流霧化技術的應用,包括用於煙氣脫硫、用於含鉻廢水處理、強化廢水脫氮除磷和除塵等。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及其應用》可供化工、冶金、能源、環境工程等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生產的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全學軍//程治良//趙清華

目錄
第1章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原理
  1.1  橫向射流氣動霧化
    1.1.1  橫向射流氣動霧化簡介
    1.1.2  橫向射流運動軌跡和穿透深度數學模型
    1.1.3  橫向射流氣動霧化破碎機制
  1.2  氣液傳質過程及其強化方法
    1.2.1  氣液傳質理論
    1.2.2  氣液傳質過程強化方法
  1.3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的提出
  參考文獻
第2章  水力噴射空氣旋流器壓降特性及其壓力場模擬
  2.1  實驗裝置與測試方法
    2.1.1  實驗裝置與WSA結構
    2.1.2  測試方法
  2.2  氣相壓降數值模擬
    2.2.1  數學模型的選擇
    2.2.2  數值模擬條件
    2.2.3  網格無關性驗證
    2.2.4  數學模型驗證
  2.3  氣相壓降特性和液相含率
  2.4  液相流型特性
  2.5  氣相壓降數學模型
    2.5.1  量綱分析
    2.5.2  經驗公式的擬合
  2.6  壓力場數值模擬結果
    2.6.1  各個截面的壓力分佈規律
    2.6.2  各個截面的湍動能分佈規律
    2.6.3  耦合空間環隙區域壓力場分佈規律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的流型
  3.1  流型觀察系統構建及測試方法
    3.1.1  WSA裝置與實驗流程
    3.1.2  WSA液相射流流型觀察
    3.1.3  WSA有效比相界面積a的測定
  3.2  射流流型演變過程的觀察
  3.3  射流流型轉化圖
  3.4  不同流態下氣-液傳質有效比相界面積a的變化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的氣液傳質特性
  4.1  實驗測試系統構建及方法
    4.1.1  實驗裝置與WSA結構
    4.1.2  實驗流程
    4.1.3  有效相界面積a、液膜傳質係數kL和增強因子E的計算
  4.2  液相無微粒時WSA的傳質性能
    4.2.1  傳質係數量綱分析
    4.2.2  傳質係數經驗公式的擬合
    4.2.3  進口氣速對a、kL和kLa的影響
    4.2.4  液體噴射速度對a、kL和kLa的影響
    4.2.5  WSA中氣-液傳質機理探討
  4.3  微粒對WSA氣液傳質強化的影響
    4.3.1  氣液傳質強化微粒的篩選
    4.3.2  固含率對a、kL、kLa和E的影響
    4.3.3  固體微粒在不同進口氣速下對a、kL、kLa和E的影響
    4.3.4  固體微粒在不同液體噴射速度下對a、kL、kLa和E的影響
    4.3.5  微粒強化射-旋流體系氣液傳質機理探討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過程模擬及霧化機理
  5.1  數值模擬幾何模型與邊界條件
    5.1.1  幾何模型
    5.1.2  數學模型
    5.1.3  邊界條件
    5.1.4  網格劃分及無關性驗證
  5.2  霧化液滴尺寸測試系統與方法
  5.3  氣相壓降突變特性數值模擬
    5.3.1  WSA氣相壓降與液相迴流比模擬值與實驗值對比
    5.3.2  WSA的壓降特性及其特徵值
  5.4  WSA中射流的霧化過程及其機理分析
  5.5  不同壓降區域比傳質面積變化規律
  5.6  霧化液滴尺寸變化規律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水力噴射空氣旋流器的結構優化
  6.1  理論分析
    6.1.1  噴孔排列方式及射流與空氣旋流場相互作用分析
    6.1.2  臨界噴孔間距的定義及其計算方法
    6.1.3  廢水脫氮傳質係數計算
  6.2  WSA結構優化實驗設計及測試方法
    6.2.1  實驗裝置
    6.2.2  WSA結構優化實驗設計及取值
    6.2.3  脫氮實驗流程
    6.2.4  WSA分離空間結構數值模擬
  6.3  噴孔排列方式優化
  6.4  噴孔間距優化
  6.5  噴孔直徑優化
    6.5.1  量綱分析
    6.5.2  實驗數據擬合
    6.5.3  噴孔直徑對脫氮傳質係數KLa的影響
    6.5.4  噴孔直徑設計取值討論
  6.6  排氣管直徑和深度優化
    6.6.1  排氣管直徑對傳質係數和氣相壓降影響
    6.6.2  排氣管深度對傳質係數和氣相壓降影響
    6.6.3  排氣管直徑和深度優化取值討論
  6.7  分離空間結構優化
    6.7.1  分離空間結構對WSA內氣液傳質性能的影響
    6.7.2  分離空間結構對WSA內部氣相壓降的影響
    6.7.3  分離空間結構對射-旋流耦合狀態的影響
    6.7.4  分離空間結構對WSA中切向速度分佈的影響
    6.7.5  分離空間結構對WSA中軸向速度分佈的影響
    6.7.6  分離空間結構對WSA中徑向速度分佈的影響
    6.7.7  分離空間結構對WSA耦合場內湍動能的影響
    6.7.8  分離空間結構對WSA有效比相界面積的影響
  6.8  進氣口位置和底部擋板結構優化
    6.8.1  進氣口位置對傳質效率和氣相壓降的影響
    6.8.2  底部擋板結構對傳質效率和氣相壓降的影響
    6.8.3  底部擋板結構對迴流比的影響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用於煙氣脫硫及其過程機理
  7.1  實驗體系構建及實驗流程
    7.1.1  實驗裝置與WSA結構
    7.1.2  實驗流程
  7.2  過程參數對脫硫率的影響規律
    7.2.1  迴流比的影響
    7.2.2  進口氣速的影響
    7.2.3  液體噴射速度的影響
    7.2.4  吸收劑中Ca(OH)2濃度的影響
    7.2.5  煙氣中SO2進口濃度的影響
  7.3  WSA濕法脫硫過程中的傳質機理
    7.3.1  濕法煙氣脫硫的物理化學過程
    7.3.2  WSA中濕法煙氣脫硫傳質過程分析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用於含鉻廢水處理
  8.1  理論分析
    8.1.1  SO2還原法處理含鉻廢水反應過程分析
    8.1.2  SO2還原含鉻廢水的傳質吸收過程分析
  8.2  實驗體系構建及測試方法
    8.2.1  實驗裝置
    8.2.2  實驗過程與方法
  8.3  廢水初始pH的影響
  8.4  液相射流速度的影響
  8.5  SO2濃度的影響
  8.6  廢水中初始Cr(Ⅵ)濃度的影響
  8.7  SO2還原含鉻廢水處理工藝對比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強化廢水脫氮除磷
  9.1  實驗裝置及測試方法
    9.1.1  水力噴射空氣旋流器的設計
    9.1.2  水力噴射空氣旋流器脫氮除磷實驗系統
    9.1.3  高濃度氨氮廢水脫氮實驗流程
    9.1.4  厭氧消化豬場廢水樣品
    9.1.5  豬場廢水沉澱吸附平衡脫除氮、磷和COD實驗
    9.1.6  豬場廢水同時脫除氮、磷和COD實驗流程
    9.1.7  廢水吹脫脫氨氮率和體積傳質係數的計算
  9.2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脫氮效果
    9.2.1  氨氮廢水初始濃度對脫氮效果的影響
    9.2.2  液相射流流速的影響
    9.2.3  空氣流量的影響
    9.2.4  液相溫度的影響
    9.2.5  WSA與傳統吹脫氮設備綜合對比
  9.3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用於豬場廢水脫氮除磷效果
    9.3.1  平衡實驗去除NH3-N、TP和COD效果和機理
    9.3.2  Ca(OH)2用量對在WSA中同時去除NH3-N、TP和COD效果的影響
    9.3.3  進口氣速對同時去除NH3-N、TP和COD的影響
    9.3.4  懸浮漿液射流流速對同時去除NH3-N、TP和COD的影響
    9.3.5  沉降過程對同時去除NH3-N、TP和COD的影響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除塵
  10.1  實驗體系構建及測試方法
    10.1.1  細顆粒物樣品
    10.1.2  實驗裝置
    10.1.3  實驗過程與方法
    10.1.4  WSA總除塵率的計算
  10.2  射流氣動旋流霧化除塵規律
    10.2.1  粉塵初始濃度對除塵率的影響
    10.2.2  液相射流流速對除塵率的影響
    10.2.3  進口氣速對除塵率的影響
    10.2.4  除塵率與操作參數之間數學關係模型
    10.2.5  粉塵脫除前後粒徑分佈變化規律
  10.3  潤濕劑強化射流氣動旋流霧化除塵效果
    10.3.1  潤濕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分析
    10.3.2  不同潤濕劑對粉煤灰去除率的影響
    10.3.3  細顆粒物捕集前後粒徑變化規律
    10.3.4  細顆粒物捕集前後形貌特性變化規律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