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千年之問誰作答(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契評傳)(精)

  • 作者:李志林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55251
  • 出版日期:2019/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83
人民幣:RMB 16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馮契(1915—1995),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唯一一位創造了哲學體系的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是國內哲學界公認的學術大家。2018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後上海68位「社科大師」之一。
    李志林著的《千年之問誰作答: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契評傳(精)》以充實的史料和生動的筆觸,完整地再現了馮契學生時代參加「一二·九」運動、去延安尋求真理、兩次入黨、三次受處分和迫害的曲折經歷,以及在逆境中仍堅持理想和信念、最終洗盡鉛華、頑強崛起的精彩人生。本書詳細勾畫了馮契為創建融合「中西馬」的哲學體系鍥而不捨的學術生涯:從1935年以高考榜眼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到師從金岳霖、馮友蘭、湯用彤三位著名哲學大師九年;1957年後?薪嘗膽,默默創作20年;及至「文革」受難,幾百萬字手稿被洗劫;晚年又煥發青春,于64歲至79歲的15年中,給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開設7門新課,培養5名博士、35名碩士,復活專著5部、主編作品2部、撰論文集2部,凡260萬字,構築了「智慧學」原創性哲學體系;一留下了350萬字的11卷《馮契文集》。
    本書還以生動感人的事例,揭示了馮契的學問之道、做人之道、待人之道,以及他是如何提倡並踐行平民化自巾(理想)人格的,並盡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智慧學」各本著作的主要觀點、思想精華、理論創新、學術貢獻,都作了精要的評介,給人們以重要的智慧啟迪和人生思考。

作者介紹
李志林
    李志林,1948年生,曾為《解放日報》記者、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1978年考上華東師範大學馮契教授的首批碩士研究生,1981年畢業留校于哲學系任教,併兼任馮契先生的學術助手14年。1986年獲高級職稱,1989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秘書長、副會長。哲學著作主要有:《氣論與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博士論文)、《孔孟老莊名言精粹(中英對照)。譯著有《價值與評價》(俄譯中)、《孔子思想發微》(英譯中)。在《哲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80余篇,三次獲上海和全國科研成果獎。1998年起,任華東師大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代表學校與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合作,舉辦「經濟熱點每月論壇」,培訓企業家4000余名。金融著作有:《股市中的哲學智慧》《股市中的悟性與天機》《解讀中國股市》《資本超限戰》等。現為國內著名的投資評論家,其自媒體被胡潤評為「2017年中國最具影響力財經媒體50強」。

目錄
序(鄧偉志)
作者弁言
第一章  出身農家,恩師相助
  一、出身諸暨貧困農家
  二、遇恩師唐校長施以援手
第二章  高考榜眼,選擇清華
  一、上清華哲學系,是為學理論救國
  二、人清華后首拜馮友蘭
第三章  熱血青年,救亡勇士
  一、參加「一二·九」運動
  二、南下宣傳抗戰,與于光遠結為好友
  三、成為「左聯」文學青年
第四章  才華初露,名師青睞
  一、課堂上受到馮友蘭抬愛
  二、初識文學家朱自清
第五章  有志之士,前線抗日
  一、參加「戰地服務團」去山西前線
  二、奔赴延安,進入魯藝
  三、去晉西北部隊前線實習
第六章  意外事件,人生受挫
  一、遇「不平」事件
  二、違紀者未作處理,自己反遭處罰
  三、上訴不成,離開魯藝
第七章  回歸聯大,讀完本科
  一、輾轉兩月,回到西南聯大
  二、首要之事——尋找黨組織
  三、發現了清華實在論派的積極因素
  四、受兼容並包學風的熏陶
第八章  保送讀研,受教三師
  一、為何師從金岳霖攻讀西方哲學?
  二、金岳霖為馮契一個學生開課
  三、《知識論》的第一個讀者和討論者
  四、在「智慧」問題上與導師產生分歧
  五、嚮導師外的名教授請教
第九章  撰寫論文,首研「智慧」
  一、近代哲學的難題「非解決不可
  二、寫《智慧》論文的靈感從何而來?
  三、《智慧》論文頗具開創性
  四、《智慧》一文給人的最大啟示
第十章  面對現實,干預人生
  一、在清華九年就是個「蘇格拉底」式人物
  二、走向社會,「到民眾中間去」
  三、交上兩位有堅定信仰的地下黨朋友
第十一章  50年代,兩受批判
  一、到上海開創新的哲學生涯
  二、太過真誠,首嘗挨批的味道
  三、因一篇短文挨整了20年
第十二章  《認識世界》,受到好評
  一、與金岳霖先生徹夜討論《認識世界》
  二、毛澤東通讀全書,詳作眉批

  三、毛澤東為何推薦馮契這本書?
  四、批示為何沒有向下傳達?
第十三章  述而不作,?薪嘗膽
  一、「運動」不斷,只能「述而不作」
  二、主編上海版教材,未獲採納
  三、與孫叔平合作,也只能作「部分改造」
  四、?薪嘗膽,默默創作
第十四章  「文革」遭難,絕不氣餒
  一、「我不會自殺」
  二、常溪萍沒能挺住
  三、靠信仰和信念堅持下來
第十五章  獲「半解放」,拒絕「收買」
  一、在「五七幹校」自我調節到「愉悅」
  二、借調總工會,接受「再教育」
  三、接手的是一份「棘手活」
  四、從遭排斥到受尊敬
  五、拒絕寫「評法批儒」大批判文章
第十六章  知青讀物。中途救場
  一、知青讀物「難產」,請來「救兵」
  二、向出版社的「工宣隊」鞠了一躬
  三、老將出馬,知青讀物起死回生
  四、被問到丟失的手稿,格外傷感
第十七章  老當益壯,開七新課
  一、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二、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
  三、大師開新課,轟動學術界
  四、嚴謹的授課,思辨的熏陶
第十八章  《邏輯發展》,率先「復活」
  一、對講課稿的再創作
  二、1985年「復活」了第一部著作
  三、在比較中看《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特色
第十九章  廬山盛會,享譽學界
  一、廬山學術討論會的緣起
  二、親自主持籌備會議
  三、一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會
  四、學術影響從上海走向全國
第二十章  《革命進程》,總結反思
  一、義不容辭的哲人擔當
  二、揭示「一條主線」「四個論爭」
  三、闡述「後來居上」這一哲學革命的規律性
  四、反思近代哲學革命的成果、缺點和教訓
第二十一章  《兩個認識》,體系主幹
  一、「完整版」的認識論專著
  二、提出了「廣義認識論」
  三、對人的認識運動進行動態考察
  四、用具體真理反對「獨斷論
  五、認識的最高境界——「轉識成智
第二十二章  《思維辯證》,彰顯方法
  一、為辯證邏輯正名,作開創性探究
  二、科學地區分了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

  三、辯證邏輯的主題——具體概念
  四、中國特色的辯證邏輯範疇和方法
  五、試圖填補「馬哲」在辯證邏輯的空缺
第二十三章  《人的自由》,弘揚人格
  一、哲學也是人學
  二、衝破對「人的自由」問題的研究禁區
  三、中西方哲學在「人的自由」問題上的偏向
  四、從理論上透析「人的異化」問題
  五、「人的自由」目標——追求真善美理想
  六、提倡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理想人格)
  七、勾畫人類通向自由之路的願景
第二十四章  中西比較,首創團體
  一、重啟中西比較的背景
  二、「文化熱」從北向南興起
  三、10位老專家力促馮契「出山」
  四、不辱使命,親歷主導籌備
  五、以人格魅力,吸引群賢畢至
第二十五章  順應潮流。融入社會
  一、辦法總比困難多
  二、第一桶金:出版《當代企業家叢書》
  三、第二桶金:主辦「青少年寫作競賽
  四、賽事成功,獲意外饋贈
  五、經濟意識早已有之
第二十六章  「汪辜會談」,穿針引線
  一、緣起于兩岸密談的「中間人」南懷瑾
  二、南懷瑾早有請汪道涵當「密使」意向
  三、馮契助張尚德面見汪道涵
  四、哲人、禪師與儒宦的對話
  五、促成了「兩岸密談」和「汪辜會談」
第二十七章  學問之道,四個要素
  一、讀書:重在從書中吸取智慧
  二、寫文章:力求有研究、有新意、有深度
  三、搞研究:提倡自由討論,參驗比較,獨立思考
  四、做學問:要為學術理想鍥而不捨
第二十八章  做人之道,人格自由
  一、牢記被人遺忘的兩句清華校訓
  二、堅持獨立之人格
  三、保持心靈的自由思考
  四、踐行平民化的自由(理想)人格
第二十九章  待人之道,貴在真誠
  一、真誠地對待老師和前輩
  二、真誠地對待同仁和好友
  三、真誠地對待後輩學者
  四、真誠地反思自己的失誤
  五、真誠地對待普通勞動者
第三十章  能入能出,走近「大師」
  一、「哲學大師」的稱呼早已有之
  二、對學界前輩理論,「能人」而又「能出」
  三、對中西方哲學史上各種體系,也「能人」而又「能出」
  四、對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同樣要「能人又能出

第三十一章  融「中西馬」,成就「大師」
  一、在救國救民實踐中找到了馬克思主義
  二、在中西文化論戰中將「中西馬」作了比較
  三、沿著實踐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路子前進
  四、對馬克思主義也要創造性地對待它
第三十二章  時代巨變,成全「大師」
  一、粉碎「四人幫」,迎來「真正解放」
  二、抓住「雙百」十年,煥發學術生機
  三、「以述促作」,加快成果「復活」
  四、聲名鵲起,形成了「馮契學派」
第三十三章  哲學史家,又哲學家
  一、著完整版中國哲學通史的「哲學史家」
  二、他更是一個「哲學家」
第三十四章  構「智慧學」,原創體系
  一、艱苦探索60年,終創「智慧學
  二、「廣義認識論」:開闢認識論新境界
  三、「邏輯思維辯證論」:融合中西思維兩大路徑
  四、「平民化自由人格論」:實現自我價值
  五、「智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新創造
  六、「智慧學」:中西哲學會通的新成果
第三十五章  結語:「述往事,思來者」
  一、人生的最後階段堪稱精彩完美
  二、「思來者」,期望學生能超過老師
附錄一  學者、學生、家人談馮契
  馮契與馮契學派——方克立教授憶馮契
  人格與學術共美——郭齊勇教授憶馮契
  自由之思,一脈相承——楊國榮教授憶馮契
  典範的力量——郁振華教授憶馮契
  家父馮契
附錄二  馮契年表——馮契夫人趙芳瑛教授編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