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道路接入管理理論與方法

  • 作者:陸鍵//馬永鋒//蔣愚明//陳聖迪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521170
  • 出版日期:2018/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36
人民幣:RMB 8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陸鍵、馬永鋒、蔣愚明、陳聖迪著的《道路接入管理理論與方法》全面闡述道路接入管理方面的理論和技術。對國內外近年來有關道路接入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地梳理與分析,並以作者課題組歷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吸收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系統地總結道路接入管理技術。主要包括道路接人管理髮展歷史、道路功能及接入分類、土地開發與道路接人、道路接人間距、道路接入設計、弱勢群體安全保護設施、立交區域接入管理和道路接人管理實施等內容。
    本書可供交通運輸領域特別是交通安全領域廣大科研工作者、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和交通運輸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及研究生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陸鍵//馬永鋒//蔣愚明//陳聖迪
    陸鍵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中組部國家特聘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道路交通安全主動防控技術與系統集成」首席科學家。     1990年畢業於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獲得交通運輸工程方向博士學位,先後任職美國紐約州運輸部研究局研究員、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校區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南佛羅里達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終身教授。自2000年開始,先後任東南大學交通學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致遠講席教授,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院長。主要研究領域:交通安全、交通控制與管理、智能交通系統、道路綜合評價與管理系統。多項研究成果列入美國和中國道路設計與交通管理方面的多項技術標準和規範,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150篇。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道路交通管理的狀況分析
  1.2  道路接入管理的概念
  1.3  道路接入管理的歷史及研究現狀
  1.4  道路接入管理的作用
  1.5  道路接入管理的原則
    1.5.1  明確道路的功能分類
    1.5.2  限制主要道路上直接接人的數目
    1.5.3  減少交通衝突
  1.6  道路接入管理戰略、戰術的著眼點
第2章  道路功能分類及接入分類
  2.1  道路功能分類
    2.1.1  道路功能分類的定義
    2.1.2  道路功能分類的必要性
    2.1.3  道路功能分類原則
    2.1.4  道路功能分類方法
  2.2  道路接入原則及分類
    2.2.1  道路接入原則
    2.2.2  道路接入分類
  2.3  道路接入分類的相關應用
    2.3.1  接入分類在規劃階段的應用
    2.3.2  接入分類在管理階段的應用
    2.3.3  接入分類在公路設計方面的應用
  2.4  接入管理分類實例
  參考文獻
第3章  土地開發與道路接入
  3.1  土地開發與交通的關係
  3.2  土地利用分類與接人管理
    3.2.1  土地利用分類
    3.2.2  不同類型土地的接人管理
    3.2.3  幹線公路兩側的土地開發
  3.3  接人控制
    3.3.1  幹線區域交通流
    3.3.2  交通流接入原則
  參考文獻
第4章  道路接入間距
  4.1  平面交叉口間距劃分模式
    4.1.1  交叉口間距
    4.1.2  接入間距
    4.1.3  交叉口角凈距
  4.2  交叉口功能區
    4.2.1  交叉口上游功能區
    4.2.2  交叉口下游功能區
  4.3  平面交叉口間距影響因素及分析範圍
    4.3.1  平面交叉口間距影響因素
    4.3.2  平面交叉口間距分析範圍
  4.4  信號交叉口間距分析
    4.4.1  信號交叉口安全間距理論分析
    4.4.2  信號交叉口效率間距理論分析

    4.4.3  信號交叉口間距模擬分析
  4.5  接入間距與交叉口角凈距分析
    4.5.1  接入間距的影響因素
    4.5.2  交叉口角凈距
  4.6  平面交叉口間距標準
    4.6.1  信號交叉口間距
    4.6.2  接人間距與角凈距
    4.6.3  道路平面交叉口最小間距標準
    4.6.4  平面交叉口間距標準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5章  道路接入設計
  5.1  接入設計原則
  5.2  接入點的視距
    5.2.1  無控制交叉口
    5.2.2  次路停、讓控制交叉口
    5.2.3  信號控制交叉口和全停控制交叉口
    5.2.4  主路左轉視距
  5.3  接入道路設計要求
    5.3.1  接入道路開口寬度
    5.3.2  接入道路渠化島
    5.3.3  接入道路喉徑深度
    5.3.4  接入道路右轉車道的設置
  5.4  功能區內接入道路的設計
    5.4.1  功能區內接入道路的關閉
    5.4.2  功能區內接入道路的出入控制
    5.4.3  功能區內接入道路的接入順序
    5.4.4  功能區內接入道路與交叉口進口道直接相交的處理
    5.4.5  功能區內接入道路的合併與合流
  5.5  中央分隔帶開口設計
    5.5.1  中央分隔帶開口形式及其組合
    5.5.2  中央分隔帶開口組合型式
    5.5.3  U形轉彎開口
  5.6  轉彎車道的設計
    5.6.1  轉彎車道設計方法
    5.6.2  轉彎車道控制因素
    5.6.3  間接左轉車道
  參考文獻
第6章  弱勢群體安全保護設施
  6.1  人行道
    6.1.1  人行道設置條件
    6.1.2  人行道設計要求
    6.1.3  人行道交叉口轉角設計
  6.2  人行橫道
    6.2.1  基本原則
    6.2.2  人行橫道設置條件
    6.2.3  人行橫道設計要求
  6.3  非機動車道
    6.3.1  非機動車道設置條件
    6.3.2  非機動車道設計要求
  6.4  中央分隔帶

    6.4.1  中央分隔帶設置條件
    6.4.2  設計要求
  6.5  側分帶
    6.5.1  側分帶設置條件
    6.5.2  側分帶設計要求
  6.6  行人安全島
    6.6.1  行人安全島設置條件
    6.6.2  行人安全島設計要求
  6.7  平面交叉口弱勢群體保護設計建議
  參考文獻
第7章  立交區域接入管理
  7.1  立交區域的重要性及意義
    7.1.1  社區經濟重要性
    7.1.2  交通系統重要性
    7.1.3  土地利用與交通關係重要性
    7.1.4  交通安全重要性
    7.1.5  交通設計及政策重要性
  7.2  立交區域土地利用策略與接入策略
    7.2.1  立交區域土地利用策略
    7.2.2  立交區域接入策略
  7.3  立交區域接人道路間距
    7.3.1  接入道路間距的組成要素
    7.3.2  距第一個主要交叉口的距離
    7.3.3  距第一個出入口距離
    7.3.4  距第一個中央分隔帶開口距離
  7.4  立交區域交通組織
    7.4.1  銜接部交通組織方式
    7.4.2  銜接部交通組織優化設計
    7.4.3  銜接部接入管理技術
  參考文獻
第8章  道路接入管理實施
  8.1  接人管理實施內容
    8.1.1  道路現狀及接人需求分析
    8.1.2  接入口周邊土地利用分析
    8.1.3  道路功能與接入分類分析
    8.1.4  詳細的接入口設計
    8.1.5  接入設計效果評估
    8.1.6  接入管理保障體系
  8.2  接入許可權獲得
  8.3  接入許可流程
    8.3.1  初步審查
    8.3.2  預備申請會議
    8.3.3  正式提交申請
    8.3.4  許可申請部門審查
    8.3.5  許可申請部門決策
    8.3.6  申訴
  8.4  接入監督及法規建設
  8.5  管理部門間協作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