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部地區縣域新型城鎮化路徑模式及空間組織

  • 作者:黃亞平//劉凌雲//陳瞻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593368
  • 出版日期:2018/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4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黃亞平、劉凌雲、陳瞻著的《中部地區縣域新型城鎮化路徑模式及空間組織》聚焦于中部地區縣域城鎮化,在湖北省縣域經濟單元實證分析基礎上,提出中部縣域城鎮化測度的「五力雷達模型」,綜合考量城鎮化數量、速度、質量、動力、空間五大領域。運用自組織理論,建構城鎮化「外部作用一內部作用一邊界作用」的動態演化機制,並創新提出中部地區縣域城鎮化「經濟力主導、政策力保障、社會力助推」的市場主動力模型。在三類縣域現狀測度的基礎上,通過多因子相關分析,提出大城市城郊型區縣、平原農業縣、欠發達山區縣的縣域城鎮化模式。在此基礎上,通過研究三類縣域城鎮化表現特徵、城鎮體系結構特徵及趨勢,構建大城市城郊型區縣、平原農業縣、欠發達山區縣的空間范型。
    本書可供政府及其他單位工作人員、科研人員、規劃設計人員及高校城市規劃專業學生參考。

作者介紹
黃亞平//劉凌雲//陳瞻

目錄
前言
第1章  中外農村城鎮化特徵、動力及路徑模式
  1.1  中外農村城鎮化歷程特徵
    1.1.1  美國農村城鎮化歷程特徵
    1.1.2  英國、法國農村城鎮化歷程特徵
    1.1.3  日本、韓國農村城鎮化歷程特徵
    1.1.4  中國農村城鎮化歷程特徵
  1.2  中外農村城鎮化動力機制
    1.2.1  動力機制解讀框架
    1.2.2  相同動力因子解析
    1.2.3  相異動力因子解析
    1.2.4  動力機制模型構建
    1.2.5  主導動力機制比較
  1.3  中外農村城鎮化路徑模式
    1.3.1  美國模式:規模化農業帶動的協調服務型城鎮化
    1.3.2  英法模式:多功能農業與特色三產帶動的生態綠色型城鎮化
    1.3.3  日韓模式:精品農業與中小企業帶動的文化凸顯型城鎮化
    1.3.4  中國模式:鄉村工業化帶動的資源依賴型城鎮化
    1.3.5  中外農村城鎮化模式總結
  1.4  我國農村城鎮化路徑選擇
    1.4.1  國外農村城鎮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及借鑒
    1.4.2  我國農村城鎮化路徑的合理選擇
第2章  中部地區縣域城鎮化自組織演化過程與特徵
  2.1  城鎮化的自組織規律
    2.1.1  自組織系統與城鎮化的自組織性
    2.1.2  城鎮化自組織外部作用與動態演化
    2.1.3  城鎮化自組織邊界作用與開放形式
    2.1.4  城鎮化自組織內部作用與結構適應
  2 1.5  小結
  2.2  縣域城鎮化自組織演化過程與特徵
    2.2.1  1949?1978年:徘徊萎縮階段
    2.2.2  1979?1985年:補償增長階段
    2.2.3  1986?2000年:差異演化階段
    2.2.4  2001年至今:深度分化階段
    2.2.5  縣域城鎮化自組織現狀特徵
第3章  中部地區縣域城鎮化測度及其時空特徵
  3.1  基於空間生產理論的縣域城鎮化測度識別
    3.1.1  空間生產理論的引介
    3.1.2  資本三重循環與縣域城鎮化測度識別
    3.1.3  新型資本循環與縣域城鎮化動力導向
  3.2  縣域城鎮化測度方法
    3.2.1  基於資本循環的縣域城鎮化測度指標體系構建
    3.2.2  測度指標體系的應用方法
    3.2.3  測度指標體系的成果形式
    3.2.4  測度指標體系的綜合評價
  3.3  縣域城鎮化特徵識別
    3.3.1  實證對象選取與數據提取
    3.3.2  全省層面五力雷達模型單因子識別
    3.3.3  案例單元「二維變數」協調度識別
    3.3.4  典型特徵與突出問題

第4章  中部地區縣域新型城鎮化驅動機制
  4.1  縣域城鎮化自組織動力機制
    4.1.1  外部作用:政府「抽」、市場「吸」、自然「弱
    4.1.2  邊界作用:地理交通束縛、制度政策抑制
    4.1.3  內部作用:等級、職能、空間結構三極化
    4.1.4  城鎮化自組織動力機制
  4.2  縣域城鎮化主動力模式
    4.2.1  動力機制重構緣由
    4.2.2  基於新型資本循環的主動力模式
    4.2.3  主動力模式的「市場作用
    4.2.4  主動力模式的「保障基礎
第5章  中部地區縣域城鎮化自組織類型及路徑模式
  5.1  縣域城鎮化自組織類型分析
    5.1.1  單一指標的排序分析
    5.1.2  複合指標的聚類分析
    5.1.3  自組織類型分析
    5.1.4  小結
  5.2  大城市城郊型縣域城鎮化發展的路徑模式
    5.2.1  人口路徑:積極引導人口輸入、雙核吸納就地安置
    5.2.2  產業路徑:主動對接產業溢出、集群帶動結構優化
    5.2.3  空間路徑:由近及遠圈層重構、新城組群多極增長
    5.2.4  大城市城郊型縣域城鎮化模式總結
  5.3  平原農業地區縣域城鎮化發展的路徑模式
    5.3.1  人口路徑:積極響應人口迴流、重點打造主副中心
    5.3.2  產業路徑: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發揮農業規模優勢
    5.3.3  空間路徑:軸線帶動板塊重構、一主多副極化發展
    5.3.4  平原農業地區縣域城鎮化模式總結
  5.4  山區欠發達縣域城鎮化發展的路徑模式
    5.4.1  人口路徑:輸出有序精明減縮、由鄉到城梯次遷移
    5.4.2  產業路徑:工貿帶動特色促進、產業融合協同發展
    5.4.3  空間路徑:中心極化節點集聚、打破均衡有機分散
    5.4.4  交通路徑:對接周邊省市幹線、構築縣域放射網路
    5.4.5  生態路徑:保護縣域生態格局、資源集約綠色開發
    5.4.6  山區欠發達縣域城鎮化模式總結
第6章  中部地區縣域城鎮化自組織空間范型
  6.1  大城市城郊型縣域城鎮化自組織空間范型:以黃陂區、大冶市等為例
    6.1.1  表現特徵
    6.1.2  結構分析
    6.1.3  趨勢判研與空間范型
    6.1.4  小結
  6.2  平原農業地區縣域城鎮化自組織空間范型:以仙桃市、漢川市等為例
    6.2.1  表現特徵
    6.2.2  結構分析
    6.2.3  趨勢判研與空間范型
    6.2.4  小結
  6.3  山區欠發達縣域城鎮化自組織空間范型:以英山、麻城等為例
    6.3.1  表現特徵
    6.3.2  結構分析
    6.3.3  趨勢判研與空間范型
    6.3.4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1  省域尺度的城鎮化質量指標體系
附錄2  2012年我國省域城鎮化質量排名
附錄3  2012年湖北省縣域城鎮化發展經濟動力測度指標
附錄4  2012年湖北省縣域單元市政公用設施水平測度指標
附錄5  2012年湖北省縣域單元人口與建設用地測度指標
附錄6  中部地區城鎮化五力測度模型屬性
附錄7  湖北省案例縣市城鎮化五力測度模型原始數據
附錄8  湖北省漢川市城鎮化協調度橫縱向測度數據
附錄9  湖北省縣域人口、經濟、社會基礎數據(2010年)
附錄10  湖北省縣市區城區人口規模一覽(2010年)
附錄ll  湖北省建制鎮鎮區人口規模一覽(2010年)
附錄12  縣域城鎮化自組織空間范型20個樣本縣域相關數據(2010年)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