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雕塑藝術論(王林論雕塑)

  • 作者:王林
  • 出版社:重慶大學
  • ISBN:9787568903462
  • 出版日期:2018/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7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中國著名美術批評家、策展人王林先生的最新文集:《雕塑藝術論(王林論雕塑)》。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名為《雕塑藝術史論》,由三部分內容組成,涉及雕塑藝術的基本特徵、西方現代雕塑史及當代藝術美學與文化等諸多問題,下編名為《中國現場言說》,集中論述、評析當下藝術現象熱點及當代雕塑藝術家創作問題。

作者介紹
王林
    王林,1982年本科畢業到四川美術學院任教至今。現為四川美院教授,西安美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安美院中國當代藝術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專家。     有15部著作及50多種編著出版,在海內外發表美術評論及理論研究文章800多篇。曾策劃首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1996年)、「首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重慶國際會展中心2009年)、「第55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現的聲音——中國獨立藝術展」(威尼斯軍械庫2013年)等上百次藝術展覽及學術活動。

目錄
上編  雕塑藝術史論
  一、雕塑作為空間藝術的基本特徵
    (一)形體的生命與表現
    (二)質材的價值與發掘
    (三)環境的制約與重建
    (四)附論
  二、西方現代雕塑史十八問
    (一)如何從整體上把握紛紜複雜的現代藝術?
    (二)為什麼說現代思維的特點是二元論的?  
    (三)為什麼說羅丹是時代轉換的關鍵人物?
    (四)如何評價布德爾和馬約爾的雕塑?
    (五)是誰引動了雕塑領域的革命?
    (六)如何評價布朗庫西的雕塑?
    (七)現代城市環境和雕塑的關係如何?
    (八)如何評價培布斯奈的雕塑?
    (九)如何評價大衛·史密斯的雕塑?
    (十)馬蒂斯的雕塑創作有怎樣的意義?
    (十一)如何評價阿爾普的雕塑?
    (十二)賈科梅蒂的雕塑與存在主義有何聯繫?
    (十三)如何評價亨利·摩爾和他的雕塑
    (十四)如何評價波丘尼的創作?
    (十五)達達主義主張什麼?
    (十六)杜桑何以成為藝術大師?
    (十七)如何評價新達達的各種努力?
    (十八)如何評價照相寫實主義?
  三、當代藝術美學與文化問題
    (一)本體論的終結——關於「意義」的思考之一
    (二)超越索緒爾——關於「意義」的思考之二
    (三)間指的作用——重讀科蘇斯《一把和三把椅子》
    (四)我們如何談論艷俗與反諷?
    (五)現實性與真實性
    (六)真實就是力量——關於美術批評的社會學轉型
    (七)何謂藝術之「物」?——讀Thomas E.Wartenberg《什麼是藝術》
    (八)重建對真實與歷史的信仰
    (九)數像時代藝術何為?——對「圖像轉型」的反思
    (十)當代藝術創造性何在?
    (十一)后殖民文化與后民族主義
    (十二)為什麼是威尼斯?
    (十三)公共藝術的三個概念
    (十四)對裸體藝術的歷史反思——兼論兩性關係與審美心理
下編  中國現場言說
  四、藝術現象研究
    (一)1993雕塑點評——川美雕塑作品展觀后
    (二)媒體即思想——關於「裝置一環境一行為」文獻資料
    (三)「雕塑與當代文化展」分析報告
    (四)20世紀90年代中國雕塑的創作狀態
    (五)中國觀念藝術描述
    (六)裝置藝術與中國經驗
    (七)觀念藝術與生存價值
    (八)長江上漂移的平台——關於《漂移的平台》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九)川美雕塑與深度追求
    (十)重說《收租院》
    (十一)文化場景與藝術方式——關於《執白》裝置藝術展
    (十二)「旋轉360°——中國方案藝術展」的批評話語
    (十三)打破歷史的沉默——關於《與歷史對話》雕塑展
    (十四)綜合材料藝術的可能性——《全國綜合材料繪畫作品邀請展》觀后
    (十五)陶藝創作的文化身份問題
    (十六)怎麼回家?——雕塑與藝術化生存
    (十七)說說城雕大提速的風涼話
    (十八)李秀勤雕塑叢論
    (十九)雕塑創作與知識產權問題
    (二十)重說雕塑的深度——2008年西南青年雕塑家邀請展
    (二十一)當代文化與西南雕塑創作
    (二十二)探尋雕塑的文化意義
    (二十三)沒有個體性哪來公共性?——向雕塑批評提問
    (二十四)個人創作與雕塑市場
    (二十五)雕塑的複製與轉換
    (二十六)街頭藝術、歐美之爭與當代中國
    (二十七)學院雕塑要研究當代藝術的變化
    (二十八)新一代雕塑家的認知與探索——川美雕塑系學生年展作品略說
  五、藝術作品評析
    (一)死亡、藝術與何力平《鬼城系列》
    (二)為了忘卻的紀念——朱小禾裝置作品序
    (三)邸乃壯《走紅》異議
    (四)保持對他的距離——楊劍平人體雕塑析讀
    (五)真實在冥冥之中——評韓國藝術家李東哲
    (六)組合中的體悟一劉威雕塑作品簡論
    (七)鄧樂雕塑作品叢論
    (八)余志強雕塑作品叢論
    (九)張培力的創作智慧
    (十)重要的是智慧——讀黃永砯裝置藝術
    (十一)張念藝術文本序論
    (十二)在城市中種植記憶——許寶忠公共藝術作品簡論
    (十三)獨孤求敗的英雄——讀劉若望雕塑作品
    (十四)壞種的挑釁與自由的召喚——談新加坡藝術家廖芳炎
    (十五)從矛盾性切入觀念性——陳長偉雕塑作品解讀
    (十六)唐勇雕塑作品叢論
    (十七)李占洋雕塑作品叢論
    (十八)從最低限度出發——隋建國創作談
    (十九)一位很有可能性的青年雕塑家——關於吳明及其作品
    (二十)記憶、物品與語言方式——評戴耘雕塑創作
    (二十一)張湘溪裝置作品叢論
    (二十二)朱祖德雕塑創作的意義
    (二十三)任思鴻作品展叢論
    (二十四)偉大的民間無畏的人——劉雍藝術創作簡論
附錄:雕塑與當代文化——中國當代藝術研究文獻展第四回展相關資料
    一、中國雕塑與當代文化問題——現場研討紀要
    二、文化身份與西南雕塑創作——展前研討紀要
    三、1996年第四迴文獻展資料輯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