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的知識重建(鄭永年論中國)

  • 作者:鄭永年
  • 出版社:東方
  • ISBN:9787520700207
  • 出版日期:2018/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2
人民幣:RMB 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鄭永年著的《中國的知識重建(鄭永年論中國)》收錄了作者過去數年對中國知識重建研究的論文和演講稿。其中有部分內容曾在作者專欄中出現,這次是全文發表,同時也收錄了針對這個主題的訪談錄。現實地看,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中國國門大開,中外之間有越來越多的交往,但是中國和世界之間對很多問題的看法的分歧則越來越大。很多人在譴責西方世界的偏見。但向世界說明中國當是中國人自己的任務。中國缺少一個能夠向外在世界解釋自己的知識體系。長期以來,中國知識界的各個階層和群體,一直在借用他人的概念和理論來解釋自己,結果不僅不能解釋自己,反而曲解了自己。這需要知識分子也即知識的生產者思考西方的知識體系是如何產生的,我們自己如何能夠生產自己的知識體系。從更高層次來說,任何一個文明的核心就是知識體系,也就是說,中國文明復興的關鍵就是中國知識體系的創造。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集子關切的是中國的文化軟力量問題。

作者介紹
鄭永年
    鄭永年(1962—),浙江省餘姚人。中國政治、社會問題與國際關係專家,前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國際中國研究雜誌》(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後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     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其主要興趣和研究領域為民族主義與國際關係;國際和東亞地區安全;中國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家制度和社會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中國政治與中央地方關係。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中國知識的悲歌時代
  一、中國向世界解釋自己,為什麼都是錯的
    中國還不能回答「中國是誰」
    西方「看著蘋果(西方)來論述橘子(中國)」
    中國「依葫蘆畫瓢」,是中西方相互「誤解」的重要原因
  二、中國國際知識鏈上的低附加值問題
    研究體制和政策上的阻礙因素
    學術組織的泛行政化
    院士制度也在「尋租」
  三、思想貧困及其方法論根源
    道德拜物教
    權力和知識的心理邊界
    畫地為牢自我禁錮
    事物的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
    知識的娛樂化和虛假化
第二章  知識就是權力
  一、知識分子與權力
    知識就是權力:知識分子可通過創造知識獲得權力
    西方知識分子的權力來自解釋現實的能力
    中國傳統知識體系,知識分子與權力
    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與權力
    簡單的結論
  二、知識體系是最強軟實力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還沒有話語權
    沒有知識體系,就沒有國際話語權
    思想和思維被殖民:中國為何還沒有自己知識體系
第三章  除了專業主義,什麼都不缺
  一、知識體系與教育哲學
    為什麼要談教育哲學
    中國教育界和知識界缺什麼
    中國傳統教育哲學及其弊端
    中國近現代教育哲學
  二、知識創新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問題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問題
    高等教育知識創新問題
    中國高教改革與「文憑病」
第四章  中國知識體系的未來:解釋比改造更重要
  一、建設中國自己的知識體系
    首要任務是中國人要了解自己
    如何建設中國自己的知識體系
    中國「走出去」的現實路徑
    中國話語權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中國話語體系建設
    教育哲學的未來—專業主義
  二、知識、力量與責任:中國知識群體向何處去
    中國社會意識形態,已經進入危機的「百花齊放」時代?
    中國社會階層及其思想狀況
    知識、權力和責任:經驗和教訓

    如何建立一個負責任的知識體系
  三、在「知」和「行」之間:智庫的角色
    政策研究者的「知」與「行」
    政策研究者的職責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