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現代詩--接受響應論

  • 作者:陳仲義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24564
  • 出版日期:2018/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4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現代詩--接受響應論》由陳仲義著。
    消化西方接受美學與讀者反應理論的某些合理內核,針對現代詩的接受困境、難度進行問題清理;抓住現代詩接受的特異性、開放性、有界性,展開自己的回應。
    在中西接受比較的匯通、平行基礎上,返觀古今詩歌的接受差異;討論現代詩接受主體的裂隙、局限;質詢接受中的特點、難點、瓶頸、影響因子、特殊路徑、有效性及經典化;分析「闡釋共同體」的接受前提、「心得意會」的接受心理機制、以趣味為中心的接受趨勢;提出接受的「啞鈴模型」,以心動為主導的「四動」圖式,建立以形式化結構與接受響應度互動的坐標,探訪現代詩的接受尺度及好詩的「品級」系列。
    在詩歌接受學的現當代部分,力求自成一說。

作者介紹
陳仲義
    陳仲義,1948年生,福建省廈門市人,教授、學者,現任職于廈門城市學院人文系,為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首批研究員。從事詩歌寫作、批評、研究40多年,出版發表500余萬字。

目錄
導語  現代詩接受研究的進人、不足與可能的探取
  一  雙重理論「誘發」下的詩歌接受
  二  現代詩接受的諸多難題
  三  現代詩接受的瓶頸與疏解
上編  現代詩接受的特異性:「多端變頻」
第一章  比較視域下詩歌接受理論的變化
  一  西方接受美學的觸發與偏頗
  二  中國古典詩論的接受線索
  三  中西接受的平行或匯通
  四  從「興發感動」到現代「詩感」
第二章  新舊詩歌文本接受的差異
  一  「恆態詩美」的接受承續
  二  「流變詩美」的接受追新
  三  從「田園」到「都市」的模式變遷
  四  「不同制式」的交集離異
第三章  現代詩文本接受的正常與異常「看點」
  一  文本意圖理解與文本含義追索
  二  原初版本的「曲意」接受
  三  胎死腹中的「抽屜接受」
  四  「套寫」版本的「互文」
第四章  現代詩文本接受的難點與瓶頸
  一  文本接受的特殊「暗道」
  二  文本接受的最大「煩惱」
  三  眾聲喧嘩與影響因子
  四  文本接受的有效性
第五章  現代詩接受的經典化
  一  經典的辨析與期待
  二  經典的「莫名」變數
  三  「計量」的經典與定性的經典
  四  經典化「新十六條」
中編  現代詩接受的主體性:「無邊開放」
第六章  不同接受主體效應
  一  受眾分型與接受「光譜」
  二普通詩愛者:「感染」
  三  精英詩寫者:「引致」
  四  專業詩評人:「闡釋」
第七章  接受主體的「裂隙」與區隔
  一  接受主體間的鴻溝深塹
  二  接受主體的「切分」與局限
  三  大眾化的轟動效應背後
  四  精英化的「冷遇」結果
第八章  接受主體的特殊取徑(上)一一「誤讀」
  一  「誤讀」:永遠糾纏不清的「曲解」
  二  「悟得」:接受中的直覺式「領會」
  三  「臆讀」:「詩性直覺向主觀幽深處爆發」
  四  「異讀」:不斷變向或可持續「接龍」
第九章  接受主體的特殊取徑(下)一一「細讀」
  一  「細讀」:接受中的微分析「覺察」
  二  不屑於「封閉循環」的變造細讀
  三  基於本體「沉默」的「反細讀」

  四  「細讀」方法舉隅
第十章  接受主體「負」問題:「強制闡釋」
  一  強制闡釋之「合理」
  二  強制闡釋之「可取」
  三  強制闡釋之「錯榫」
  四  強制闡釋之「自律」
第十一章  接受主體的辯證實現
  一  接受心理機制:「心得意會」
  二  接受主導趨勢:「趣味」為中心
  三  接受前提:「闡釋共同體」
  四  接受的動態平衡:「啞鈴」模式
下編  現代詩接受的「有界」性:「響應品級」
第十二章  新詩接受的歷史檢視
  一  接受的反覆與困窘
  二  接受的歧路與多元
  三  面對何種接受「參照」
  四  接受「歷險」中的省思
第十三章  現代詩接受尺度
  一接受的各自「倚重」
  二  接受的相對主義「混亂」
  三  接受的「理性回歸」
  四  釐清接受「誤區」
第十四章  現代詩接受的「細化響應」
  一  傳統的「感動」過於籠統
  二  混合「交響」中的「獨奏」
  三  「心動」觸發下的接受「分延」
  四  「四動」響應的稜台模型
第十五章  現代詩接受的「品級坐標」
  一  品級的源流與走勢
  二  品級共同體與「品級坐標」
  三  品級縱軸:形式化結構
  四  品級橫軸:接受響應度
第十六章  現代詩接受的「品級梯度」
  一  通向經典是恆久常新之詩
  二  好詩屬於「發見」「發明」之詩
  三  辨別:難以辨別之詩
  四  清除「假冒偽劣」
第十七章  現代詩接受的審美「離散」
  一  「審惡」打開的「潘多拉」
  二  「祛魅」旋渦中的浮沉
  三  「跨界」大潮里的「攪局」
  四  接受的底線與上限
結語  或餘論  現代詩:接受終端的前瞻
附編
附一  翻譯:接受催化中的「變種」「鏡像」及其「轉盤」
  一  發生學視野下的翻譯接受
  二  西洋「翻譯體」:新詩接受的「變種」
  三  古詩「白話版」:新詩接受的「鏡像」
  四  四通八達的接受大「轉盤」
附二  教育:接受普及中的頑疾、缺位、應對策略及其「新實驗」

  一  新詩教育的滯后與頑疾
  二  新詩教育的策略與亟待克服的缺位
  三  新詩教育「新實驗」
附三傳播:接受推廣中的「新招」「奇葩」及其艱難「留守」
  一  傳統大眾傳播的「新招」
  二  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奇葩」
  三  「消費」傳播的「精神勝利」與最後留守
參考文獻
本書各章節刊發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