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萬卷書蠹文叢(共9冊)

  • 作者:易新鼎//高傑//袁峰//王兆勝//蔡恆|編者:黨聖元
  • 出版社:萬卷
  • ISBN:9787547050538
  • 出版日期:2018/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729
人民幣:RMB 41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易新鼎、高傑、袁峰、王兆勝、蔡恆著的《萬卷書蠹文叢(共9冊)》,是一組讀書人的文化群像。他們好讀書、勤著書,為傳承、發展我們民族的文化奉獻一生,是中國民族的文化精英與楷模。「萬卷書蠹文叢」選取「讀書生活」這一特定的角度,通過敘述魯迅、王國維、胡適等九位名家大師如何讀書、寫書、購書、藏書、愛書,以及介紹他們的家學淵源、師承關係、訪學交游、講學課徒等側面,來展現他們的讀書方法、治學特點以及事業成就。種種趣聞美談、掌故逸事,可見他們的人生志向、精神境界和生活風貌。了解他們的讀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20世紀中國思想、文化和學術風雲變幻歷史的一次回顧與反思。

作者介紹
易新鼎//高傑//袁峰//王兆勝//蔡恆|編者:黨聖元

目錄
《漂泊的書齋(林語堂的讀書生活)》

我以自我矛盾為樂
「東湖」里走出的小學童
我的頭腦是西洋的產品
哈佛就是圖書館,圖書館就是哈佛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教別人讀書比自己讀書還難
想法布置一個美麗的居宅
新老「有不為齋」
讀書如探新大陸
理想女性當如是
在家庭中,女人是主腦
閑適閱讀的無窮樂趣
「淘」來的至樂
教科書情結
半生語言文字緣
創辦刊物,發發牢騷
幽默大師的幽默情懷
性靈小品,開卷有益
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
心靈與自然的探險
穿衣打扮的「哲學」
「吃」的藝術
「一生第一快事」
我要寫一本書,在全世界都聞名
不能帶肉鬆,可要帶書籍
既中又西的生活
生活的「抒情哲學」
飲食娛樂的生活情調
儘力工作,盡情享樂
「快活天才」蘇東坡
爸爸不要我上大學
讀「最高尚的」,也讀「最下流的」
發明中文打字機的機械迷
孔子的個性與孟子的文體
平心論紅樓
讀書人不在學校
有一本字典在手,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最難捨者惟書冊(王國維的讀書生活)》

錢塘江畔,詩書傳家
棄科舉,初露少年氣
「時務」謀生,傾心新學
動蕩中求學,幸獲賞識
踐行諾言,初嘗譯書
東瀛遊學歸來,踏入《教育世界》
專心西哲,解人生之困

涉獵英國經驗主義哲學
研讀康德從叔本華開始
「玉女燦然笑,照我讀異書」
叔氏哲學解「紅樓」
叔本華與尼采之書對照而讀
以「西方眼睛」觀諸子之書
托翁中譯之嚆矢,西著譯述之先鋒
中國現代心理學之父
從哲學到文學的嗜好之變
詞話「人世間」,讀書「三境界」
詞山曲海,手鈔手校
胸懷戲曲之志,《曲錄》鉤沉拾遺
溯戲曲之源,考戲曲流變
東渡流亡,新著迭出
總結著述,開拓新境界
為漢簡研究立開拓之功
甲骨文與金文的研讀考釋
屢動歸念,不忘學研
學術主筆,窘困哈園
頗費周折的《魏石經考》
登上光輝頂峰的甲骨研究
盡覽傳書堂藏書
南書房行走,種下遺老嫌
長辮子教授的清華生活
最難捨者惟書冊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一生受用最是書(胡適的讀書生活)》

承父遺命
寡母課子
一本「破書」
一個無鬼無神的人
梅溪學堂高才生
先鋒《時報》
「我最愛讀這篇文章」
「適」者生存
古詩和腳氣病有緣
秉燭夜抄《革命軍》
幾乎成了基督徒
鄙夷培根
「此邦之藏書樓無地無之」
「吾有書癖」
主持「讀書會」
辨偽《李鴻章自傳》
「開口慢半拍」
勃朗寧與樂觀主義
韋女士薦書
讀《獄中七日記》
讀書自課

師從杜威
夏德教授慷慨借書
讀詞偶得
東西傳記文學之差異
中國古代亦有「白話詩」
從中國選取「兩冊書」
讀厄克登給媚利的書信集
「我幾乎要羞死了」
與錢玄同辯論中國舊小說
易卜生主義
最值一讀的自傳
《中國哲學史大綱》出版
讀《孫文學說》
自評《嘗試集》
拒為《白話詩研究集》捧場
單不廣送書
一份國學書目
天津訪書記
奇書《弘道書》
「懸賞征書」
不朽的《讀書雜誌》
三日兩本奇書
病中喜讀《越縵堂日記》
《楚辭》新見
一首歌謠
通俗歷史教科書《三國演義》
為章實齋做《年譜》
「對話」王國維
中國第一部女權主義小說
侄輩詩人
王莽改制評考
勘察「歐陽修案」始末
「精」「博」雙修
風景小說《老殘遊記》
《三俠五義》「人話化」
「只是一種休閑的文學」
偶得珍本《文木山房集》
叫好《海上花列傳》
為容庚考證版本
喜得「甲戌本」《紅樓夢》
三百年的女作家集
紙短情長
一本書引出的「奇案」
神會和尚遺著「尋訪記」
《水滸傳》版本
《北史》新得
司馬遷為商人辯護
《王小航先生文存》的意義
與徐志摩聯手研究《醒世姻緣傳》
《四遊記》和《西遊記》

「我不是藏書家」
讀書「三好」
「今日」學生還不配讀經
嚴厲督責羅爾綱
介紹《人與醫學》
章希呂談胡適的書
叔侄信中談書
與馬君武「相得」與「疏離」
「每天一首詩」
訪求程廷祚著作
明清傳奇優秀選本《綴白裘》
話柄雜記小說《官場現形記》
考證《水經注》
紐約讀書記
讀《傅孟真先生遺著》
捐書留香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讀《明清名賢百家書札真跡》
紅學大師
十個餅子四種書
視若珍寶《基度山恩仇記》
珍本書
讀書的興趣與耐心
對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的評說
與《胡鐵花遺稿》相依為命
胡適的生日與「書」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求知養氣戰鬥(魯迅的讀書生活)》

小引
百草園
周家的蒙書
對《山海經》的渴慕
藍門與白光
從橘子屋到三味書屋
「旦」
書塾以外
乞食者的意外收穫
走異路
烏煙瘴氣的水師學堂
看淡科舉
開明的礦路學堂
從《天演論》中讀出新境界
自然科學的啟蒙
留學日本弘文學院
越人遺風(一):課外苦讀
越人遺風(二):志在光復
入讀仙台醫專
師從藤野先生

棄醫從文
從伏見館到中越館
寄望「新生」
學德文、學俄文
師從太炎先生
「又窮落了」
辮子的麻煩
閱讀社會(一):採集植物標本
閱讀社會(二):拓碑買古磚
閱讀社會(三):投身辛亥革命
輯錄名德
六千張字條
「無日不在憂患中」
S會館(一):讀佛經
S會館(二):抄古碑
「廢寢輟食,銳意窮搜」
從八道灣到老虎尾巴
母親的影響
「讀經與讀史」
「先看一點基本書」
海上月色
「讀書與革命」
景雲深處
特殊的「蜜月」旅遊
「硬譯」
一張地圖
秘密書屋
與內山書店
一生書誼
品書·評書
藏書
讀書人的本色
讀書與寫作
附錄(一):青年必讀書
附錄(二):讀書雜談
附錄(三):隨便翻翻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書海掣鯨龍(錢鍾書的讀書生活)》

無錫錢氏有書香
幼年鍾書與伯父
東林小學讀高小
一生方向中學定
世間難得兩父子
鍾書破格入清華
「中書君」與同學們
鍾書與清華老師(一)
鍾書與清華老師(二)
鍾書與清華老師(三)

泉言石語潤默存
博專精深學作文
清華園中逢知音
雅俗兼備一書生
新舊中西謀會通
才情學識欲兼融
傾心對話石遺老
為溫源寧寫書評
和郭紹虞論復古
與吳宓詩文往來(一)
與吳宓詩文往來(二)
婚後攜妻赴歐洲
與朱光潛談交友
論中國「人化文評」
離牛津又赴巴黎
逢戰事毅然歸國
馬賽港遇冒效魯
赴西南聯大教書
冷屋隨筆話文人
魔鬼夜訪錢鍾書
書評一篇寫完交卷
寫在人生邊上的話
為作中國詩畫講稿
赴湖南「國師」任教
湘西空谷凈魂靈
心事流螢光自照
懷憂抱患《談藝錄》
交游于上海文壇
長夜漫漫何時旦
談中西小說會通
寫作演講中國詩
上帝之夢難如願
淘氣貓與第三者
書信供稿儲安平
「書堡」周遭築「圍城」
從《靈感》到《通感》
閱讀和選注宋詩
啼鳩忽噤雨將來
讀《說文》,談翻譯
「文革」難阻向學心
空前絕後《管錐編》
講學週遊歐美日
讀書人如驢拉磨
閱讀寫作中交流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才子的書緣(郭沫若的讀書生活》

翩翩少年郎  騎馬上學堂
怡怡兄長情

嗜讀林譯小說
報刊的啟蒙
一份成績單
記憶大師
拓都與么匿
「我特別喜歡《莊子》」
接受、創造與誤讀
走向歌德
深自刻勉  克收厥成
棄醫從文
讀書與創作(一)
讀書與創作(二)
讀書與創作(三)
「詩人譯詩,以詩譯詩」
少年的煩惱
才子賣書
書店漁獵
「竊書」記
「理解不足,只好精讀」
書猶葯也
讀譯《處女地》
移譯《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
贈書安娜
離滬之前
書生本色
「嗟我小齋中」
勤于訪書
文字研究
維權事件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
讀魯迅
研讀《史記》
「我委實自比過屈原」
關於《甲申三百年祭》
讀書與抄書
求學日本
親近俄蘇
讀書之後:序跋及評論
談讀書
「圖書館里去挖煤」
郭沫若與出版社
文學老編輯
讀改己作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以書會友
讀書詩
勸學勸讀,勵人勵己
蔡文姬與陳瑞生
《陸遊》一冊蒙相授
細心辨真偽

《李白與杜甫》
最後的譯著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碩學方為席上珍(吳宓的讀書生活)》

會通中西古今的「萬能博士」
全省首富與書香門第
博聞強識,才氣卓絕
少寫「傳奇」抒情志
園中「瑞芝」,熠熠生輝
「清華一支筆」
「掩卷吾心足,開卷吾乃憂」
優生特優,「劣生」不劣
哈佛「三傑」與「七星」
師從白璧德
新人文主義的基石
痴迷紅樓,慧眼灼見
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
熔鑄古今的同門大師
生死之交同窗誼
君子之交師生情
創辦《學衡》,存舊立新
國學高級人才的搖籃
痛悼王國維
「博雅之士」的教育範式
「我是吳宓教授!」
中國比較文學的拓荒者
詩歌知己,文字因緣
詩集一冊,記錄半生感情生活
實境·幻境·真境
至真之情,至誠之詩
學壽為人,追摹杜甫
情意兼顧,新舊兼容
文學啟迪人生
西大講學,沾溉故里
治學之道乃「四大皆實」
「虛名未是吾生志,碩學方為席上珍」
「寧可殺頭,也不批孔」
吳教授書單
拳拳日記,省身之語
終生好書,與書相伴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獨立寒秋(陳寅恪的讀書生活)》

學問在中西之間
為不古不今之學
為國家保存讀書種子的人
負笈遠遊十八年

不唯書,敢懷疑
讀「老書」,啃原典
書盈四壁擁萬卷
圈圈點點
以耳代目
陳寅恪式記憶力
不為困窮寧有此
一道考題
對聯高手
「教授之教授」
「公子的公子」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隋唐史入門史書及評論
談經史子集
八校教授十門課
自君沉于昆明湖后
偶爾露崢嶸
「正氣吞狂賊」
讀書不肯為人忙
最是文人有自由
實話實說
「也同歡樂也同愁」
長編考異法
文化本位論
一粒紅豆
「著書唯剩頌紅妝」
「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幾個特殊的學術領域
「去國欲枯雙目淚」
三百年來僅此一人而已
附錄1:陳寅恪所用部分書目
附錄2:學術創見與妙論擷英
附錄3:陳寅恪著述一覽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萬木森森一草堂(梁啟超的讀書生活)》

博學多識,流質多變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十一歲的秀才
十六歲的舉人
舉人為何拜秀才為師?
萬木森森一草堂
平生學問得力于康門
男兒志兮天下事
在帝國黃昏中醒來
誓起民權移舊俗
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關懷故國,學習日文

廣民智,振民氣
願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
論現代文學之革新,必數梁君
採補本無,淬礪本有
但有進步不有止
「新史學」之「新」義
弘詩教以新吾民
欲改良群治,必新小說
依據西學,批判中學
文白相雜,蛻舊變新
一首英文詩
遊歷美洲,思想流變
國法生計,為我巢穴
一篇文章「鬧垮」一個王朝
開罪恩師,力阻帝制逆流
融通中西,立足現實
著論堪為百世師
過渡時代,必有革命
研究「中國學術史」
論先秦社會與諸家「顯學」
評宋明理學與清代學術
佛法東來,文化交流
評屈原、陶淵明、杜甫
廣搜博覽,好學樂學
金石書畫,亦有涉獵
言為心聲,字為心畫
「古書辨偽」說略
西學東漸,治學之思
變法之本在育人才
一份「讀書書目」引起的風波
書生、國士、中國新民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