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貴州民族文化傳承的課堂民族志研究

  • 作者:孟立軍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16197011
  • 出版日期:2017/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4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孟立軍著的《貴州民族文化傳承的課堂民族志研究》運用課堂民族志等研究方法,對貴州省民族地區中小學民族文化類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進行了研究。作者梳理了民族文化教育的國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歸納出課程設計的三種主要模式,詮釋了課程的主要內容和核心價值,對部分有代表性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了觀察和描述,通過訪談和問卷研究展現了師生對課堂的理解、基本態度及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解析了民族文化在學校傳承的四種方式以及構建民族文化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耦合機制的構想,從宏觀與微觀兩個維度提出了課程發展的策略,並揭示了課程發展的六大趨勢。

作者介紹
孟立軍
    孟立軍(1953— ),生於重慶市,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基地」主任。曾獲得「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獎」和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曾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委員。現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教育人類學學術委員會理事會副理事長、湖北省教育法律與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等。研究方向:少數民族教育。獨立和合作出版專著30余部,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得省部級社科獎10余項。其中《中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學》(副主編)獲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歷史性跨越:民族教育超常規發展與民族地區發展研究》獲第二屆全國教育圖書獎二等獎。

目錄
導論
  一  問題提出
  二  文獻綜述
  三  研究意義
  四  研究方案
第一章  政策解析:現實與理想
  第一節  國家層面
    一  應試教育要轉向素質教育
    二  將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
    三  建立基礎教育三級課程體系
    四  課程要體現民族團結大局
    五  注重地區特點和民族特點
    六  發揮職業教育的基礎性作用
    七  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保障
  第二節  地方層面
    一  將民族文化教育納入素質教育
    二  逐漸把民族文化傳承由自然引向自覺
    三  有效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四  民族文化教育形式要多元化
    五  結合自身實際和當地特色編寫教材
    六  構建具有貴州特色的民族教育
    七  培養民族民間文化的專門人才
    八  加強對民族文化教育的領導
第二章  課程開發:內容與價值
  第一節  課程設計
    一  一般民族文化元素的課程設計
    二  局部民族文化元素的課程設計
    三  區域民族文化元素的課程設計
  第二節  課程規劃
    一  牙舟陶藝課程
    二  民族類專業和課程
    三  特色教育課程
    四  夢想教育課程
    五  大課間課程
  第三節  課程價值
    一  地域文化是學校課程開發的基本資源
    二  學校課程重在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
    三  學校具有民族文化傳承的天然優勢
    四  增強學校辦學特色和推動課程改革
    五  進一步優化學校的育人環境
第三章  教學實錄:觀察與描述
  第一節  民族語文課堂
    一  台江縣台拱鎮番省小學:苗語課堂
    二  三都縣鵬城希望小學:水語課堂
  第二節  民族舞蹈課堂
    一  台江縣民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民族舞課堂
    二  丹寨縣揚武民族小學:芒筒蘆笙舞課堂
    三  松桃縣正大鄉中學:四面鼓課堂
  第三節  民族工藝課堂
    一  平塘縣牙舟中學:牙舟陶課堂

    二  松桃縣盤信民族中學:剪紙課堂
    三  松桃縣正大鄉中學:刺繡課堂
  第四節  民族體育課堂
    一  銅仁市壩黃民族小學:板鞋競速課堂
    二  荔波縣瑤山民族中學:競技陀螺課堂
  第五節  大課間課堂
    一  石阡縣長壽長樂希望小學:傳統文化課間操課堂
    二  雷山縣第二中學:苗族舞蹈課間操課堂
第四章  課堂理解:動機與行動
  第一節  實際行動
    一  勇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二  讓校園文化體現當地文化特色
    三  民族文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四  爭當好學生、好孩子和好公民
    五  讓學生接觸和了解水族文化
    六  傳承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七  一些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
  第二節  主位觀點
    一  有利於形成新的校園文化
    二  讓水族後代傳承水族文化
    三  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續
    四  學校擔負著三項重要任務
    五  閱讀是學習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
    六  應充分理解課程教學的複雜性
  第三節  客位觀點
    一  能夠實現學校的健康發展
    二  要實行特殊的獎勵與照顧政策
    三  探索學校文化傳承的形式與規律
    四  發揮學校文化保護和傳承的作用
  第四節  案例
    一  打造民族特色學校——記揚武民族小學
    二  走特色辦學引領內涵提升的發展之路
    ——記松桃民族中學
第五章  預期追求:效果與評價
  第一節  訪談研究
    一  積極作用
    二  消極影響
    三  案例:文化特色成就學校發展
  第二節  問卷研究
    一  學生問卷調查
    二  教師問卷調查
    三  調查研究的反思
第六章  模式機制:傳承與創新
  第一節  學校「主渠道」作用分析
    一  學校教育凸顯文化傳承的決定作用
    二  文化教育功能決定著學校傳承的必然性
  第二節  方式創新引來「源頭活水」
    一  民族文化學校傳承必須創新傳承方式
    二  文化傳承的目的和內容決定傳承方式
    三  傳承方式取決於文化傳承的內在矛盾

  第三節  四種傳承方式及其關係
    一  學校民族文化傳承的四種主要方式
    二  四種傳承方式的相互依存關係
  第四節  建構民族文化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耦合機制
    一  民族文化與校園文化耦合
    二  校園文化與家庭文化耦合
第七章  發展策略:宏觀與微觀
  第一節  加強民族文化傳承的生態環境建設
    一  學校民族文化傳承的生態環境解讀
    二  學校民族文化傳承的生態環境現狀
    三  保持學校民族文化傳承生態環境平衡的路徑
  第二節  加強民族文化傳承的兩類課程建設
    一  兩類課程的劃分取決於課程受眾面的不同
    二  影響兩類課程發展因素的分析
    三  促進兩類課程的同向發展
第八章  理性反思:現實與展望
  第一節  學校功能多樣化
    一  相關學科的學術觀念
    二  學校功能與民族文化課程發展的關係
    三  學校功能的多樣化表現
  第二節  課程開發多樣化
    一  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二  課程開發多樣化的發展需求
    三  課程開發多樣化的案例分析
    四  課程開發多樣化的行動策略
  第三節  教學形式多樣化
    一  課程教學形式和方法現狀分析
    二  課程教學形式和方法的多元發展趨勢
  第四節  評價標準多樣化
    一  課程評價的問題表現
    二  實現課程評價的多樣化發展
  第五節  教師技能多樣化
    一  課程發展中對教師問題的分析
    二  課程發展與教師多樣化技能發展
    三  促進教師技能多樣化發展的策略
  第六節  管理模式多樣化
    一  課程管理是校本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  當前課程管理的幾種模式
    三  校本課程管理中的問題分析
    四  實現課程多樣化管理的對策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