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馮契文集(第4卷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上增訂版)(精)

  • 作者:馮契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67534391
  • 出版日期:2016/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56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馮契著的《馮契文集(第4卷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上增訂版)》由「緒論」和「第一篇(先秦)」組成。「緒論」首先論述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提出哲學史的定義:哲學史是「根源於人類社會實踐主要圍繞著思維和存在關係問題而展開的認識的辯證運動」。其次論述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首次正式表述了作者的廣義認識論。以為從廣義認識論來考察中西哲學的特點,可以看到:在邏輯學上,中國傳統哲學擅長辯證邏輯,而在自然觀上,則發展了氣一元論,這與西方人發展形式邏輯和原子論頗為不同;在倫理學上,中國傳統哲學注重自覺原則,而在美學上則較早提出了言志說和意境理論,這和西方人高揚自願原則和較早提出模仿說及典型性格理論也是旨趣不同的。「第一篇(先秦)」論述了先秦哲學圍繞「天人、名實」之辯而展開的矛盾運動,認為這是中國哲學發展的第一個大圓圈:孔子尊重人的理性,但導致先驗論;墨子注重經驗,以此反對孔子;《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法原理,企圖超越孔墨,但走向唯心論。之後,《管子》用直觀唯物論克服了《老子》的唯心論,是唯物論的唯理論;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是唯心論的唯理論;他們和早期法家都是獨斷論。《莊子》用相對主義反對獨斷論,惠施和公孫龍則是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的對立。後期墨家進而建立了形式邏輯體系。最後由荀子對「天人、名實」之辯作了比較正確的總結,達到了樸素唯物論和樸素辯證法的統一。之後,韓非強調鬥爭,《呂氏春秋》則強調統一,《易傳》有豐富的辯證法,卻又開了漢代神學唯心論的先河。

作者介紹
馮契
    馮契(1915-1995),原名馮寶麟,20世紀中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早年師從金岳霖、馮友蘭、湯用彤等。經過一生的沉思,建構了「智慧說」的哲學體系。代表作有「智慧說三篇」(《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邏輯思維的辯證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哲學史兩種」(《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
    一、把握哲學歷史發展的根據
    二、歷史的方法與邏輯的方法相結合
    三、運用科學的比較法
    四、站在發展的高級階段回顧歷史
  第二節  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
    一、從近代哲學革命回顧傳統哲學
    二、哲學史上的認識論問題
    三、在邏輯學和自然觀上的特點
    四、在考察人的自由問題上的特點
    五、形成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原因


第一篇  先秦
第一章  中國古代哲學的誕生
  第一節  原始的陰陽說與五行說
  第二節  「古今」、「禮法」之爭與「天人」之辯的開始
第二章  儒、墨、道、法諸子的興起
  第一節  孔子的仁智統一學說
    一、保守的政治態度和創造性的教育實踐
    二、仁與忠恕之道
    三、認識論與倫理學的統一
    四、「敬鬼神而遠之」與「畏天命」
  第二節  墨子以及儒墨之爭——經驗論與先驗論的對立
    一、平民的哲學家
    二、「兼愛」與功利主義
    三、「名實」之辯的開始
    四、「非命」與「天志」
  第三節  《老子》:「反者道之動」——辯證法否定原理的提出
    一、「禮法」之爭中的否定態度和復古主張
    二、「天人」之辯上的「無為」
    三、「名實」之辯上的「無名」
    四、辯證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
  第四節  《孫子兵法》以及法家之初起
第二章  百家爭鳴的高潮
  第一節  《管子》和黃老之學
    一、法家和黃老之學的合流
    二、在哲學上對《老子》的改造
    三、《管子》為「法」提供了哲學基礎
  第二節  儒法之爭與孟子性善說
    一、儒法之爭與子思、孟子
    二、「王霸」、「義利」之辯
    三、性善說與先驗主義
    四、「養浩然之氣」與天人合一論
    五、「知言」
    六、孟子對「性」(本質)範疇的考察
  第三節  莊子:「萬物一齊,孰短孰長」——相對主義反對獨斷論
    一、道家學派的分化與「避世之士」莊子
    二、具有泛神論色彩的天道觀

    三、用自然原則反對人為
    四、以相對主義作為認識論的基礎
    五、對言、意(邏輯思維)能否把握道(宇宙發展法則)所提出的責難
    六、莊子的相對主義是哲學發展的一個環節
  第四節  名家「堅白」、「同異」之辯
    一、惠施:「合同異」
    二、公孫龍:「離堅白」
    三、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的對立
  第五節  後期墨家論名實關係
    一、繼承和發展墨子的功利主義
    二、「以名舉實」的認識論
    三、科學的形式邏輯學說
    四、自然觀上的原子論和經驗論傾向
第四章  先秦哲學的總結階段
  第一節  荀子對「天人」、「名實」之辯的總結——樸素唯物主義與樸素辯證法的統一
    一、「古今」、「禮法」之爭中的進步立場
    二、「明於天人之分」——天道觀
    三、「明於天人之分」——社會歷史觀
    四、「性偽之分」與「化性起偽」
    五、「制名以指實」——關於認識過程的理論
    六、「制名」以「辨同異」——辯證法是普通邏輯思維所固有的
    七、「符驗」、「辨合」和「解蔽」——客觀地全面地看問題
    八、關於「成人」(培養理想人格)的學說
  第二節  韓非:「不相容之事不兩立」
    一、韓非反對「雜反之學」
    二、法治思想與歷史進化觀念
    三、「緣道理以從事」與「因人情」
    四、「因參驗而審言辭」
  第三節  《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樸素的對立統一原理的確立
  第四節  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辯證邏輯的比較法運用於具體科學
第一篇小結
本卷徵引文獻要目
索引
初版整理後記
增訂版整理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