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南畫的形成(中國文人畫東傳日本初期研究)(精)

  • 作者:徐小虎|譯者:劉智遠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49599431
  • 出版日期:2017/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74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文人畫悠久的演化過程中,中國人是如何理解和創作的?
    這些傳統中,有哪些方面被18世紀的日本所同化、吸收?
    它們又是以何種方式被轉化或採用,從而因應當時的日本環境?
    在德川時期所藏的中國作品裡面,哪些類別可以顯示出對南畫的影響?
    中國範本是如何轉化的,為何某些新元素並未對日本造成明顯影響?
    徐小虎著的《南畫的形成(中國文人畫東傳日本初期研究)(精)》對1799年以前傳人日本的中國繪畫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從文人畫在中國的發展和在日本的接受與轉化,探討日本南畫的形成。書中把南畫的最初階段界定在1661年至1799年之間,在這一百多年中,很多新的中國藝術元素傳人日本,日本藝術家以獨特的立場進行拒絕和選取,巧妙轉化成日本的表現樣式,最終形成典型的南畫,從而融入了日本的文化範疇。
    中國文人畫以中斷、零碎的樣態呈現于日本,不僅影響了日本的收藏、對中國作品的品評與水墨畫後來的發展,還形塑了日本對中國文人畫之歷史與形式的獨特觀點。在探究南畫形成的同時,我們也有必要重新評估中國文人畫的內部發展。

作者介紹
徐小虎|譯者:劉智遠
    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生於南京,具有中德雙重血統,小學和初中學業分別完成於羅馬、重慶和上海。大學就讀於美國班寧頓學院,之後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鑽研中國藝術史,五十歲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學習,獲碩士、博士學位。  徐小虎教授受王季遷啟發,總結出「筆墨行為」(brushwork behavior)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窮三十年之心力,綜合日本書畫斷代研究和西方的風格分析,開拓出一套清晰縝密的鑒定方法,集中體現在《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鑒》一書中。  如今,徐小虎仍在以巨大的學術熱情,呼籲一部完整的「中國繪畫真跡史」。

目錄
自序:有關專用術語的問題
新版序
導論:中國與日本在文人畫觀點上的異同
第一章  日本德川時代早期的中國畫
  一、黃檗宗社群
    黃檗僧人的墨戲
    隨筆性的人物畫
    畫像:正式的黃檗宗肖像畫
    文人畫樣式的水墨山水
    福建風格的輸入品
    從蘇州和杭州來的作品:《書畫禪冊頁》與其他
  二、日本德川時代的其他新材料
    畫譜
    指畫
第二章  日本在18世紀時的回應
  一、技巧的吸收與轉化
    沈銓與蕪村
    池大雅的萬福寺壁畫:圖像與風格的對抗
    池大雅與萬壽院畫冊
    技巧方面的一點說明
    池大雅的點畫風格
    大雅單色水墨風格的指畫
    伊海與大雅
  二、在日本文本中的吸收與轉化
    慕華派與混合派
    對中國畫譜的日本化與拒絕
    有關四王風格日本化的文獻證據
    玉洲的逸品概念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